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康熙荣妃: 19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重生之康熙荣妃》 190-200(第4/12页)

死因,若因夫家凌虐或逼迫致死者,其夫获罪,以杀妻罪论处。另掌媒人若经查实,明知故犯,妄作姻缘者,以连坐论。

    被害女子所出子女有权继承父母双方财产,由官府备案,自立门户。若子女未成年,则由双方宗族共同抚养,遗产也由双方宗族共同监管,待子女成年后,由官府主持其继承父母遗产。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擅自处置,若发现遗产大幅流失或经营不善导致大量减产,继承人有权要求补偿相关损失。

    宜敏的作为皆是为提高女子地位所做的努力,当然她能做到这一点并不仅仅因为康熙,而是汉军旗如今在八旗中仍处于弱势,她才有机会让那些顽固不化的汉人家族妥协。

    她当初计划多年,三藩之乱结果一样,但是过程却已彻底颠覆。这场同样历时多年的战争,并未如前世那般势均力敌进而导致朝廷元气大伤,而是从一开始就掌握在朝廷手中,更准确地说是在马佳氏和瓜尔佳氏的控制之下。

    平乱之战分三路进行,马佳图海为一路主帅,瓜尔佳巴海领为副,其余两路由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领军。由于今生朝廷撤藩更加坚决,行动更加迅速,没有如前世那般打草惊蛇,吴三桂在没有充足准备之下仓促迎战,自然顾此失彼,一开始就节节败退。

    直到尚可喜、耿精忠唇亡齿寒,同时举兵反叛的消息传出,吴三桂才稳住了阵脚,与清军呈对峙之势。其后三年,南方三藩之地战火遍地,民不聊生,清军军纪败坏的情况频频出现。除了图海威望卓著能压得住军中之外,另外两路所过之处堪称满目疮痍,也因此激起广西、福建等地民众的反弹。

    这些百姓一听说清军到来,都是噤若寒蝉,不是躲进深山密林,就是帮助叛军通风报信,导致这两路清军举步维艰,战事连连告负,战报传到京师,康熙勃然大怒,将两位宗室就地解职。

    后命盖山为一路主帅、周培公副之,继续讨伐尚可喜。另一路则由张勇为帅、赵良栋副之,讨伐耿精忠。虽然临阵换帅风险极大,但不得不说康熙此举是明智的,两路大军新主帅都是知兵善战、威望极高的老将,自然很快稳住了局势,他们采取层层推进,安民平叛同步进行的方式,一边收复失地,一边安置当地百姓,恢复生产秩序。

    三路大军历时又三年,终于完美平定了三藩之乱,而且在三名主帅御下极严,但公正严明,军功赏赐从不徇私,因此军纪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至少今世不曾在出现屠杀平民,随意纵火抢掠的恶行,对当地的经济破坏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战后恢复的速度也更快。

    此次平乱唯有一路是汉人将领为主帅,虽有大功,但也不曾如前世一般,三藩都是汉人统帅最终平定叛乱,进而导致满汉势力失衡,自然就没有了汉军旗趁势而起的局面。

    此次八旗无论满汉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如今满洲世家大族不曾达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地步,自然还有拯救的余地。

    第194章  凤还巢(五)

    宜敏在厅堂中与家人叙谈许久,大致了解清楚家中这些年的情况后,才心满意足的结束这场谈话。毕竟她在宫中听到的都是额娘转述,大多时候都是报喜不报忧,甚至家中许多后辈她都不曾见过。

    此次虽然皇恩浩荡能够归家待嫁,但是该有的礼数还是要遵守的,至少不可明目张胆地接见外男,出了亲生父亲之外,便是亲兄弟都需要忌讳一二。倒是未成年的晚辈没有这么多顾忌,她趁机见了几个年纪较小的侄儿、侄孙,满意地发现这些孩子资质还不错,尤其嫡系的几位更为聪慧灵动,身体强度明显高于常人,看来幼时动用过灵泉洗礼。

