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重生之康熙荣妃》 60-70(第2/19页)
个措手不及。更何况吴三桂之子,耿精忠诸弟都留在京师为人质,想来他们即使变乱也会有所顾忌,否则内部不稳何以对抗朝廷?”康熙心中认为以如今八旗和绿营的实力,只要不同时对上三藩,还是胜算极大地。
孝庄看着自己的孙儿,心中升起一股无力感,她自然知道自己这个孙儿有着怎样的雄心壮志,但是他还是太天真了,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大清的实力,如今八旗早已不是入关时骁勇善战的八旗了,何况比起汉人的数量,八旗根本不够看,一旦和三藩开战,若是只派汉军绿营,死得多了怕汉人不稳,立功多了又怕功高震主,但若派八旗出征,大清根本耗不起,一旦八旗将士伤亡太大,必将动摇国本,将来大清靠什么来坐拥天下,威慑汉军?而且派谁领军征战?那些亲王贝勒老的老,小的小,如今又有几人能派上用场?
但是这话孝庄不能也不敢说出口,不只是因为康熙的心高气傲,而且还在于她终究是蒙古科尔沁的女儿,这等几乎是否认八旗实力的话一出口,恐怕她这个太皇太后也没好果子吃,爱新觉罗家的爷们和八旗各个世家素来自负勇武,这等长他人志气的话肯定得不到认同,加上几个宗室里德高望重的老王爷都是战功彪炳,而且只认哲哲是他们的大嫂,自己这个太皇太后在他们眼中终究是个靠儿子上位的妾而已,根本不够分量。
孝庄按捺住心中的焦虑,试着再次说服康熙,语重心长地道:“皇帝何不换个角度想想,如今吴三桂已经是何等年纪?只怕不消十年就要入土了,而皇帝那时正当壮年,用十年的时间来积累实力,届时只要吴三桂一死,三藩群龙无首,撤藩自然水到渠成。可是如今吴三桂犹在,爪牙遍布长江以南,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朝廷此时并没有压倒性的实力可以一战而下,一旦开战势必会形成南北对峙之局,到时候年深日久,大清可能承受得起这等消耗?”
孝庄出身草原,看多了父兄出征在外,征战沙场的事情,嫁给皇太极之后,也是跟着经历过不少战阵的,甚至亲自前往招降洪承畴,对于战争大局的把握要比康熙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雏儿好上太多,一眼就看出撤藩终究是件耗时长久的大事,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康熙眼神闪了闪,他当然很清楚吴三桂已经六十多岁了,自己不过二十年纪,肯定能等到他死去,但是他不甘心,也不敢去赌吴三桂的寿数,他对三藩已经忍耐太久了,甚至朝廷对三藩的容忍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官员们个个都想着只是费些钱粮安抚即可,能不动武就不动武,毕竟吴三桂善战之名无人不知?但是若吴三桂再活个十几二十年怎么办?朝廷哪里来那么多钱养着条随时会反咬一口的狼崽子?
更别说到那时候一旦三藩羽翼丰满,而朝廷经过这么多年的入不敷出,手中无钱无粮,拿什么去打仗?拿什么去撤藩?到那时说不定大清就要重蹈明朝的覆辙,不是毁在吴三桂等人手中,就是被迫退回关外,一旦出现那种结局,无数八旗将士浴血奋战才得来的锦绣河山就此断送,他也必将成为大清的千古罪人,这是康熙决不能容忍的。
康熙抬起头直视孝庄的眼睛,目光坚硬如铁:“皇祖母,您的话孙儿不敢苟同,朕是君,三藩是臣,孙儿不愿做个受人威迫、仰人鼻息的皇帝,当年的鳌拜如是,现在的三藩亦如是,孙儿要这大清真正一统天下,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即使御驾亲征,南方的半壁江山朕也势在必得!”在康熙心里三藩非撤不可,三藩想要脱离大清,自成一国,除非他死!
