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寒门首辅养成记》 70-80(第5/27页)
定都明白。
“啧,左士诚这个状元,真是跟他师父一样被架在火上烤。”贺文嘉亲自给师父倒茶:“俗话说,出头的椽子最先烂,咱们师徒可要稳稳当当的。”
范江桥似笑非笑:“过几日今年贡士们的殿试文章就要放到书铺卖了,你自己写的那些东西你可还记得?你就说世家的人会不会针对你?”
“一篇文章罢了,又是为了考试,那些人不会这般小心眼儿吧。实在不行,我在世家内部还有人呢。”
“谁?”
“王苍啊!”贺文嘉理直气壮:“我们可是从小到大的朋友,虽然立场不同,他总不会害我吧。”
“那谁知道?”
贺文嘉噤声,随后又嘟囔一句:“他不会的。”
范江桥目光悠然:“余庆啊,时移世易,人也是如此。你聪慧,却太过重情,以后碰到犹豫不决的事时,师父希望你要护好你自己。”
他中举之后,师父和孙先生一块儿给他取字余庆,这还是头一回听到先生用这般深沉的口气叫他的字,贺文嘉缓缓低头。
该说的话说了,范江桥也不耐烦理他,叫他走。
“渔娘叫我过来陪师父用饭,我不走。”
“我还用你陪用饭?赶紧走你的。过几日你要回乡祭祖,我要去南阳府一趟,归期未定,这段时日你就自己管好你自己吧。少得罪人,多听多看少说话。”
“师父,你去南阳府是去许家吧。”
“知道还问。”
贺文嘉嘿嘿一笑,这才行个礼跑了。
渔娘还未叫饭,见他回来了,就问他饿不饿。
摸摸肚子,半下午才跟蒋雪村他们吃了饭,这会儿半饿半不饿的。
渔娘下午多吃了两块点心,也不太饿,叫厨房做两碗羊肉汤面来,多放汤和菜,少放面条。
吃完热乎乎的汤面,贺文嘉困意上来。
今儿累了一天了,夫妻俩简单收拾后就去睡了。
琼林宴,上贺表,祭拜孔庙,去吏部报到,又请假回乡……收拾行李出门,一顿忙活好,上船离开京城已经是四月二十了。
贺文嘉紧了紧身上的衣裳,几日大太阳后,又冷下来了。
“哎,四月初八是立夏,若是在咱们南溪县,什么桃花、梨花、杏花都谢了,樱桃都结果了,百姓早就换上了春衣,赤胳膊赤腿下田种稻了,谁知在这儿咱们还身着棉袄。”
“可不是么,这地儿我是再不想来了。”
贺文嘉、石匀、朱润玉、黄有功、胡玮、王苍几人坐到一块儿说话,贺文嘉跟个老农似的蹲地上,吃完刚在码头上买的烤红薯,红薯皮扔河里,还伸长脖子瞧,看看有没有鱼来抢食。
黄有功笑话他:“你真要喂鱼好歹给鱼留两口,干巴巴的红薯皮有什么可吃的。”
“红薯片也是粮食,饿急了树皮都吃,红薯皮怎么不能吃?”
“嘿,你还有理了。”
“我说得难道不对?”
贺文嘉对石匀抬了下下巴:“石匀授官可快了,回乡祭祖后要去贵州平头县当县令,那个地方可穷了,听说县衙大门都没有几根好木头,别说红薯,红薯皮说不定都要省着吃。”
黄有功对石匀投去可怜的眼色。
石匀面露痛苦:“哎,知道就算了,你们何必说出来刺激我。”
胡玮轻笑一声:“这么说来,我去小金任官竟也不算差,那里有草原,我至少不缺牛羊肉吃。”
小金在朵甘都司西南草原上,那地儿跟四川接壤,除了路有些难走,不算远。撇开路上的时间,胡玮三个月的假期至少可在家歇一个多月。
石匀羡慕道:“你运气好。”
原则上,官员不可在祖籍地任官,都会被打发得远远的。朵甘都司这些偏远草原情况特殊。
胡玮家中生意跟益州府杨家有来往,叫胡玮去草原上任职,凭着杨家跟草原来往多年的情谊,胡玮过去多少有点倚仗,不至于被当地人欺负死。
黄有功笑道:“哎,你们都当官了,以后再称你们名字不太好,几位官老爷,以后称字如何?”
朱润玉、石匀、胡玮、黄有功都是快而立之年的人了,早就有字了,朱润玉字怀景、石匀字时信,胡玮字子珍,黄有功字季君。
朱润玉几人看向何文嘉和王苍:“你们两人可有字了?”
王苍:“我先生给我取字华堂。”
华堂呀!昨日苍山子,今日登华堂,这倒是个好字。
贺文嘉:“我字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也是个好字。
黄有功自我安慰:“我的字也不差,就我爹肚子里那点墨水,抓耳挠腮给我取字季君也算尽全力了。”
贺文嘉几人顿时大笑不已。
男人们在船头说笑,船舱里,娘子们气氛不如他们热烈。
王苍回乡祭祖,自然要带的妻子陈氏回去。渔娘、魏氏、张氏跟陈氏头一回见,陈氏一看就是出身大家的大家闺秀,她虽和气,魏氏、张氏跟她却没什么话好说。
芸娘主动拉着她嫂子给渔娘介绍,渔娘看着陈氏笑道:“我应该见过陈夫人吧。”
陈氏含笑点头:“那日状元游街我们见过。”
渔娘点点头,她是记得见过她,当时隐约猜测她的身份,只是当时是陌生人,不好说话。
芸娘拉着渔娘手道:“哎呀,早知道那日我该跟嫂子一块儿去看我哥游街的,可惜那日我身子有些不舒坦,就没去。我若是去了,咱们俩还能见一面。”
渔娘才不吃这一套,故意轻哼一声收回手:“你到京城多久了?除了过年时使人送年礼来,也不见你来找我呀。”
芸娘委屈:“我也想来嘛,这不是京城人多眼杂,怕给你添麻烦嘛。”
陈氏看出渔娘没有真生气,就笑着说:“真羡慕你们,虽不是一家姐妹,处得倒好似一家人。芸娘在我家书房看书,看到什么农书了就说你肯定喜欢,想送给你瞧瞧。”
芸娘接着她嫂子的话说:“我听他们说那些书虽不好买,费些心思也不难寻,我想那些书你的书楼里肯定有,就没送去给你。”
渔娘微微得意:“别的书我不敢说,农书自然是齐全的。”
陈氏心里暗自惊讶,她听说这位梅娘子有座书楼陪嫁,暗自猜测应藏的是四书五经一类的圣贤书,没想到真藏农书?
她们三人说的这些话魏氏、张氏插不上嘴,渔娘止住话头,问张氏前几日绣的扇面可绣好了。
芸娘喜欢做针线,一下被吸引了,赶紧问张氏绣的什么。
“绣的是四喜景,还是魏妹妹给我的绣样。”
陈氏搭话:“四喜景是苏绣那个花样?”
张氏点点头:“是苏绣的样子,不过我用的是蜀绣的针法。”
芸娘更感兴趣了:“好姐姐,可能给我瞧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