    以这些孩子的年纪,将来应该都能赶上朝廷平准噶尔之战,那是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足以将这一代子弟历练出来。更重要的是,前世康熙三征准噶尔期间,几乎病死在战场上,这也许是她此生最大的机会,她必须早早布局,每多一分力量,在未来都有可能成为决定性的关键。

    郭尔罗斯氏和瓜尔佳氏带人亲自把宜敏送到了她居住的院落,这是承恩公府当初重新规制时的重中之重,几乎把整个府邸的三分之一划了进去,对外说是院落,其实整体就是个大园子,里面亭台水榭,假山楼阁错落有致,名贵花木掩映其中,说不出的玲珑雅致。

    这园子的图纸是康熙命内务府送来的,由他亲自设计规划,内务府督造,历时近两年方才完工,期间所有花费都由内库支取,不曾花费国库一毫一厘,朝中大臣自然也无话可说,皇帝用自己的私房钱给自己女人修园子,哪里轮得到外人嚼舌根?

    这承恩公府如今只住着瓜尔罗斯氏和盖山夫妻二人,盖山身为承恩公,自然是和瓜尔佳氏住在正院,郭尔罗斯氏居住西边院,出门就是府中小花园,景色怡人,还开辟了半亩良田,由着她侍弄花草果蔬,乐的老人家合不拢嘴。

    按照郭尔罗斯氏的辈分,她本该住在东边院落,但是有宜敏这位皇后娘娘在,自然不能逾越尊卑。于是整个府邸的东侧统统都是属于宜敏的,康熙亲笔题名“瑶园”,一切都以皇家园林的标准建造,如今园内也是戒备森严,与其说宜敏是回娘家,不如说是到皇家别苑暂住。

    盖山这座承恩公府按照规制已经是大大逾越了,即便是亲王府邸也就没这般大气,但是无论礼部还是户部都没敢吭声,一来是皇后居所本就与帝王同列,一个小小别苑罢了,谁敢说皇后僭越?二来则是康熙自成功平定三藩之后,三位异性藩王一辈子的积蓄通通进了皇帝内库,说一句富可敌国真不是虚言,别说给皇后建个别苑,就算大兴土木建它十座、八座行宫都不在话下。

    宜敏抬头看着那幅匾额,瑶园二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显然康熙并未使用他最爱的董书,而是极为正式的楷书来题匾额,可见对这件事的重视。

    对此,宜敏只是微微勾起嘴角,旁人皆知康熙独爱董书,因其飘逸空灵,风华自足,乃集“六体”和“八法”之大成,也因此董书如今早已风靡天下,人人皆学董书,一些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

    却不知他真正重要的事务上却从不使用董书,而是更加推崇楷书演化而来的馆阁体,由此可见康熙性格之矛盾。

    宜敏带着众人迈步而入,不由得眼前一亮,“瑶园”竟是苏州园林的风格,不大的园子造出了一步一景的特点,各色花木栽种得宜,假山点缀其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池塘小桥蜿蜒曲折,当真是小中见大,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跟在身后的马佳氏女眷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她们只知皇上赐了座府邸,还给自家娘娘修了个园子,谁成想竟然用心到如此地步?瞧瞧那假山,她们远远看着只觉得好,若非领头的女官介绍,她们哪能知道这假山也是有讲究的,分别以石笋石、太湖石、黄石、宣石堆叠,就为了彰显四季不同,这份心思可真是绝了。

    “瑶园”是宜敏暂住的别苑,自然有一座正院,但是却建成了绣楼的形状,远远只能看见飞檐尖角,等绕过园圃假山方得见真容,这是一座四角小楼,面阔五间,临水而建,楼高三层,总高度达到二十余米。

    小楼屋顶金色琉璃瓦熠熠生辉,搭配楼前小湖波光粼粼,环岸绿荫照水,人间仙境亦不过如此。若在此楼顶登高望远,不但足以看清“瑶园”全貌,甚至足以看清小半个紫禁城,毕竟除了城墙之外,远近并无超过二层楼高度的建筑。

    皇城脚下,有谁敢将楼修的比紫禁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