第62章 帝王之心
春日的阳光照耀在钟粹宫的琉璃瓦上,反射出温暖人心的光芒,但是身在书房中的康熙却觉得说不出的冷意,他手边放着宜敏塞过来的茶盏,直愣愣地看着那青烟袅袅发着呆,心中如滚开的水一般无法平静,这是第一次见到皇祖母如此冷硬强势的一面,从小到大他就是个有主意的人,有时候即使皇祖母不赞同也顶多跟他摆事实、讲道理,直到说服他,让他主动改变想法为止。
可是这一次却不一样,皇祖母根本听不进自己的任何话,她坚持认为撤藩可以,但必须等吴三桂死后,或者是三藩削弱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才行,他从未如此头痛皇祖母的固执,只是事关大清江山社稷,他不可能退让这一步的,三藩已经成为大清的毒瘤,此时拔除虽然也会经历阵痛,但是比起等未来病入膏肓才刮骨疗伤要强得多,而且他作为帝王的骄傲不允许他对臣子低头,一个鳌拜已经让他受够了,三藩之害比起鳌拜更甚百倍……
宜敏见康熙低头沉思,也不去打扰他,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手中握着一卷经书慢慢地翻看,只是心思却完全不在书上,她当然知道康熙在困扰着什么,不过是撤藩之事罢了,今生康熙撤藩的决心比起前世要更加坚定,只因如今的局面比起前世已经好上不知多少了,虽然孝庄依然反对,但是支持康熙撤藩的人虽然不多,但都是分量颇重之人,何况以康熙强势的个性,不可能继续容忍三藩的一再要挟。
至少宜敏早已传信给家族,将太皇太后和康熙的心思透露的很明白,撤藩之事简在帝心,势在必行!她的伯父图海是个聪明人,只要明白了君心所向,会作出正确的选择,而在孝庄和康熙意见相左之际,无疑图海是站在康熙一边的,毕竟保皇党不是说说而已,马佳氏和瓜尔佳氏效忠的是皇帝,而不是太皇太后。
果然在这次朝会后的聚议中,图海这个前世坚决反对撤藩的死硬派坚决地站在康熙这一边,作为马佳氏现任族长,图海的站队无疑给了朝堂上摇摆不定之人一个信号,也改变了不少中立派的倾向。而户部尚书米思翰背后是富察氏一族、刑部尚书莫洛背后是伊尔根觉罗氏,兵部尚书明珠则是纳喇氏一族,加上素来与马佳氏共进退的瓜尔佳氏一族,康熙如今底气不小,也是凭借这个这才跟孝庄争议了如此之久仍未落下风。
钟粹宫的书房中安静得只剩下书页沙沙翻动的响声。过了良久,康熙的眼珠子微微转动了一下,突然醒过神来一般抬起头,看见了安静地陪他坐了一个下午的宜敏,心中突然被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充满了,火红的夕阳透过书房的窗台落在宜敏身上,为她镀上一层金红的薄纱一般,康熙撑着头,温煦的目光打量着阳光下宛若神仙妃子一般的宜敏,突然觉得心中恍若被一片羽毛轻轻骚动一般温暖而满足。
宜敏似乎察觉到他的视线,抬起头正对上康熙专注的眼神,不由得抿唇微微一笑,将手中的书放在一边的案几上,拎起一直在小炭炉上温着的奶茶,起身轻盈地走到康熙桌前,将那杯早已凉透的茶水换成热乎乎的奶茶,虽然宜敏没有说一句话,但是那温柔的眼神、体贴的动作比起千言万语都有用得多,一股无言的默契和脉脉温情弥漫在书房的墨香之中。
康熙紧绷的心渐渐松弛下来,端起手边那杯热腾腾的奶茶,轻抿一口,只觉得一股浓郁的奶香混合着薄荷的清凉,让有些发胀的头脑猛地一阵清明,说不出的好喝。康熙惊奇地道:“这奶茶倒是与众不同,不但毫无膻味,还带着薄荷的清甜,倒是难得!”
宜敏轻笑着解释道:“这是小厨房刚刚弄出来的新花样,妾身如今喝着药,御医交代过少饮茶水以免和药性冲突,都说羊奶温补,只是妾身又不喜欢那股子膻味,于是厨子们便想了各种办法弄出这么个奶茶,妾身喝着倒是爽口,皇上若是喜欢,就打发梁九功跟厨子们讨方子去,平日里喝着既养生又养胃,倒是极好的。”其实她是为着两个孩子能多吃些辅食,才变着方儿折腾小厨房呢,只是小阿哥们的喂养素来有规矩,三岁之前大多喝母乳,过去她也不认为有什么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