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明皇后生存日常》 100-110(第11/13页)
物也是真的,名副其实的狂生一枚,但谁让人家博学多才呢,让皇帝看在他的才华的份上,硬是直接将他派往了兵部,可惜于谦无论为人还是为官都有点愣头青的模样,让对他非常看不上眼的上官打发到了军营。
于谦什么都懂一点,察言观色也不在话下,但几次的交流下来,他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了乌格齐哈身上的矛盾和不对劲儿。
他觉得乌格齐哈子不想普通的外族奴隶,在南京的时候还不明显,跟着皇帝迁都的大部队一路随行去往北京的时候,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
于谦倒是没望他们初次相遇的那上面想,塞外苦寒,烈酒在关外的价格几乎是大明内部的四五倍还要高,他们本就是打了败仗的奴隶,没那个银子去买酒,可不就得去偷么?
但于谦却发现乌格齐哈时常像是在偷偷的观察周围的一切,偶尔还冲别人打听有关皇帝的一切,和又颁布下的新政,竟然比他这个虽低但好歹有个官职再身的弼马温还要关注朝廷大事。
而且,于谦可以肯定的是,乌格齐哈本人在原本的部落,地位肯定不低,一个外族人,会说会写大明的官话和文字也就罢了,居然和于谦讨论起兵书来,也是言之凿凿的样子,这可就不普通了。
于谦几乎是瞬间就反应过来,什么哈斯珠子,怕是这个名字都是假的。
不知道这个人故意埋伏进奴隶营有什么目的?
于谦不想打草惊蛇,想着言语试探一番,看能不能发现一丝对方漏出来的蛛丝马迹,于是便垂下眼睑,仍然态度如常的和对方插科打诨。
然而乌格齐哈是什么人?
执掌草原最大部落,瓦剌部的首领,老谋深算到朱棣带队亲征了数次都没把人拿下,识人的本领是一等一的,几乎在瞬间就从于谦不漏声色的面容上发觉自己有暴漏的可能,于是退意萌生。
罢了,好不容易忍辱负重一番,能知道自己是被什么给坑害了也算有个交代,其他的事情以后再派人慢慢打听。
如此也不算是无功而返,吃一堑长一智,记住这个教训,铭记于心,必会让大明皇帝为此付出代价。
而就在于谦反复的下不定决心,是直接将人抓起来,还是再试探一番的时候,乌格齐哈已经带着一群奴隶在军马营中放了一把火,并抢了数匹骏马跑了。
这下,事情再也瞒不住了,直接在皇帝那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马哈木哪怕平时隐藏的再深,大明的暗探前赴后继的派出,也得到了一份对方的画像,而在对比照着于谦的描述之后,皇帝和太子、太孙、还有将人捉住的汉王才发现,原来瓦剌太师马哈木居然就隐姓埋名藏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
“天杀的,打了一辈子的雁,这一次居然被啄了眼。”
不说知道这个消息,怄的想要吐血的汉王了,连胡善祥都从沸沸扬扬的议论中得知了这样不寻常的操作一事。
异族太师隐名埋名亲自跑敌军中埋伏的,大明朝也算是破天荒的头一遭了。
第109章 着火 几乎瞬间,皇帝就做出了……
几乎瞬间, 皇帝就做出了应对,派汉王带兵追击,务必要将人留在大明境内, 不论生死。
汉王当即接了旨意, 带着自己的护卫就追了过去, 但终究还是晚了, 北京距离关外太近, 尤其是和南京相比,而他们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对方一步, 一步晚步步都晚,等人赶到奴隶营的时候已经人去楼空。
而于谦却因祸得福, 被留在在京城, 弼马温这个官是做不了了, 但还可以任命别的。
朱瞻基想着于谦当了这么长时间的弼马温, 现在把他调回兵部应该不会太引人注意, 于是便找皇爷爷恳求了一番, 让人回到了兵部。
永乐十九年的正月初一,皇帝在太和殿接受了百官的朝贺, 之后大祀南效,又命令大赦天下, 半个月的时间就在这样的忙碌中度过。
迁都仪式准备的很是盛大,至少胡善祥觉得,来到古代了这么些年,这样盛大的仪式和隆重的宴会,让自己前所未有的感到震撼。
皇帝要搬新家,当然少不了附属的藩国发来庆贺,还有滞留在大明境内的外国人, 也都一脸荣幸的参与,被安排在了显眼的地方,而皇帝这个显眼包犹嫌不够,居然让画师将这一幕记录下来,留与后世,胡善祥觉得,论脸皮之后,真是无人能出其右了。
但莫名的,胡善祥又有点羡慕,这不就是和现代的拍照片,发朋友圈差不多嘛?如果此时她手上能有一部手机,她也非常的想把这一幕拍摄下来,留着以后慢慢怀念。
这些来自各个国家的使臣逗留在大明境内本就是因为听说皇帝准备迁都,所以特地留下来观赏和参加,如今迁都已经完成,他们再逗留在此也没有了意义,因此,纷纷迫不及待的上奏想要返航,皇帝欣然应允了。
于是,永乐年间的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活动就正式开始了。
皇帝指令一下达,郑和就很快的收拾东西出发了,但俱胡善祥从朱瞻基那里打听来的消息说,郑和这一次是领了任务而去的。
自从尝到了粮种高产量带来的好处后,朱棣就对远在大洋彼岸的土地和作物升起了好奇心,不但交代郑和此次多带回一些高产量的粮种回来,还特别要求带一些大明没有的东西回来让他看看。
朱棣有次一句话也不奇怪,因为曾经有藩国进贡的东西郑和几次下西洋,却没有带回来过,朱棣倒是没有怀疑郑和有了二心,而是将人叫来问了个明白。
当时,太子和朱瞻基都在,还想着万一郑和说的不对,惹怒了皇帝后,他们帮忙求个情,谁知郑和的说辞让他们啼笑皆非。
“因为那些东西都不好吃。”郑和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选择瞒着皇帝,这是他的真实感言,尝过了一些西洋食物的味道后,原本打算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打包带走的郑和,瞬间熄灭了这个心思。
算了,他感觉把这个东西带回大明给皇帝,他郑和的职业生涯算是到头了。
但这一次既然皇帝主动提了要求,那郑和就没有拒绝的理由了,他想到了被他嫌弃不已的榴莲,长的和武器似的,还有那个什么叫蓟的,既然如此,那此次出海就都带回来吧,说不定太孙妃能找到这些东西的新用途呢。
郑和这样连轴转的劳累不劳累,胡善祥不知道,但听了朱瞻基带回的郑和对她期待一片的话的胡善祥却觉得很心累,她真的很想说一句,她也不是什么水果蔬菜都认识的呀。
别的不说,但她相信你们这些老祖宗的精挑细选,既然没有带回中国,那就说明东西是真的不好吃,毕竟咱们大吃货国的外号也不是白白得来的。
忙碌完了迁都一事后,胡善祥剩下的日子几乎就是围着两个孩子转了。
因为四月十七日是皇帝的万寿,
但几乎提前三个多月就开始准备了,之前因为又是过年、又是迁都的,到处都慌慌张张的,而这又是皇帝迁都后的第一个万寿,朱棣也不再是那个缺钱到只能给官员发放宝钞的皇帝,无论是国库还是自己的小金库都被银子堆得满满当当的,自然是该怎么大办就怎么热闹喜庆的大办。
太子妃掌管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