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60-580(第13/27页)
每况愈下,这也成为了他执政后期的一个污点。】
【隆庆六年(1572年),朱载坖因中风突然驾崩,终年三十六岁。】
朱元璋:“好不容易看到一个靠谱一点的皇帝,就不能让朕多高兴一会!”
朱棣:“天幕说的没错,大明的皇帝果然很奇葩……”
第570章 回光返照
【朱载坖死后,年仅九岁的皇太子朱翊钧继位,改元万历,就是我们比较耳熟能详的明神宗万历皇帝。】
朱元璋:“哼!这个名气不要也罢。”
【嘉靖四十二年,朱翊钧出生在裕王府,是朱载坖的第三子。朱载坖有四个儿子,但长子、次子都早亡,朱翊钧成为最年长的皇孙。】
【朱翊钧出生的时候,正是裕王与景王的夺嫡之争最激烈的时候,没人敢报告嘉靖皇帝,更不敢为他起名字。直到隆庆元年,廷臣上疏请立皇太子,朱载坖才为他赐名为钧,隆庆二年朱翊钧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朱翊钧自幼很是聪慧,在母亲严厉的约束下,朱翊钧每日早起读书,举日讲,御经筵,读经传、史书,太阳刚出来就开始听讲,只有每月逢三六九需要上朝,才能休沐,寒暑不计,稍有懈怠便会遭到母亲的训斥罚跪,他的勤奋程度怕是只有朱元璋能够相提并论了。】
【但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正是这样高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极其叛逆!】
【朱翊钧便是其中代表!】
张居正思索,他也是严厉教导皇帝的一员,难道就是因此,才会被皇帝嫉恨!
但他不是普通孩子,大明天下压在他的身上,他必须尽快充实自己,才能对得起先皇和大明的先帝们!
【按照明穆宗生前的布置,时任内阁首辅的高拱是外廷的顾命大臣中排名最靠前的。但要说与皇帝最亲近的还得是大太监冯保,而冯保与高拱的关系非常恶劣。】
【高拱对冯保也是欲除之而后快,一场政治斗争近在眼前,在这场斗争中,张居正表面上是高拱一派的,但实际上,张居正与冯保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早就预谋赶走高拱。】
【朱翊钧年幼,由太后摄政,冯保深得李太后的信任,因而张居正也得到了太后的看中。而高拱却自持身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皇帝与太后颐指气使,可以说将上司和同僚得罪了个遍,最后不出所料的被排挤走了……】
【高拱一走,另一个阁老高仪也被惊得很快便病逝了,至此,三位内阁顾命大臣中只剩下了张居正一人!】
评论区
“冯保知书达礼,又有文艺素养,所以很受明穆宗的喜爱。冯保利用皇权更迭之间的权力真空,通过遗诏驱逐了政敌孟冲,亲自任司礼监掌印太监。”
“冯保在司礼监任上刻了许多书,如《启蒙集》《帝鉴图说》《四书》等。”
“他还颇有远见的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协助太后负责小皇帝的教育,皇帝称呼冯保为“大伴”,对他也颇为敬畏。”
“明朝最有才的总管太监!”
“然而,冯保也有贪财好货的一面,他收受张居正等人的贿赂并花费巨款给自己建造生圹(墓地)。”
“冯保在朝中拥有极大的权力,甚至能够左右皇帝的赏罚,他也因此引起了皇帝和其他大臣的不满。”
“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朱翊钧得以亲政,冯保因被皇帝忌恨放逐到南京,后因病而死,家产被抄没,家人也死于狱中……”
【这次内阁的震荡对朱翊钧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此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始终坚持自操威柄。】
【经过正德、嘉靖年间数十年的政治腐败,朝堂争斗,明王朝早已财政枯竭,危机四伏,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堪称民穷财竭。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张居正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朱翊钧对张居正不仅委以重任,而且尊礼有加,言必称“元辅张先生”,或“张先生”,从不直呼其名。】
【张居正在内政方面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饬,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
评论区
“戚继光事生涯的又一次辉煌时刻!”
“可惜,戚继光因张居正得到重用,张居正病逝后,戚继光立刻被当做张居正的党羽,调往广东。”
“万历十六年,戚继光在穷困失意中病逝,享年六十一岁。”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边花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革马上行。”
戚继光:“丈夫当马革裹尸,死于征途,病死于床榻,太窝囊了!”
【万历九年,一条鞭法已在全国各地“尽行之”,这标志着张居正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
【这次改革是明中叶以来地主阶级革新自救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张居正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一举扭转了正德、嘉靖两朝以来形成的颓势,为垂危的明王朝赢得了生的转机!】
【“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张居正一手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但正如海瑞对张居正的评价:“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他死后,他倾尽心血培养的学生朱翊钧对他进行了反攻倒算,他的改革措施很多都被废除,满腔心血付诸东流!】
张居正眼眶微红,虽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他还是对大明的未来满心忧虑……
他严格要求皇帝,只想让皇帝成为一个圣明之君,却没想到他居然对自己恨意如此之深!
评论区
“千古一相!”
“元辅良臣!”
“日月为明,万国朝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
“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功光日月;状元榜眼,二男登两第,学冠天人。”
“他是一个孤独的英雄,在那个时代,没有人理解他,也没有人协助他。”
“谁言天公不好客,漫天风雪送一人!”
“张居正用来改革的权利正是神宗这个皇帝的权利,神宗想要夺回自己的权柄,就必须清算张居正。”
“张居正依靠权力取得改革的成功,又因为权力的过度集中威胁到皇帝和其他各级官员的利益而导致改革失败。”
“夺情之争后,张居正面对的敌人就强大了许多,父亲孝期被夺情起复成为政敌攻击他的一大把柄!”
“还有,张居正本人也不算清廉,还利用职权让亲子通过科举进入翰林院。”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夺爵,家人或死或流,张居正险些被开棺戮尸……”
“直到四十年后,天启皇帝才为张居正正名平反!”
朱棣也在感慨张居正的结局:“大明也就出了一个于谦,一个张居正。”
朱高炽:“可惜,两位挽救大明的擎天之柱都没有落得个好下场,让后人如何还敢为大明皇帝出生入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