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60-5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60-580(第18/27页)

朱由校,自恃有功,便与心腹太监李进忠(魏忠贤)密谋挟持皇太子朱由校于乾清宫,想要争当皇太后继而把持朝政,此举引起朝臣的极力反对,他们多次上奏要求李选侍移宫,但李选侍并未理会。】

    【在以东林党人为主力的朝臣的强大压力下,刘一燝、周嘉谟等大臣联合行动,才迫使李选侍移出乾清宫。】

    【李选侍移宫后,朱由校在乾清宫举行了即位仪式,正式成为明朝的新任皇帝,改元天启。】

    【此时的明熹宗年仅十六岁,他的父亲朱常洛不得明神宗所喜,他也自幼备受冷落,直到神宗驾崩后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

    【朱由校即位后,感念于东林党对他的支持,令东林党人主掌内阁、都察院和六部,东林党势力迅速暴涨,一度出现了“众正盈朝”的局面。】

    【此时,明朝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门户之争日盛一日,互相倾轧: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名目众多。】

    【自明朝初年,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但此举却适得其反,皇帝事必躬亲,政务繁忙,导致内阁与太监拉拢言官,这就是党派斗争的根源!】

    朱元璋:……

    【自万历年间开始,皇帝不理朝政,朝堂日趋腐败,官员们为了个人利益而结党营私,导致党派林立,党争迭起。】

    【万历三十三年,因得罪皇帝被革职的吏部郎中顾宪成在无锡东门外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品评人物,抨击当权派。一时“士大夫抱道杵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东林党因此得名。】

    【因内阁缺人,顾宪成极力主张颇有政绩的淮扬巡抚李三才入阁,结果被反对李三才入阁的势力抹黑漫骂,东林党这个党派因此兴起。】

    【东林党人主张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并反对权贵贪赃枉法。他们还提出了反对矿监税使掠夺、减轻赋役负担、发展东南地区经济等主张。得到了广泛支持,却遭到了朝臣、宦官这些既得利益者的激烈反对。】

    【沈一贯纠集在京的浙江籍官僚,以反对东林党为目的,组成了浙党。以地域划分的楚党、齐党、昆党等党派纷纷依附于浙党。】

    【可以说除了东林党之外的朝臣都在反对东林党,他们互相攻击,搅得朝堂不宁。】

    【双方利用“京察”这个考核官员的机会大肆排除异己,提拔本集团的人,致使朝政越发腐败,朋党之争,愈演愈烈!】

    第574章 王朝末年

    【天启初年,杨涟、左光斗、赵南星、等东林党人都在朝中担任要职,东林党人还利用京察的机会,驱逐齐楚浙党。】

    【东林党一家独大的局面,让明熹宗十分警惕,他纵容魏忠贤与乳母客氏,反击东林党!】

    【魏忠贤拉拢除东林党之外的所有党派,合称“阉党”!一时之间,阉党把持朝纲,擅权弄政,狼狈为奸,厂卫横行!】

    评论区

    “九千九百岁!”

    “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魏忠贤在掌权期间排除异己、专断国政、卖官鬻爵,加速了晚明社会的溃败。《明史》评价魏忠贤“明代阉宦之祸酷矣”!”

    “朱由校死后,朱由检继位,他严厉打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锦衣卫逮捕魏忠贤,押回北京审判。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行到阜城时就上吊自杀,其余党派亦被肃清。”

    “但这样一来,朝堂上下只剩下了东林党一个声音,皇帝危险了!”

    “如果魏忠贤不死,东林党就不可能独大,大明王朝至少不会那么早就灭亡。”

    崇祯帝目瞪口呆:“怎么可能?”

    “魏忠贤行事肆无忌惮,破坏法治,大兴冤狱,犯了众怒,他必须被清算,但他的党羽也有正人君子,不能一概而论。”

    “在消灭魏忠贤后,必须扶持另一个新的势力,抗衡东林党!”

    崇祯帝看着如今被东林党充斥的朝堂:“居然如此,朕一开始就做错了……”

    朱由校:“看来朕要多教教弟弟,不能被朝臣牵着鼻子走。”

    不过,魏忠贤……

    他是一把好刀,也是朕手中唯一的一把刀……

    【天启年间,正是东林党与阉党争斗最为激烈的时期,东林党人激烈反对阉党掌权,遭到魏忠贤等人的残酷打压。】

    【阉党控制卫厂特务机构,爪牙遍及各地,随意杀人,滥施刑罚……】

    【为了斩断东林党扩张势力的途径,明熹宗下令拆毁了全国的书院,许多东林人被迫害致死,还殃及了边防将帅,如熊廷弼、孙承宗、袁可立等人。】

    评论区

    “政治斗争一旦变成党争就会失去底线,制造无数冤假错案。”

    “熊廷弼是明朝后期名臣、杰出的将领、军事家。”

    “熊廷弼出生贫寒,少时过着耕读的生活。但他天资聪颖,刻苦好学,二十八岁考中了乡试第一名解元,第二年高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

    “万历三十六年,熊廷弼巡按辽东,他彻查了时任总兵官的李成梁和巡抚赵楫,并弹劾二人擅自弃地八百里,李成梁被罢官回家养老。”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元气大伤,在辽东失去优势。朝廷再次启用赋闲数年的熊廷弼经略辽东。”

    “熊廷弼到达辽东后,大力整饬军纪、安定人心,并处决了贪赃枉法、临阵脱逃的官吏。又请求朝廷调拨粮草及军需物资,亲自率军加固城防,巡视辽东各镇。”

    “熊廷弼在辽东专注屯田、练兵、筑堡,与民休息、严整军纪,大大改善了辽东的风气,使得雄才大略、不可一世的努尔哈赤也不敢轻易来犯。”

    朱由校:“快,快将飞百(熊廷弼字)放出来,朕要见他!”

    “其实,熊廷弼并不是东林党人,他还曾因罢免了几个东林党的生员,被东林党弹劾罢官。”

    “但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没有抵御后金的能力,借着党争排除异己的能力却是大大的。”

    “在浙党中,时任给事中的姚宗文,曾经因为求官的事情找过熊廷弼帮忙,但熊廷弼没有理会他,因此一直怀恨在心。在兵部任事的刘国缙曾因募兵不利的事情遭到熊廷弼弹劾,也对他颇有不满。”

    “于是,姚宗文、刘国缙、冯三元、魏应嘉等人联合上书弹劾熊廷弼,说他隐瞒战败不报,向朝廷要兵要粮却又坚守不战,还倚仗着尚方宝剑的权利作威作福。”

    “熊廷弼只能上交尚方宝剑,被罢职归乡。”

    “天启元年,后金攻破沈阳、辽阳,熊廷弼再次临危受命经略辽东。尽管时人都将他当做当世郭子仪,但熊廷弼对辽东的战事并没有多少把握,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外无应援,内无帮助,七尺之躯,已拟交付朝廷,置成败死生于度外矣……”

    “熊廷弼提出封锁后金、稳扎稳打的三方布置之策,主张设经略于山海关,统筹指挥。但时任辽东巡抚的王化贞却主张主动出击,内部不和导致此战兵败溃退,广宁失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