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60-5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60-580(第15/27页)

,居民恋家,不愿背井离乡,李成梁就以大军驱迫,导致死者无数。这一举动再次引发言官的指责和弹劾。”

    “李成梁晚年因奢侈无度和虚报战功而备受争议,就连他的子弟和奴仆也腰缠万贯,奢侈无度。他还结纳朝中权贵,用搜刮来的钱贿赂朝廷的各级官员,为自己歌功颂德、抵挡政治攻击。”

    “尽管如此,李成梁在军事上的才能和贡献仍然被后人所铭记,他与戚继光合称为“南戚北李”,是明朝后期军事将领的杰出代表之一!”

    ……

    【万历二大征便是被称为“朝鲜之役”的中朝联军抗击日寇!】

    【日本的战国时代后期,逐渐崛起了一个以织田信长为代表的势力,织田信长以统一日本为目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削弱地方大名的权力,强化中央集权。】

    【然而就在公元1582年,日本统一前夕,织田信长在京都的本能寺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包围自杀身亡。】

    【作为织田信长家臣属下的丰臣秀吉立刻采取行动,击败了明智光秀,继承了织田信长的权势地位,逐渐走向权力的巅峰!】

    【1590年,丰臣秀吉攻陷了最后一个敌对势力——北条氏,完成了对日本的统一。】

    【丰臣秀吉在织田信长改革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封建体制,确定了士农工商的身份等级。收缴武器,奖励工商业,保护佛教寺院,压制天主教的传播……逐渐稳定了日本的秩序。】

    【但很快,丰臣秀吉就意识到自己统治的脆弱,他并没有得到日本社会上下的支持,便想要通过对外扩张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决定入侵明朝,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要求朝鲜借道,让他的大军通过,朝鲜自然拒绝了这样的无理要求,驱逐其使者,于是,丰臣秀吉便将矛头对准了朝鲜!】

    评论区

    “这是日本入侵的一贯路线,只要占据朝鲜就能兵临辽东,只要过了山海关,中原大地就如同一块鱼腩,任人宰割!”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狗头)”

    李世民:“高句丽占据的土地果然很重要,辽东的地势居高临下,中原大地无险可守!”

    朱棣:“辽东必须掌握在大明手中!”

    赵匡胤:“朕的大宋已经为了吃尽了苦头……”

    【朝鲜学着大明重文轻武,已经二十年不闻战事,对于日本人的野蛮战术和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想毫无抵抗之力。开战不到一个月,朝鲜三都八道尽数丢失,国王逃亡边境的义州,向宗主国明朝求援复国。】

    【作为朝鲜的宗主国,明朝的出兵合理合法。长达百年的倭寇之乱让明朝对日本深恶痛绝。而且,日本的最终目标本就是大明,明朝选择境外作战也可以避免本土遭受战火,同时这也是大明树立天朝上国形象的一战!】

    【1593年,明朝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依旧是老熟人李如松,他被任命为东征提督,率领四万兵马赴朝。】

    评论区

    “抗日援朝!”

    “与三百多年后的志愿军何其相似。”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1VS17我们都不怕,还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复兴的脚步!”

    ……

    天幕下的古人看着后世人言语中的自信,也觉得骄傲莫名!

    【次年正月,李如松进攻平壤,击败小西行长部,获平壤大捷,此后又收复开城,迅速扭转战局!】

    【在进逼王京(今首尔)的过程中,李如松的部队在碧蹄馆遭遇日军伏击。面对三倍以上的敌人,李如松没有退缩,反而选择了进攻。】

    【经过一番激战,明军虽然折损两千余人,但成功击退了日军,日军折损近六千人,将领阵亡约四十人。】

    【此后,双方进入了相持阶段。明朝不断增兵,加强了对朝鲜的援助。而日本方面,由于战线过长、补给困难,逐渐陷入困境……】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日军士气低落,开始撤退。中朝联军乘势追击,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评论区

    “此战中,另一位与李如松齐名的大将麻贵被任命为备倭总兵官加提督衔,统一节制在朝各路明军,就连朝鲜王国的军队也要受麻贵的节制。”

    “史称麻贵果毅骁捷,善用兵,在宁夏、朝鲜、辽东等地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万历皇帝称为“一时良将”,也是万历皇帝的“救火队长”!”

    “只要抗击外来侵略的人都值得我们铭记!”

    ……

    【朝鲜之役对朝鲜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战争结束后,朝鲜的政府架构被摧毁,很长时间才逐渐恢复。】

    【朝鲜之役保证了清朝三百年的日清和平局面,三百年的东北亚和平局面,对东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战争也耗费了明朝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加剧了明朝的财政危机,导致明朝内部矛盾加剧,党争更加激烈。也削弱了明朝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力,为后来满清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第572章 王朝末年

    【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场被称为“播州之役”!】

    【播州位于四川、贵州、重庆之间,看地图就知道,这里山川险要,广袤千里,中原王朝的政令很难传达到这样闭塞的地方。】

    【明朝时期,播州土司杨氏接受中央任命,世代统治此地。然而,随着杨氏土司势力的增长,其与明朝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激化。】

    【自万历十八年开始,新任土司杨应龙与明政府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杨应龙骄横跋扈,作恶多端,公然率兵攻入四川、贵州、湖广,搜戮居民,奸淫掳掠。】

    【而明朝廷却对杨应龙之乱反应迟缓,举棋不定,没有采取有力的对策,导致杨应龙的势力进一步壮大!】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杨应龙公开反叛,挑起战端,播州之役爆发!】

    【战争初期,由于明王朝毫无准备,杨应龙占尽优势。随着明朝平播力量的增强,战争态势发生了逆转。】

    【明朝集四川、贵州、湖广八省之力,出兵24万,由李化龙等将领统率,对杨应龙进行围剿。】

    【万历二十八年,明军攻占了杨应龙最后的据点——海龙屯。杨应龙在绝望中自杀,播州之役结束。】

    【播州之役历时114天,明王朝最终平定了杨氏叛乱,确保了大明西南版图的安全。此战中,土司军死亡2万余人,明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战争耗银约二百余万两,对明朝的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

    【万历三大征的胜利,使明朝成功巩固了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的疆土,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但也给明朝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人力消耗,万历三大征共耗费银两一千一百六十余万两,其中朝鲜之役就占了七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