这江山是本宫的了: 第38章 第038章惊雷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这江山是本宫的了》 第38章 第038章惊雷(第1/3页)

    庾兰泽曾游历天下,交友甚广,这次给贺星回推荐的五个人,除了瞿英之外,另外四人也是一时名土。

    他们各有各的故事,相同点却是都同样的落魄。

    其中有一个朱明的,之前曾经出仕过,可惜朝政为世家所把持,他空有一身才干,却根本没有用武之地,于是愤而辞官,弃文从商,竟也做得有声有色。据说还与庆州有生意往来,他与庾先生也是这样相识的。

    这也是四人之中,贺星回最看重的一个,,她打算把人塞进户部,将来进行商业改革的时候应该用得上。

    另一个让贺星回注意的,是一位从雍京赶来的名士。说是名士徐伦,但其实只是在北地薄有名声,,烨京这些世家是瞧不上的。毕竟在大宣南迁之后,北地遭受战火口口数十年,几乎没有一天的安稳日子过,文脉几乎已经断绝。

    据庾先生说,徐伦得知他办了一个书院,大喜不已。这回过来,除了为自己谋一份出身之外,更重要的是将北地所有的读书种子都带来了,免得在北地继续耽误下去。

    这些学生对北地充满感情,对世家颇多不满,贺星回已经打算好了,,以后等他们入仕,就全都送回去建设北地,将那块地盘从北地世家手中夺过来。考虑到当地的民情,这应该是很容易的事。

    还有一个叫陆继善,是四人之中唯—一个世家子弟。他的家族,就是南派世家之中声势不小的那个陆家,因为是旁支,在家族之中并不受重视,反倒必须要联姻为家族助力。谁知家中为他求娶一位名门淑女时,他却意外相中了对方新寡的姐姐。

    因为婚事遭到三个家族的反对,他索性带着那女子私奔离家,双方就此决裂。但看他的样子,尽管这些年来失去家族支持,举步维艰,却并不为自己当年的选择后悔。

    最后一人名唤刘贞,是四人之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他是庆州人,受惠于贺星回这些年在庆州实施的种种政策,衣食无忧,能买到许多便宜书籍,与其他土子交流也比别处更容易。听说贺星回需要人帮忙,他立刻就收拾行李来了。到了之后第一句话就是∶还缺人吗?缺多少我都能叫来。

    听说大家都想来,只是怕才能不足,帮不上忙反而给她添麻烦,这才先派了他来打头阵。

    贺星回的语气也是轻松的,这倒不急,我正准备改革科举,以后寒门士子也可以参考。叫他们等着今年的考试吧,到时候正儿八经地跟那些世家子弟比拼一番,岂不更有趣?

    瞿英在一旁听着,心道她对庆州士子倒是信心十足,于是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来,殿下,臣入朝之事,应当不急吧?

    怎么?先生还有事情要处理?可需要帮忙?贺星回忙问。

    瞿英本来想直说自己要去庆州一趟,亲眼看看那里现在的模样,但转念一想,又觉得留个惊喜也好,便顺着她的话点头,是有一些私事,我还能应付,只是要费一些时间。

    那先生尽管去忙吧,朝中之事暂且不急,怎么也要等科举改革的事情落定之后,才会考虑这个。贺星回说。

    瞿英也不奇怪。他们几人既然有心入仕,自然十分关心朝廷的动向,毕竟这关系到他们自己之后的前程。

    戴晔被她要求回家修养的消息没有遮掩,他们也已经打听到了,莫说是瞿英本人,就是剩下那四个人,也都猜到了吏部尚书这个位置是为他预留的。

    戴晔一时半会儿应该不会请辞,瞿英就还有很多时间。

    既然提到了这事,瞿英也就顺便替外面还在接受中书令大人考核的四个人问了一句,不知殿下打算如何安置他们?

    自从得知瞿英有了去处,其他人肉眼可见地变得焦躁了一些,想来也是在为这个问题发愁。

    这个问题没什么可遮掩的,贺星回索性把人叫了进来,问过韩青的意思之后,便对他们道,如今朝中正是用人之际,诸位入朝之后,必然都能一展长才。不过眼下,有一件更紧要的事,想托付给诸位∶暂且先入职礼部,给我当一任学官,不知诸位先生可愿意?

    科举改革的消息,至今仍只有中枢重臣知晓,并未传开,韩青便代为解释了一遍,是要他们去各州巡考,以便筛选各地士子,只有通过了这一次考试,才能获得入京的资格。

    头脑最灵活的朱明立刻就反应过来了,殿下,到了地方上,是所有人都能报名参考吗?

    正是。贺星回点头。

    众人都反应过来了,这意思是,寒门士子也能出头了!

    寒门这个词,听起来似乎很容易造成误解。但事实上,当下所谓的寒门,既然带着门字,那自然也是有门第的。

    世代经营乡里的小地主,祖上曾经出过高官后来落魄了的家族,以及因为经商等缘故发达了,愿意扶持家中子弟读书的人家.他们薄有资产,却没有底蕴,连能够买到的书都不多,与世家中间自然隔着一层天堑,所以虽然也读书明礼,但想要出头却难上加难。

    从前这些寒门士子想要出仕,只有两个办法∶要么如范一通那般,依附世家做一段时间的幕僚,由东主推荐入朝;要么就在山野之间著书立说,培养名望,等待朝廷的征辟。

    要不,怎么庾兰泽请来的这些人个个都是一时名士呢?

    正因为自己经历过,知道有多么辛苦,多么艰难,此刻听说贺星回要让寒门士子也参与考试,他们心中的激动之情,自不必多言。

    这还有什么不应的,几人纷纷应诺,我等愿意!

    就连身为世家子弟的陆继善,也被带起了情绪。他虽然出身世家,但这些年却没少被打压,往来结交的也只有寒门士子,对于他们的遭遇是感同身受。

    甚至正因为出身世家,他的胆子也比别人大得多。其他人只高兴于寒门终于可以出头了,陆继善却有一种十分微妙的预感∶世家恐怕要倒大霉了!

    ....

    开明元年正月初八。

    新年第一次大朝会,贺星回就直接扔下了一道惊雷。

    她要改革科举!

    虽然只是多加了一道考试的程序,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是要让寒门士子出头。满朝出身世家的官员,听到这种事,都忍不住皱起眉头,生出了一点薄薄的危机感。

    但一时也没有人出列反对。

    像这种大事,通常都不会直接拿到大朝会上来讨论,而是先由三省六部的重臣们商议过,有了简单的条例,再拿出来让大伙儿查缺补漏。

    虽说也不是没有过皇帝生怕被反对,索性不经中枢,直接在朝会上直接提出的先例,但贺星回上位以来,倒还没有干过这种事,何况只看几位重臣平静的脸色,就知道他们都是知情的。

    那他们还要不要反对,反对的话该怎么说,就是一件需要斟酌的事了。

    等大佬们的嫡系先说话。

    这也是朝堂上的惯例了,有些话,重臣们当着皇帝的面不方便说,就会在大朝会上让下头的人开口,自己再居中转圜,不管事情成与不成,至少气氛不会闹得太僵。

    没有人相信他们是真的赞同这项改革。

    然而左等右等,站出来说话的竟然是吏部侍郎,殿下,臣以为此事不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