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60-5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60-580(第23/27页)

由校有三个儿子,全都早夭,天启七年,朱由校将皇位传给弟弟新王朱由检,不久病逝。】

    【经过万历年间的摆烂,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千疮百孔,非雄才大略者不可挽救,而朱由校显然并不是一个多么杰出的皇帝。】

    【他的父亲因国本之争不受祖父万历的重视,朱常洛只做了一月皇帝就驾崩了,朱由校这个皇太孙更是被忽视了个彻底,甚至很多人都说他文化程度很低,是个“文盲皇帝”!】

    【但朱由校显然不是一个愚蠢的人,他登基之初便为张居正平反,允许方孝孺的后代进入朝堂,对战死的明军将领也颇为优待。】

    【为了制衡东林党一家独大的局面,他提拔阉党魏忠贤,临死之前还叮嘱弟弟朱由检:魏忠贤是忠君之人,是皇帝可用的人。】

    【只可惜,朱由检从一介藩王成为皇帝,更没有接受过帝王教育,无法理解兄长的深意。】

    朱标:“这个朱由检便是大明的末代之君吧。”

    朱棣:“他不曾接受过帝王教育,本不应该承担这份责任,是谁让他骤然登上高位的——这一切都得归罪于万历!”

    【朱由校最出名的还是“木匠皇帝”的外号,他十分喜欢做木匠活,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他做的仿乾清宫木质宫殿曲折微妙,巧夺天工!】

    【但,他唯独不适合做皇帝!】

    【朱由校性格急躁,做事追求速成,这种性格表现在朝政上便是朝令夕改,决策草率。他听信谗言罢免了“有胆知兵”的熊廷弼,猜忌忠臣良将孙承宗、袁崇焕……让辽东局势彻底糜烂。】

    【朱由校在位七年,宦官干政愈演愈烈,朝政败坏,排除异己,盘剥百姓,致使民生更加凋敝,政治极度黑暗!】

    【接连不断的天灾和兵祸更是摧毁了明朝最后的根基!】

    ……

    【新继位的皇帝朱由检是朱由校的异母弟弟,也是朱由校唯一在世的弟弟,朱由校继位后就将其封为信王,但因为年纪小,他并没有出阁就藩。】

    【少年时期的朱由检很喜欢读书,且不苟言笑,他经常到北京的市集购买东西,对物价一清二楚,对民情也烂熟于心。】

    【朱由检身为藩王,不能参与朝政,也不敢得罪煊赫的阉党、东林党,他冷眼看着魏忠贤等人网织罪名、屡兴冤狱,却只能对着东汉史书中的十常侍咬牙切齿。】

    【因此,朱由检继位后第一件事便是铲除阉党,将魏忠贤的党羽一网打尽。】

    【他平反冤狱,启用天启年间被无故罢免的官员,考核官吏,严禁党争,六下罪己诏,以图振兴朝纲!】

    【时人评论崇祯此举“不动声色,潜移默夺,非天纵英武,何以有此”。】

    【剪除魏忠贤后,崇祯帝更加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勤于政事,力图挽回明朝的衰落,实现中兴之伟业!】

    【他始终坚持经筵与日讲,“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宫中从无宴乐之事。他坚持每天上朝,召见重臣商讨政事,从未懈怠,被群臣誉为“汉、唐以来良所稀见”的勤政之君!】

    刘彻:“朕怎么觉得有点奇怪呢?”

    霍去病:“不奇怪,臣曾见过一些天资愚钝之人,他们往往付出无数努力也达不到臣的骑射之能,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有成果的。”

    【崇祯帝面对的局面也更加险恶,他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为,但明王朝积弊深重非一日之功,不是短时间内能有好转的。因此,他在施政中多次犯下无可挽回的错误!】

    【他重用袁崇焕,提拔其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宝剑,将东北的战事全权托付于他。】

    【却又用人多疑,刚愎自用,举棋不定,急于求成,朝令夕改,导致朝局更加糜烂!】

    崇祯:……

    明初的那些君臣已经不抱希望了,大明王朝终究要走到尽头,只希望这个结局能够体面一些……

    【崇祯用抽签的方式选了六个阁臣,大多是东林党一派的人,他们不管内忧外患的天灾人祸,一心为天启年间下狱的东林党人恢复名誉,借平反的由头排除异己,大兴冤狱。】

    【朱由检留下了礼部尚书温体仁、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吏部尚书王永光、兵部侍郎申用懋等非东林党的官员,以制衡东林党的势力,这四人就被东林党称为“四凶”,成为东林党下一个目标!】

    【前朝被东林党人占据,崇祯无法顺利施展自己的政策,便再次重用宦官,给他们监军和提督京营的大权,被废除的监军太监再次出现,凌驾于地方督抚之上!】

    【他甚至派宦官掌管工部、户部,将两部尚书搁置一旁,致使宦官的权利越发膨胀,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愈发剧烈!】

    崇祯不可置信:“朕怎么会重用宦官?”

    崇祯怀疑人生:“所以,这一切都是朕的错是吗……”

    第578章 日薄西山

    【崇祯朝内忧外患不断,先说我们熟悉的外患——后金!】

    【有袁崇焕布置的关宁锦防线在,皇太极便无法突破山海关,到达北京城下。这时,他想到了蒙古……】

    【崇祯二年,皇太极亲率大军,以蒙古喀喇沁部骑兵为向导,避开袁崇焕的关宁锦防线,由蒙古绕道至大安口,破墙入塞。】

    【当时明朝重兵皆在宁前、锦右,山海关以西军伍废弛,后金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强有力的抵抗,就顺利突破长城。抵达遵化城下,这里距离北京仅300里,一时间朝野震惊,京师戒严!】

    【北京城时隔一百多年再次被战火波及,史称己巳之变!】

    【袁崇焕早已预料到后金军队的动向,并安排防御,但明军其他将领并不重视此事,当后金军队骤然逼近北京时,崇祯才着急忙慌的命各地兵马勤王。】

    【袁崇焕统领诸路援军,在北京的广渠、德胜门外阻击后金军。皇太极进攻受挫后,施反间计中伤袁崇焕,袁崇焕被诬陷冤杀于狱中,各地援军军心动摇。】

    评论区

    “袁崇焕死的太冤了,可能这就是王朝末年的特性吧,所有的事情都会向着糟糕的方向发展。”

    “袁崇焕出身商人家庭,在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在福建做了一个知县,但他最喜欢的还是领兵打仗。”

    “天启二年,袁崇焕趁着入京之际,自请出山海关,抵御后金!”

    “天启六年,在袁崇焕的指挥下构筑了关宁锦防线,明军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却因为瞒着朝廷与后金议和之事被迫辞职。”

    “崇祯元年,袁崇焕被重新启用为兵部尚书,主管与后金的战事。”

    “但大力提拔他的崇祯皇帝却中了皇太极的离间之计,听信奸人谗言,战争尚未结束便将袁崇焕逮捕入狱!”

    赵匡胤:“临战换将大不祥啊!”

    “崇祯三年,袁崇焕被崇祯帝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抄没家产。直到此时,大家才发现,袁崇焕根本家无余财……”

    “而这些所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