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汉与娇花: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糙汉与娇花》 110-120(第10/22页)

人都知道,自从她生孩子之后,镇国公府的老太君没有去探望过一次,孩子都是由自己亲自照看的,身边连个搭把手的人都没有。

    这可是镇国公的头两个孩子。

    都知道裴家的老太君偏心,没想到偏心到这种程度。

    不得不说温氏背了好大一口锅,但是同高调的裴策洲相反,她也几乎是闭门不出。如果碰到必须要参加的宴会,被问起时,她也只是勉强地笑着回话,孩子们决定的事,我哪里能管得了这么多。

    京中局势不断变化着,一会传来太子被斥责的消息,一会传来三皇子被斥责的消息,一会又是哪家的官员落马……庆阳帝的心思越来越难以捉摸,朝中的大臣更是夹紧了自己的尾巴,生怕有一日生上的怒火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而就在这个时候,裴策洲却如同鹏鸟般一跃而起,一路上升现在成了东大营副指挥使。而他成为副指挥使的头一件事,就是向圣上大力举荐了一位道人——清源居士。

    圣上亲赴清源山问道,只见清源居士年逾过百,却精神矍铄,宽大的道袍猎猎作响,在山间晨雾中自由穿梭,大有羽化登仙之势。

    庆阳帝信教,不信什么成仙成道,却深信道家有延年益寿的功法。

    清源居士的出现,更是证明这一点。

    当即他便决定在清源山住下,同清源居士论道,三日之后才在一封封加急信报的催促下离开。之后他屡次将清源居士召进宫,赐以高宅大院、良田百亩和数不清的金银,请清源居士开炉炼丹。

    消息一传出,大臣的脸都红到了头顶。

    同炼丹扯到一起的君王,能有几个好的?要是庆阳帝再年轻一点,他们都要怀疑是不是什么计谋。但是庆阳帝老了啊,老来昏聩的君王可不止一个两个!

    这时候大臣才害怕起来,纷纷劝诫。庆阳帝一概不听,甚至让一位想要死谏的言官下了大狱,一时间人人自危,敢言者愈少。

    有人将目光转向推荐清源居士的裴策洲,先是好声好气地商量,让人将清源居士弄走。天下修道者又不是只有这一个,找一个正儿巴经修习道法的将清源居士换下,谈论道法或是研习功法都成,总比炼制丹药的危害小。

    裴策洲眉头蹙起,“这是什么道理,圣上都赞其道法精深,你们却质疑他居心不良。难不成你们在质疑圣上,自认为比圣上还要英明神武?”

    满室寂静无声。

    裴策洲这段时间瘦了不少,眉目更加凌厉。他动手拍了拍自己袖口不存在的灰尘,一一看向众人,神情懒散:“诸位今日说的话,我便当作没听到。若是下回再有不长眼的,在我面前提及诸如此类的话,那裴某也就不客气了。”

    这话说得相当狂妄,可也符合他如今圣上身边红人的身份。

    他没再理会这群人,在满室游移不定的目光中径直离开。

    在快要跨出房门时,柳家三郎拍桌而起,愤然道:“裴家满门忠勇,怎么就出了你这种奸佞小人。”

    裴策洲停住步子,众人也随之侧目望过去。

    柳三郎正是前段时间被下了大狱的言官之子,这些天来母亲的叹息和兄长的眼泪,都叫他此刻心中的怒火达到了鼎盛。他提着拳头就上前,对准男子的脸就砸下去。

    “你在这里冠冕堂皇装什么!圣上沉迷修道,已经多少日不上早朝了。要不是你为了媚上,想出这样的点子,会有现在的局面吗!”

    裴策洲起初没有反应过来,结结实实挨了一拳。等反应过来之后,立即就反击回去。

    他正儿八经练过武的,柳三郎只是个读书人,很快就落了下乘。可奈何在场有不少是见裴策洲不爽,浑水摸鱼看似在拉开两人,实际上是在限制裴策洲的动作,一时间相持不下。

    最后裴策洲一脚踹向柳三郎的腹部,柳三郎腾空而起,砸倒一片人。

    柳三郎赤急白脸,骂道:“裴家怎么出了你这种败类,镇国公知道吗!”

    “他又算什么,不过占了辈分高又年长我几岁的便宜,我才是裴家真正的嫡系。”

    裴策洲强忍着身体上的疼痛,冷冷瞧着一片倒地的人,面无表情走到柳三郎面前,对准他的右手——狠狠踩了上去。

    在柳三郎的痛苦的尖叫声中,他的声音没有任何的起伏。

    “下次若不是找我喝酒,就不必请我了。”

    “酸言酸语听得太多,也没什么意思。”

    说完之后,他便踩着柳三郎的右手,扬长而去。

    众人面面相觑,没多一会儿就四散离开。

    没过多久,就传来柳大人被流放,全家搬离京城的消息。

    裴策洲一战成名,全都知道满门忠勇的裴家,养出一条眦睚必报的疯狗来。

    ——

    江新月听到消息时,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带着两个孩子去嘉应城。

    裴延年写了几封信,信件都不长,多是在说他在青州那边的生活,直到最后一封信才提及到,让她跟着押送粮草的军队一起前去嘉应。

    这次负责押送粮草的人也正好是熟人,就是上次来过的顾君珩。

    顾君珩那边也收到了消息,不好亲自上门只差遣了管事来说了出发的时间,并嘱咐说青州那边偏远苦寒,可以多带点东西过去。

    其实也没多少要收拾的,毕竟大部分东西都已经打包好,剩下日常用到的零零碎碎的东西,收拾起来也快。

    主要就是等着到出发的日子。

    徐淑敏也收拾好了东西,不过她并不是去嘉应,而是同徐应淮夫妇回老家渭南,看看母亲。

    九月份的时候徐应淮就上了折子请求辞官,折子一交上去就通过了。江新月得知去了几次徐家,只在最后一次见到了舅舅徐应淮。

    徐应淮的头发白了一半,但是看上去精神还不错,抬手打断了她的话,乐呵呵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舅舅活了大半辈子,才没你想得那么脆弱。我也明白过来,现在能动的时候退下来也好,回老家做个教书匠,日后也能被人尊称为一句先生。”

    “舅舅要回渭南?”

    “嗯,离开渭南这么多年,想回去看看。再加上你外祖母年纪也大了,也不知道还能有多少日子,我也想回去陪陪你外祖母。”

    江新月默了默,终究没再说什么。她想了想路程,提议说一同出发,她路过渭南时也跟着回去看看。

    事情敲定下来后,得知消息的徐淑敏也提出要跟着去渭南。

    “你是想去渭南待一段时间?”

    “不知道,也有可能会一直留在那边。”

    她不想要留在京城,每路过京城的一条街道,她都能回想起自己曾经做过的蠢事。倒是也能跟在女儿的身边,帮她带带孩子,勉强也算是获得个儿孙满堂的圆满。

    可是这段时间她也看清楚了,曾经做过的错事在母女两之间落下一道深深的烙痕,两个人再也没有办法如同普通母女一般亲近。

    徐淑敏知道,她如果想要留在初初身边,初初一定会答应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