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420-440(第25/27页)
哭了,他们的货算是砸手里了,也不知道以后拿什么养家糊口。
也有人发现了新的商机,只要能做出不含重金属的胭脂水粉,定能重新洗牌化妆品行业!
“宋朝的皇室成员缺乏运动,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抵抗力减弱,他们的孩子也容易患病夭折。”
赵光义:好不容易才扭转唐朝尚武的作风,难道还要专门教导皇子武艺吗?
其他朝代的皇室看着天幕罗列出的种种原因,突然觉得自己能够长大真是个奇迹!
“还有一种猜测,宋朝崇尚红色,他们的宫殿装饰、衣物熏香多用朱砂……”
朱砂是什么?
天幕批判秦皇汉武服食丹药的时候就说过,朱砂能够提炼水银,水银是一种毒品,甚至都不需要直接接触,水银是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的!
真宗赵恒瞪大眼睛:“就这么简单!”
真的与神鬼没有关系吗?
仁宗赵祯欲哭无泪:“所以,这座宫殿就是一座巨大的毒药库!”
而他每天呼吸的空气都是有毒的,这是物理意义上的有毒啊!
神宗赵顼看着身后朱红的宫殿,如同看到一张血盆大口,将宋朝皇室的生机一点点吞噬!
哲宗赵煦喘着粗气:“朕要搬出皇宫,随便找个行宫,哪里都行!”
不过说了一句话,他就咳嗽不断,再不搬出去,怕是就见不到明天的天幕了……
赵匡胤:“天幕前面提及的原因要么是人力无法控制的疾病,要么是各朝各代都有的规矩,只有最后两条是大宋独有的!”
死马当作活马医,他也要搬出这座宫殿,说不定还能说服群臣,顺便迁个都……
【宋真宗之后,皇子早夭,后继无人,成为赵宋皇室最大的隐忧。幸运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儿科专家钱乙就诞生于仁宗朝!】
阎季忠惊喜道:“师傅,天幕说的是您吧!”
钱乙不敢置信:“老夫这方剂之术也能被后人记住!”
也不知道他的医术有没有流传到后世?
【钱乙的弟子阎季忠整理他的临床经验编撰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著作。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钱乙也被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钱乙很是高兴,“后世很重视儿科,将此当做一项独立的医学。”
弟子阎季忠能跟着师傅扬名,也很激动,“是啊,师傅,不如弟子现在就开始记录您的方子吧。”
钱乙:“善!老夫的方子可以给任何人看,敝帚自珍、闭门造车是无法进步的。”
钱乙在民间名声极好,现在又有天幕的背书,无数人将自家孩子送到钱乙身边学医,还有人不远千里请钱乙治病……
评论区
“幼者无横夭之苦,老者无哭子之悲!”
“钱乙奠定了中医史上儿科的专业地位!”
赵祯惊喜道:“立刻派人到民间寻找钱大夫,朕要封他为太医!”
不过可能要让他失望了,钱乙出生于1032年,此时还是个小年轻,对于中医这样靠时间堆积起来的医术,还远远不够。
【赵祯的身体一向不好,早在景祐元年(1034年),二十四岁的赵祯便出现“不豫”的状况。“不豫”就是天子有病的委婉说法。】
【至和三年(1056年),赵祯在接受文武百官参拜时,忽然手舞足蹈,口出涎水,语无伦次,病体沉疴……】
【赵祯的健康状况欠佳,又连失三子,朝廷内外对皇嗣的问题极为担忧。经过大臣反复劝谏,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赵祯终于决定立赵宗实为皇子,赐名曙。】
【这一天,距离赵宗实第一次进宫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七年!】
【次年,赵祯便重病不起,于东京福宁殿驾崩,享年五十四岁。】
评论区
“备胎转正了!”
“可喜可贺!”
“在赵曙这次进皇宫前,还特意告诫舍人要守好他的屋舍,说他还会回来的。”
“史书上都说赵曙成为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后也不争不抢,没有野心,说不定他已经被打击了很多次,根本没有将这个临时的皇子身份当回事。”
……
【宋仁宗赵祯不是一个奋发有为的英主,甚至在历朝守成之君中也不是声誉卓著的明君。他的性格有柔弱游移的缺点,耳根子软,对后宫女色也相当有兴趣。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宽容仁厚,能够容忍各种激烈的批评意见,从不挟愤报复。】
赵匡胤:“这也是他最大的缺点!”
天幕重点提及的“仁宗”果然是个嘲讽吧!
【赵祯在位期间,宋朝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尽管有种种外患内政上的问题,但仁宗一朝无论如何还算是宋朝的治世,除了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颇有些盛世气象……】
赵祯捂脸:不想夸可以不夸,这也太勉强了……
范仲淹期待的望着汴京的方向:希望能有更多正直无私的官员站在自己这一边,将庆历新政顺利推行下去!
宋朝的文人士子勉强接受了天幕的评价,至于日后如何行事——当然还是要现实一些。
夏悚:天幕说我们做得不对,就要改吗!
文彦博:我大宋自有国情在此,怎能因几句话就改变国策!
刀子不砍到自己身上,就感觉不到疼痛。希望了解靖康之耻后,他们还能如此淡定。
【宋仁宗一直坚持到生命的尽头,才放弃立自己亲生子的念想,将赵曙立为皇子,标志着他正式成为皇位继承人。多次反复起落,导致赵曙的精神与身体都出现了问题,他仅在位五年便去世了,享年36岁。】
【赵曙在位时间很短,且多数时候都抱病在床,只能继续任用仁宗一朝的朝臣,继续仁宗朝的政策,在军事政治方面都乏善可陈。】
评论区
“他命司马光修撰了《资治通鉴》。”
“所以《资治通鉴》与《史记》是不同的,这是官方修的史书,不是史官个人的私人笔记。”
“但《资治通鉴》还没有太史公的‘私人笔记’公正客观。”
司马光:……
【赵曙在位期间,只做了一件事——濮议!】
【治平元年(1064年),宰相韩琦代表朝臣,向英宗建议尊崇其生父濮安懿王赵允让。赵曙下诏让太常寺和礼部商议。】
【商议过后,百官形成了两大派别:皇考派(主张称濮王为皇考)和皇伯派(主张称濮王为皇伯)。】
赵祯气急:“若不是成为朕的养子,你有什么资格继承皇位,居然想将亲爹奉为皇考,那朕这个先帝又算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