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携二十四臣穿扶苏[秦穿]: 20-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李世民携二十四臣穿扶苏[秦穿]》 20-30(第19/36页)

片一样使用广泛?那他们的技艺到底是多难,才能让砖瓦不能普及,只有在宫殿、达官显贵家中才能窥见青砖的存在?

    李世民的想法房玄龄虽然不知道,但这就却也是房玄龄想要讲的事情。

    房玄龄:“现如今的砖瓦技术发展得极好,秦砖作墙板、台阶踏步、地板,处处可见,质地坚硬,是极好的砖料。宫殿、驰道、陵墓、长城皆用其制成,土只是粘合。”

    “更有甚者可以说商周时期就已能制作出结实耐用的青砖。”

    李世民认同,以前的遗址中,战国时期的条砖、方砖和栏杆砖、台阶砖也是屡见不鲜,他们甚至会在这些砖上刻鸟兽花草纹。俯首翘尾,形态生动。

    青砖是个好东西。

    “青砖能存上千年,是极佳的砖。”赢小政道,“但其工艺复杂,产出成本极高,量产不容易。”

    “是的,房玄龄赞同道:”它必须使用黏土来做原材料。”

    “黏土自然风化半年或一年,粉碎和过筛留下细密的黏土,利用畜力或者水车揉炼四五次成稠密坚实的泥团制丕,阴干半个月或者半年后就可以将砖坯码进砖窑里进行烧制。”

    尉迟敬德听着就深觉惊恐:“半年?还需要像揉面那样揉?真废时间和人啊!”

    他听得头痛:“终于好了吗?”

    房玄龄点头:“青砖所用的土壤本就纯粹,没有杂质,还进行揉搓踩踏,极为结实。烧制难,温度高,耗柴火。”

    第一次真切知道青砖制作流程的众人震惊。

    李世民叹息:“青砖素雅、稳重、庄严,备受众人喜爱,但繁琐的流程和漫长的时间,难怪无法普及砖。”

    他们眼睛晶亮亮,看向房玄龄,李世民道:“那玄龄可有法子?”

    “自然有法子!”房玄龄笑道,“华夏历史源远流长,自然会有达者实验出新法。”

    其他人听到房玄龄的话如闻天籁,对方的话恍然间带着众人回到了那些达者发明新事物的时候。

    “充满智慧的匠人在制作青砖时偶然发现了另外一种砖。”

    众人视线紧盯:“什么砖?”

    房玄龄道:“红砖。”

    “青砖以黏土为主,红砖的原料却可以有杂质,只需要些许黏土作为粘物支撑砖胚,制成砖胚在室外晾晒一周,放入窑炉烧制六天即可完成。”

    “嘶!”

    此起彼伏的倒吸气声从李世民等人处传出

    “六天的时间,怎能如此快速?”

    房玄龄笑道:“青砖所需火力基本上只有地主官僚才能拥有。但红砖不一样,它所需的温度虽然也高,但只要给百姓们鼓风机就可以达到了。”

    没有精准温度测量的房玄龄等人不知道青砖和红砖烧制的节点就是青砖需要一千度以上的温度,房玄龄有限的知识和实验告诉他红砖烧制的温度是村镇百姓也能组织烧制的。

    秦小政蹙眉:“红砖如此物美价廉,为何秦朝从未出现?”

    “在……”呃

    房玄龄脑中思绪停滞了一秒,因为他想起来他想说的那种砖在秦朝还真没出现,那玩意儿是汉朝出现的。

    秦朝的匠人们还没厉害到会发明红砖,或者即使有发明出红砖的,但也有可能无法发扬。

    江宁的红砖房是汉朝时建立的,历经数百年现如今还是棱角分明,质量上自然没有问题,为何没有推广到百姓家中呢?自然会有相对应的问题。

    房玄龄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心领神会,接过话题道:“世间万物难两全,烧红砖和烧陶器相差不大,那为何它无法传播,终归还是传播途径稀少,即使他们发明出来也无法向上提供,无法把福祉传播给天下百姓。”

    赢小政若有所感:“百姓们只知自己发现了红砖,但不知红砖对天下百姓的重要性。”

    李世民的声音中充满唏嘘:“果然应该让郡守多多发掘百姓中便利的东西,以便传播天下。”

    “不止。”房玄龄道:“红砖眼色鲜艳,过于招摇,红黄色也是皇家专用色,容易有犯上谋逆之意,百姓们看到红砖更多的也是以为是废砖,不敢乱用。”

    “而且相对青砖,红砖耐用程度并不如青砖,只能放个一两百年。”

    江宁汉朝的红砖房,历经数百年到唐朝还是棱角分明实际上房玄龄可以说红砖可以放千年,但那红砖楼是精品,给百姓用的红砖可不会如此好,青砖摸起来细腻,房玄龄看过那种红砖,表面粗糙,甚至有黑点。

    被这么一说,秦小政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红砖对百姓确实极好,他道:“只是给百姓建造使用,坚固就行,美观性无需要求那么多,百姓也只要这一两百年。”

    李世民认同:“红砖于百姓而言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砖头可给百姓结实牢靠、风雨不侵的房子,建造砖厂瓦厂还能接纳百姓来做工,确实不错。”

    李世民支持商业发展,毕竟他的贞观经济繁荣、朝堂清明、文化鼎盛可不是做假的。以农业为本的同时,各行各业均发展。

    还没开始,李世民、秦小政都已经想出那种全民皆换上红砖的美好场面了。

    但事情没有那么美好,房玄龄道:“但现在制作红砖并不成规模,若真想让红砖传播到大秦天下,最好还是用小型砖窑以求精工细作,小作坊作业。”

    李世民他们习惯性盯着房玄龄,但这次房玄龄没有再信誓旦旦说可以,而是道:“这种小型砖窑需要调试,可能还需要一年的时间才可以。”

    房玄龄继续道:“而且到底是什么原料可以制作红砖现如今也不知道,这个也需要调试,还需要再加一年,也就是整整需要两年打底。”

    两年的时间。

    李世民还没反应,但秦始皇的眉头就先皱起来了。

    李世民也很惊讶,原来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他的玄龄不知道的东西,他看向房玄龄,试图用意识问道:贞观还没发明出来

    房玄龄用口型回复道:汉。

    一个字,李世民已经明了,汉朝发明的,他的玄龄也只是偶尔看到,空有知识而已。

    李世民懂了,他看向秦小政的怀中,那里正是有一本关于汉朝的百家知识。

    但是这东西不只是他的,还是老父亲的。

    李世民:头疼,该如何说才能让老父亲相信玄龄是无害的自己人。

    但实际上秦小政比李世民还头疼。

    秦七八月雨水多,明年更是能让秦三月不见星。这是秦小政从书中所看的,他也确实从这书的犄角旮旯看到了红砖的字眼。

    正迟疑中,房玄龄的话却打断了他们的思绪,房玄龄道:“说起来陛下其实还有一个问题迫切需要我解决对吧?”

    紧张的思绪被打断,李世民脑中有片刻短路,他迷惑:“什么?”

    其他人随之看向房玄龄,房玄龄笑道:“陛下一开始不是说朝廷竹简使用不便,帛书又昂贵,人才稀少,想要一比这两种更为便捷的书写之物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