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480-5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480-500(第18/26页)

多,人家还跑上门来算账了。”

    ……

    【1359年12月,红巾军第一次渡过鸭绿江,进攻高丽。但因天寒地冻,红巾军中冻伤者甚众,只能暂时退兵,最后被高丽人击败,双方都伤亡惨重!】

    【1360年11月,红巾十多万人侵入高丽西北部,攻占高丽首都开京(今开城),多达十万余人的高丽百姓加入了红巾军,高丽国王逃往安东。】

    【但这场胜利并没有能够持续下去,红巾军孤军深入,没有援军,没有后方,且肆意屠杀朝鲜百姓,也让当地人自发抵抗红巾军,最终这一支红巾军还是被高丽人打败了。】

    卫青:“可惜了,若是东路军与中路军能够互为犄角,定能一战攻下元都。”

    霍去病:“这样的分兵行动必须一支为主,一支为辅,才能相互支应,否则人人都想抢头功,必然会分散自身的力量。”

    ……

    【西路军的目标是陕西,战役一开始他们很顺利的攻破了潼关,但随即便陷入了与元军的攻防战中,潼关几度易手,导致红巾军损兵折将。】

    【西路军孤军深入,打不起这样的消耗战,便回攻陕州、虢州。元朝再次派出察罕帖木儿与李思齐的组合,想要一口吃掉这支西路军。】

    【不出所料,在察罕帖木儿的攻击下,红巾军很快便丢掉了陕州、虢州,只能北渡黄河,攻取平陆、安邑,但却遭到了察罕帖木儿军的围追堵截,损失惨重。】

    【最终,这支西路军在凤翔城下中了察罕帖木儿内外夹攻之计,遭到前所未有的惨败,被斩首数万级,伏尸百余里……】

    【龙凤政权的掌权者刘福通也没有闲着,他自亳州出兵,一路打下开封和洛阳。】

    【当时,山东在东路军手中稳如泰山,中路军将山西的元军彻底打穿,西路军吸引了元朝最精锐的察罕帖木儿的大军……】

    【三路兵马,牵制了元朝所有的军事力量,刘福通得以顺利迁都开封!】

    【沦陷230余年的赵宋旧都得以光复,这是中原人民“反元复宋”的重大胜利,刘福通也到达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此时,红巾军的势力已“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达到了极盛时期!】

    李世民还记得天幕曾提过的“抛物线”,顿时感叹:“坏了,巅峰之后就是末路了……”

    【面对如此局面,元朝统治者如同热锅里的蚂蚁,惊慌失措,他们搜罗一切力量,孤注一掷,从各处向红巾军扑来。】

    【由于红巾军分散作战,孤军深入,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又缺乏周密的作战计划,许多地方得而复失。同时,红巾军内部也不稳定,分裂、残杀时有发生,还有人投降元朝,削弱了自身的力量……】

    【东路军主帅毛贵也被投奔而来的赵均用所杀,毛贵的部下又杀了赵均用,拥立毛贵之子为总兵,以镇山东之地……】

    【最后,北方红巾军被元军各个击破,形势逆转,就连开封也再次失守。刘福通保护韩林儿冲出重围,逃奔安丰……】

    【北伐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却沉重的打击了元朝的腐朽统治,加速了其灭亡!】

    【有小明王和龙凤政权在北方挡着元军,南方大地上的农民军起义如同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其中以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三方势力最大!】

    【让我们将时间倒回一百年前的崖山,那个十万军民蹈海而死的地方。在张世杰的麾下有一个陈姓小兵,他参加了南宋与元朝的最后一战,南宋战败后,许多忠臣将士以身殉国。陈姓小兵也落入海中,最后却幸运的活了下来。】

    张世杰与陆秀夫面面相觑:“陈姓小兵?天幕为何突然提及此人?”

    【他凭借顽强的意志游到岸边,与少数同伍士兵一起逃得性命,最后辗转到了盱眙津里镇生活。】

    【他一生有两个女儿,长女嫁给了季氏,次女则嫁给了附近的贫农朱五四。】

    【朱五四与陈氏生下了六个孩子,生活在元朝的汉人不能拥有名字,于是他们的儿子都只能以数字命名,有的是出生日期,有的是父母年龄相加。于是,朱家的几个孩子中长子叫朱重四,次子朱重六,三子朱重七,最小的儿子叫朱重八……】

    【想来,朱重八幼年时期定然听外祖父讲过过去的故事,那些故事在朱重八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朱元璋:“天幕若是不提,咱都快要忘记了,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记忆却一点都没有褪色!”

    【没有人能预料到,这个名叫朱重八的孩童,将来会成为元朝的掘墓人,在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上重建汉人的尊严,为百年前的崖山海战画上完美的句号!】

    张世杰:“居然还有如此神奇之事,某麾下陈姓之人众多,也不知是哪个小兵?”

    陆秀夫:“看了这么久的天幕,你还不明白吗?天幕特意点出的陈姓小兵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这天底下最普通的百姓。”

    辛弃疾:“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汉人一息尚存,反抗的精神就不会熄灭!”

    张世杰:“那我们还要走向历史上的结局吗?”

    陆秀夫、辛弃疾:“当然!”“我等死不足惜,但这十万百姓得活着!”

    ……

    【公元1328年,元文宗天历元年,朱重八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祖父叫朱初一,父亲叫朱五四,与当时元朝统治下的每一个贫苦百姓一样,在苦难中挣扎求存。】

    【朱重八一家都是地主刘德家的佃农,小小年纪就要为地主家放牛,贴补家用。】

    秦始皇:“如此贫苦出身,居然也能打败元朝,重建中原正统!”

    身为富N代,奋六世之余烈的始皇帝来了兴趣。

    刘邦:“乃公还以为自己的出身就算低了,没想到还有这样贫困的开国之君!”

    刘邦好歹还做过秦朝的基层公务员,年轻的时候家里也能支持他不事生产,到处游历。

    亲自上阵打天下的李世民更是深有体会:“此人定是不世出的奇才!”

    ……

    【公元1343年,至正三年,朱重八十五岁,他的家乡濠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蝗灾和瘟疫。】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没有食物加上疾病的肆虐,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朱重八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了他和二哥。】

    【朱重八身无分文,家徒四壁,没钱买棺材,甚至连一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雇佣他们的主家对此熟视无睹。还是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

    朱元璋:“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朱元璋永远都记得自己年幼时的窘迫,自然也不会忘记刘继祖的大恩,他成为皇帝后,封刘继祖为义惠侯,世袭罔替,与明朝共存亡!

    刘邦有些牙碜:“这也太惨了吧!”

    第4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