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寒门首辅养成记》 100-110(第3/19页)
帕交。”
“不敢当,惠敏郡主性子和善,臣妇只是跟惠敏郡主说得上话罢了。”
听她这般说,皇后似乎觉得有点没意思,不再说话了,只叫她喝茶。
渔娘低头喝茶,心里想着惠敏郡主的亲外祖母是先皇后,这位皇后是继室,听这位的意思,她好似很愿意跟惠敏郡主母女交好。
既然主动示好,就该找本人,找她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手帕交挺没诚意的。
渔娘也不会在中间帮着撺掇。
两人都没话说,就静静喝茶。
清茶喝了一盏,半刻钟后,皇上进来了。
渔娘低着头听皇上皇后说话,不过三两句问候,皇后娘娘找了个借口,识趣地去侧殿。
“东西呢?”
渔娘立刻献上西北舆图。
皇帝展开看,这一看就看了两刻钟,只见他手里拿着尺子在舆图上量来量去,估算距离。
皇帝十分满意地点点头:“不枉费你一番辛劳,这幅舆图画得极好。”
“谢皇上赞赏。”
皇帝拿着舆图就放不下,问了几句舆图上几个地方,就叫她走了。
当然,皇帝也没忘了她的辛苦钱。
皇帝的赞赏很值钱的,渔娘出宫时抬走了两箱金子,以及一箱北境的图纸。
除此之外,皇帝还承诺了两件事,等她的北境图纸绘制出来,再给她一个皇庄,她的西北游记还可以官印。
回到家中,孟氏看到这两箱金子张大了眼睛:“皇上挺大方的!”
“三皇子妃也很大方!”
孟氏想到渔娘送给婆母的那套珠光宝气的首饰,点点头,三皇子妃确实大方。
贺文茂却说:“金银不是最重要的,皇上允渔娘的游记官印这才是了不得的大事。”
朝廷官刻的书籍多以强调教化的经史为主,都是私印无法完成的鸿篇巨制。如同前些年朝廷官印的《周史》等。
渔娘既不是翰林院的官员,写的又不是传世经书,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够不上官印,如今皇上主动提起,背后的用意叫人深思。
当世还活着的大儒,无论是退居乡野的,还是在国子监、太学里教书的那群人,谁有资格叫官坊印刷他们的笔墨啊?
渔娘的游记若是真经由朝廷官印,传至天下,不论渔娘是不是女子,她的名声在大晋朝文人中间都是独一份的突出。
渔娘声名大噪指日可待!
第102章 各谋出路
皇帝突然这般大方,渔娘还挺不习惯。难道是良心发现了?还是这会儿才察觉出她的价值来?
无缘无故皇帝对她突然友好了一点,渔娘还挺不习惯。
知道渔娘回来了,当天下午范先生家来,得知官印之事后,范先生笑了笑,说:“你的那两个弟子,三五年肯定是培养不出来的,这事还用得着你,左右要给你点什么。钱财于你不算什么,用名声套住你才是好法子。”
孟氏抱着闺女笑道:“无论是名还是利,渔娘都不太在乎吧。”
贺文嘉问:“真不在乎?”
渔娘看他一眼,真诚地点点头:“在乎的,该我得的,凭什么不要。”
说实在话,比起虚名,渔娘喜欢过好日子,吃穿住行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追求一个舒适。
名利嘛,以前不追求的,现在她觉得这都是她应得的,多多益善。
范江桥赞赏道:“这话说得对,皇上既然肯给你几分,那就大大方方拿着,万不可学那些迂腐之人,抱着不值一文的清名到死。”
侯慎侯原在书房读了一日书都没见到先生,傍晚要走时见到范先生,从范先生哪儿得知先生以后写的出都由官坊刻印发行天下,两人心头暗惊,以后他们先生定然是独一份的大儒啊!
范江桥看着两人道:“你们先生是女子,以后士林中人对她的指责只多不少。你们是传承她衣钵的弟子,我不求你们为她豁出命去,我只要求你们是她弟子一日,就要尽力维护她。”
侯慎立刻道:“请范先生放心,我侯家没有欺师灭祖的后辈。”
侯原恭敬地低下头:“堂哥说的话,正是我想说的。”
先生有本事,他们这些做弟子的也受益,大好事呀,他们侯家于情于理都不可能不跟先生站在一起。
范江桥面露满意的神色:“去吧,这事儿也跟你们家里人知会一声。”
“是。”
侯慎和侯原归家,侯家人听说此事后,都十分欣喜,侯粱更是亲自上门送礼,说感谢她费心教导侯慎侯原,两个孩子这次回来长了不少本事,人也稳重了许多。
渔娘叫侯粱不必客气,都已经是她的弟子了,她肯定会好好教导。
侯粱做事妥帖,来了梅家后,后头找了个机会去见皇上,当着皇上的面把梅夫人夸了又夸,还把侯慎侯原绘的舆图给皇上瞧。
比不上梅夫人,但是也大有进益吧。
侯粱豁出老脸去皇上跟前卖好还是有作用的,皇上对梅夫人和侯家都十分满意,冬至时两家都得了赏。
在外人眼里,梅夫人身为一个女子,只因一手无人出其右的本事,就能跟朝廷内的一品大员一个待遇。
工部里许多靠本事领俸禄的大人们,大匠们,心头微动,皇上还是在乎他们的。
在许多工部的人心里,贺文嘉还是范大儒的弟子,梅夫人跟贺文嘉是夫妻,那就是一家人。
皇上赞赏梅夫人就是赞赏他们!
谁敢当面说梅夫人的不是,那就是跟他们过不去,跟皇上过不去,看我不喷死他!
范江阔作为工部尚书自然是知道下头人的想法的,他关起门来呵呵一笑,当今皇上可是实权皇帝,谁敢正面反对皇上?
梅夫人受的恩赏都摆在明面上,果然如范江阔所想,朝中官员无人反驳,就算说酸话,也要藏着点。
贺文嘉这位一榜进士,他这个最得圣宠的翰林都没得的赏,竟叫他夫人得了,冬至节后回翰林院当差,少不得要被人笑话两句。
贺文嘉不怕人笑话,反而十分自得,你们谁家夫人比我夫人有本事?
他还不知道么,那些酸腐文人比不上他夫人,又不敢骂皇上太过抬举他夫人,于是只能借着笑话他给自己找回点脸面罢了。
贺文嘉得意一笑,你们都酸去吧!
中午休息时,屋里无人,瘦得脸颊凹陷的蒋雪村苦笑:“我现在算是知道了,妻贤夫祸少。我不求我夫人给我添光彩,不给我惹事我就阿弥陀佛了。”
贺文嘉拍拍他肩膀:“无妄之灾,都过去了。”
前几个月薛广悄无声息地从江苏去了安徽,蒋雪村怕族中老人顽固,舍不得家中田地,特地请了假回徽州处理此事。
蒋家到底是大族,贪归贪,这种要命的时候还是舍得下家财的,蒋家由蒋雪村祖父做主,主动献了田产给朝廷,交给钦差薛广分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