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胤礽的太子群(清穿)》 60-70(第19/32页)
之前,先管好自己。”
这下惠妃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好像开了染料铺子,要多精彩有多精彩。
皇上到底没赶上平妃的丧仪,在前几日挥师北上,二征噶尔丹。
历史上,康熙皇帝二征噶尔丹,一共带了六位皇子,即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七阿哥和八阿哥。说是让诸皇子分管八旗大营的事,其实就是带过去镀金刷军功的,为日后封爵做准备。
其中大阿哥和三阿哥年纪大,表现最为突出,在康熙三十七年的大封中得了郡王爵。
四阿哥、五阿哥、七阿哥和八阿哥封为多罗贝勒。
而这一次,因为国库欠债催缴之事,原本应该跟去刷军功的大阿哥、四阿哥和八阿哥都被留在了京城。
仍旧跟去的三个阿哥,是标准的太子党。五阿哥和七阿哥在九子夺嫡中始终保持中立。
战事并不会因为少了这三个去镀金的皇子,有多少改变,
而若干年后的九子夺嫡,却可能会因此变得不同。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不同,恐怕也将改变历史走向。
皇上御驾亲征,本来安排太子监国,但冬季正是疏浚河道的时候,太子忙得脱不开身,皇上便将明珠留了下来,让他辅佐太子监国。
石静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被留下来的明珠却叫苦不迭:“监国是个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让我监国,还不如去西边吃土呢!”
“皇上不在,索额图也不在,咱们留下岂不更好?”与明珠的愁苦相比,大阿哥要乐观得多。
“好?好什么好!”明珠懒得跟大阿哥绕弯子,直言道,“正因为皇上不在,索额图也不在,我才不得不尽心辅佐太子,直到王师凯旋。”
大阿哥越发听不明白了:“这是为何?”
见他还没转过弯儿来,明珠深深吸气:“皇上不在,太子监国,太子监的是谁的国,是皇上的国,是大清的天下。这时候拆台,拆的不是太子的台,而是皇上的台,大清的台!”
“那不是什么都做不得了?”大阿哥不甘心。
明珠无奈点头:“我这段时间尽心辅佐太子,你带着四阿哥和八阿哥好好办差,争取早些完成。”
赶紧从坑里爬出来干正事。
六年前随皇上御驾亲征,他太年轻,犯了贪功冒进的毛病,非但没有捞到任何军功,还落下一身的埋怨。
这六年,他把什么都放下了,大福晋生老三和老四的时候,他都在军营,没能及时赶回来。
六年的历练,六年的筹谋,六年的卧薪尝胆,只为再征噶尔丹时立下不世之功,封狼居胥。
谁知六年过去,皇上再次御驾亲征,却把他留在京城讨债。
债讨回来用于治理河道,给太子做嫁衣裳,大阿哥能尽心才怪:“讨债太得罪人,我才不干,丢给老四和老八了。”
明珠瞪眼:“皇上交给你的差事,你接下就要尽力,怎么能全丢给别人?讨债不是小事,得罪人倒在其次,怕只怕一个不慎闹出事端,伤了皇上的面子。”
四阿哥才过弱冠,八阿哥还没成年,万一搞砸了,皇上只会跟大阿哥算账。
大阿哥这些年的精力全放在了军营,哪里懂讨债的事,只和老四、老八一起核算那几箱欠条都要烦死了。
这会儿听明珠说教,更加烦不胜烦:“知道了,知道了,明日我便过去!”
说完不等明珠反应过来,拂袖离开。
皇上御驾亲征,把索额图几个也带走了,太子忙着河道总督府的事,担子全都压在了明珠一个人身上,实在没有精力事事为大阿哥周全。
于是在平妃的葬礼过后,明珠接到御史弹劾,说大阿哥在孝期于家中宴饮,还找了戏班唱堂会。
第67章 得圣心我都嫉妒了,更不要说后宫里那……
平妃虽然是庶母,可按照宫里的规矩,和原来的旧例,皇子们百日内不能剃头,要在守孝期间穿着素净的衣袍,言行肃穆,减少娱乐活动。
宴饮都不被允许,更不要说唱堂会了。
“讨债的差事太苦了,不是跟人吵架,就是看人哭闹,每天都有新状况,我心烦。”被明珠叫来问话,大阿哥一上来就诉苦,说得好像他出了多大力似的。
据明珠所知,讨债的差事一直是四阿哥领着八阿哥在做,大阿哥每天过去点个卯就走。
人各有所长,大阿哥在军营里生龙活虎,在兵部很吃得开。可到了户部,好似虎落平阳,龙困浅滩,压根儿施展不开。
于是明珠对大阿哥的要求一降再降,从好好办差,逐渐降低到老老实实待着,不给太子找麻烦。
御史弹劾的奏折,被他留中,军国大事都忙不过来,没时间看勉强说得过去。
平妃的一百天孝期刚过,宫里迎来喜事,刘佳氏生下了五阿哥的庶长子。
“快抱进来给我看看!”五阿哥从小养在慈仁宫,太后对五阿哥的关注自然比旁的阿哥多,对刘佳氏这一胎也格外重视。
五阿哥彼时还未成亲,依着太后的意思,等嫡福晋进门一年之后,再停妾室们的避子汤,允许生育。
可宜妃等不得,拿了太子有庶长子说事,硬是停了妾室们的汤药,五阿哥屋里很快传来好消息。
五阿哥虽然在太后身边长大,可太后毕竟只是祖母,不是他的亲额娘。宜妃都不怕以后嫡福晋进门家宅不宁,太后也便丢开手不管了。
宜妃极会做人,生怕太后心里不舒服,孩子才生出来便叫人包了送去慈仁宫给太后瞧。
太后瞧着喜欢,特意叫了石静来,将孩子递给她:“人常说阿哥是手拉着手一起来的,你抱抱这孩子,沾沾喜气。”
话里话外都是催生的意思。
石静接过孩子,抱了一会儿,便将孩子还给乳母,对太后说:“才出生的孩子离不开额娘,还是把他抱回刘佳氏身边吧。”
太后欢喜归欢喜,还是更心疼孩子,对宜妃的做法流露出一丝不满:“这么小的孩子就抱出来见风,实在不妥。若是病了,叫我这心里怎么过得去。”
从前皇上说宜妃心眼儿小,急功近利,她还觉得有些言过其实,如今看来贴切得很。
等到办洗三礼时候,太后笑呵呵说让石静主持,当着四妃的面夸她深谙宫规,熟知旧例,办事妥帖。
就差把平妃丧仪的例子举出来了。
才主持过丧事的人怎么能立刻办喜事,宜妃心中不悦,却顾忌着太后,只敢拿眼看惠妃。
上回太子妃夺权的时候,宜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连个屁都没放,眼睁睁看着她被太后抢白,丢了好大的脸。
回去之后,不知在暗中嘲笑了多久。她是没事儿干了吗,在太后明确说让太子妃操持洗三礼的时候,冲上去触霉头。
就连太后抢白她的话,惠妃都自行脑补出来了:“你若是个好的,大福晋没了的那个孩子也快生出来了!”
惠妃对宜妃投来的目光,视若无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