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女穿男之一眼入心》 40-50(第9/12页)
过去看看,上手拆开,直接夸真大方。
一坛子酒,一罐芝麻油,一提月饼,一条咸鱼。
而且腌制咸鱼的盐一看怪好,不是那种青黑色的差盐。
辛母看着咸鱼咽了口口水,“我这就去挂房梁上,等明个煎了等吃好几天呢。”
吃饭就菜吃点,可是美味。
喜滋滋的去挂上,把辛父晾在那,还是辛承望夫妻俩夸了辛父几句,给了台阶。
进厨房炒好青菜,饭桌上忙碌着盛饭端盘子,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都是笑。
心情好,顾五娘都比平日里多喝了一碗粥。
*
晚饭后,辛家人将门锁好,跟李家人一起出了门。
这晚的灯
会可最是热闹,好像整个县城的人都出来了。
摩肩接踵,跟着人群被挤着走。
辛承望就把安安放在了肩膀上,让五娘抓住自己,又交代辛母和辛父别散了。
明个十五,都是带小孩出来买花灯的,好明晚上照,这是习俗。
两边小吃、花灯看的让人目不暇接,看到个多样式的摊,辛承望停下,其余人也停住脚步看该买哪个。
因为样式多,花灯也多,买的人很多,等走了前面几个,摊主才看到他们忙擦擦汗过来热情招呼。
辛承望抬头问安安买哪个,安安左右转头看,指着个马儿造型的花灯双眼放光。
辛承望跟着看过去,确实好。
那花灯上的马儿有神,像是正奔跑着的威风模样。
在一众小兔子、小猪、荷花样式的花灯里,特别显眼。
摊主赶忙笑着夸小公子好眼光,一连串的夸自家花灯多么好又结实,就算中秋后也可以玩。
辛承望转头问家人可以吗,辛母直接让儿子别说话,上前问多少钱,一听要二十文,讲起价来。
摊贩们卖花灯就趁这时候,加价没个数。
但摊主也看出来,这要买的一看书生气,疼孩子的,就让了两文不再降。
凡是这样把孩子放肩上的,那都大方。
辛承望看着这一幕,问上一句,“买两个能再便宜便宜吗?”
摊贩一喜,心想果然,答应的痛快:“客官阔气,两个花灯我给降五文钱。”
都以为是让孩子选两个,没想到辛承望转头低声问身边的娘子,想要个什么样的?
一直站身旁的顾芦雪惊讶的看向他,她又不是小孩子了,可看到他双眸里的纵容,转过头挑选起花灯来。
很快她选了个四肢并拢、可爱小兔子花灯,拿在了手里。
辛氏要给钱被拦下,辛承望掏出钱来给了三十五文,出门怕有扒手,荷包和钱包都留在了家里,就腰间放了点钱,派上了用场。
摊主数了两遍,一脸灿烂的说客官慢走。
离开摊子,走了没多会,李母也看到个中意的要买。
李卓大声嚷嚷不同意,是他明个拿花灯照,每年都是李母看中就买。
李氏要不是看人多,真想发脾气。
辛母忙从旁拉住李姐,问李卓想要个什么样的。
李卓转身指指一旁,顺着看去,就见一个画着个仕女图案的花灯,上面那仕女还是跳舞的薄纱模样。
这别说辛氏李氏了,俩一家之主都黑了脸。
辛承望就看到了自个娘站一旁,李氏直接上手拧李卓耳朵的名场面。
他憋着笑,过去给解围,“李伯母,我觉的李兄是想买个他喜欢的粉色的,没旁的意思。”
李氏点头半信半疑,还是放开了手。
折中法子,最后买了个粉色的荷花造型的花灯。
李母就喜欢这样式的,满嘴夸好看。
李卓捂着耳朵走到贤弟身旁,对贤弟表示感谢,末了还是嘀咕一句,那粉色衣服的仕女花灯多好看。
辛承望转头再转回来,没露出异样,点点头说这也蛮好看,总算把人哄高兴了。
等人回去了,正笑着的顾芦雪就看到辛郎低头偷乐。
她看看手里花灯,满眼温柔望着他,笑意更深。
花灯买了,又买了几根蜡烛等其他的,两家人打道回家。
明亮的月光下,留下一路说笑声。
第49章 中秋月光下二人的影子重合
八月十五的一早,家家户户起来忙碌,自然也包括辛家。
大清早的,辛承望就起来了,厨房里已升起渺渺炊烟。
早饭稀粥馒头就咸菜垫垫肚子,他和辛父辛母就出门去。
紧赶慢赶到鸡摊前时,已围着五、六人,挑选了个雄赳赳深红色翅膀的公鸡,绑起来放麻袋里由辛父背着,一家人离开摊子时,一下子又上了好几人。
辛承望离开转身瞅了瞅,心里庆幸刚才来的早。
买了鸡,又紧着去舅舅家拿了留出来的好肉,来时又买了条活鱼等,三个人满载而归。
到家顾芦雪走辛郎身旁就要接过去,辛承望赶紧侧身让离远些,“这鱼腥,别弄你身上去。”
顾芦雪退后两步,辛承望直接拿去厨房。
因为鱼是被老板绑成个弯钩露出鱼鳃的形状,放个旧盆里一甩尾巴又游动起来,几人看着乐了。
这时候太阳才刚升起,喊醒娃娃让吃饭,其他人依旧忙活。
公鸡被麻袋里拽出来是绑住了腿的,但辛母还是剪了翅膀,然后才找的绳子绑树上。
不剪翅膀,一飞就飞到了屋顶,都是人家,顺着屋顶上哪里去找。
安安吃完饭,就蹲木盆旁看鱼,看的认真,还将手插到了里面,顾芦雪连忙逮住小胳膊给挽上衣袖,又拿着个小木凳让坐着看。
辛承望刷碗抹桌子扫地,辛母洗衣服,辛父洒扫门口和院子,然后听着有卖豆腐、柴火的又买了些。
柴几乎每天都得买,多的时候买上数捆。
问怎么不去城外砍,那就好笑了。
没生活阅历前,辛承望是真以为县城外都是林子高树,但并不是,周边山上都一棵树没有。
除非是那种连绵不绝、有老虎有野猪传言的深山老林,但这是平原,山也就是个小山包,不费半个时辰就能爬山顶上去。
人起来第一就是“柴”不说做饭,烧个水都得柴火,家家户户加起来的量,多少不可能够的。
这还是夏天长的快的情况下,要是冬天,听爹娘说,柴火贵也得抢着买。
所以晒干的秸秆、树叶等,没人会浪费,都屯着等冬天用。
将柴火垛好,做完家务,这就眼看着又要愁吃啥中午饭了。
想到要忙一下午整出晚餐,自然得快为主。
辛母直接烧了个面疙瘩汤,熟了切点黄瓜丝放上,倒上点香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