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420-440(第21/27页)
赵祯:┭┮﹏┭┮大娘娘也太可怕了吧……
第436章 内忧外患
【就在北宋朝廷专注于改革内政的关键时刻,庆历四年,西夏再次犯边,范仲淹不得不离开京师,回到陕西前线抵御西夏。支持改革的另一个高官枢密副使富弼也一起离京,宣抚河北,提防辽国。】
赵匡胤急了:“改革的紧急关头,怎能让范仲淹离京,难道大宋无人可用了吗!”
【被这场改革触动了利益的大地主、大官僚,抓住机会开始疯狂地抵制、攻击改革派。他们污蔑范仲淹结党营私,图谋不轨,范仲淹远离京城,百口莫辩。同时,改革派内部也发生了分歧。最终,在保守势力的强大压力下,宋仁宗不得不放弃改革。】
评论区
“反对派将朋党当做攻击新政的利器,因为宋仁宗最反感的就是朋党,这会危机皇帝自身的统治。”
“朋党之争,一直都是困扰北宋政局的死结,庆历新政因为朋党之争而夭折,王安石变法也因为新旧党争而失败。”
“因改革而被罢相的夏竦,利用改革派内部的文件散布流言,他将石介上书富弼奏折中的‘伊(尹)、周(公)’说成是‘伊、霍(光)’,还指使婢女模仿石介的字迹草拟废立皇帝的诏书。”
“伊尹和霍光的共同点就是废立皇帝的权臣!”
“宋仁宗虽然嘴上说着不相信流言,但也没有对夏竦做出任何处置。”
“庆历年间,宋仁宗已经登基二十多年,身为先帝的独生子,居然还要担心被臣子废立,这皇帝当得也太窝囊了!”
“赵祯仿佛是被群臣PUA惯了。”
赵恒:“儿啊,太多疑不好,太好骗也不行啊!”
【庆历五年正月二十八,范仲淹被罢免参知政事,出任邠州知州。富弼被罢免枢密副使,知郓州。韩琦罢枢密副使,知扬州,杜衍知兖州,欧阳修知滁州……】
【至此,主持变法改革的主要人物,全被逐出朝廷,各项改革政策也被废止,庆历新政仅仅持续一年多便宣告失败!】
赵祯觉得这题超纲了:“是朕错了吗?”
刘娥恨铁不成钢:“身为帝王要有自己的主见,既然已经决定改革弊政,就要全心支持改革派!左右摇摆,进退失据,被朝臣玩弄于股掌之间,你还有什么资格做这个官家!”
此刻的刘娥已经下定决心,这么重要的事,不能留给赵祯,她要自己主持!
【庆历新政通过严格的管理考核制度,使大批碌碌无为、贪污腐败的官员被淘汰,一批务实能吏被提拔到重要岗位,官府行政效能提高,财政、漕运等状况有所改善,萎靡的政局有所起色。】
【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农民起义再次前赴后继!】
评论区
“尽管庆历新政的改革力度十分有限,在推行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但还是有一些成果被保留了下来,比如太学和各地的府学、县学,为后来的大宋培养了很多人才。”
“范仲淹的改革太过急切,前期准备不够,任用的人也都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比如支持改革的石介,就连范仲淹都觉得他为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范仲淹将天幕提及的所有问题一一记录下来,他需要好好想一想……
【其实,在改革之初,谏臣蔡襄等人就曾提醒赵祯:“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蔡襄看的很明白,想要改革成功必须有皇帝的支持,仁宗又是出了名的耳根子软,左右摇摆,谁的话都听,没有自己的主见,以至于政治改革以失败告终!】
刘娥:“身为皇帝可以仁慈,但不能没有自己的主见!”
赵祯想说:他觉得他们说的都对,但他不敢说出口……
宋神宗赵顼:熙宁变法也是因为朕没有坚持下来吧……
【改革的失败,除了皇帝本人态度的的反复,还有宋朝整个官僚士大夫阶层的反对!】
【宋朝的官僚地主阶级是在黄巢消灭世家后崛起的新力量。他们没有世袭爵位和封户特权,为了确保自己能够“世守禄位”,扩大了中、高级官员荫补亲属的“恩荫”制度。】
【通过恩荫,每年都有一大批中、高级官员的子弟获得低级官衔或差遣,宋代的恩荫范围很广,当时的州县官、财务官、巡检使等低、中级差遣,大部分由恩荫出身的官宦子弟担任。】
赵祯:“还是大娘娘有先见之明,将每个官吏的家世、子弟、亲朋罗列出来,不能让他们一家独大!”
刘娥:“反对改革的不是某一家,而是被触动了利益的所有官僚贵族!”
【这种等同于官僚世袭的制度,使官僚机构中充满了坐食禄米的权势子弟,导致了“荫序之人,塞于仕路”、“权贵之子,鲜离上国”。】
【范仲淹就是要裁汰不称职的官员,减少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直接得罪了这些权贵阶级!】
【因此,改革的反对者决不是少数保守派,而是整个士大夫阶层——北宋统治的阶级基础。要改革就要牺牲士大夫阶层的利益,牺牲了士大夫,就动摇了自己的统治基础!】
【除了少数锐意进取的有识之士,官僚、地主、富商等既得利益阶层大都满足于现状,只顾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和长远利益,一旦新政触犯了自身利益,他们就会坚决反对,群起而攻之!】
宋朝开国之初的功臣、勋贵都觉得被天幕刺了一刀。
他们劳累一辈子,不就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足以安享富贵的本钱嘛,难道后世之人连这也要批判!
这一刻,宋朝的统治者才明白了一件事:大宋能够坐拥天下,得益于士大夫的拥护,而他们的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威胁到了国家的统治。但任何改革都是从士大夫嘴里夺食,必会招致所有人的反对!
得不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这个官家也就没得做了。
赵匡胤:“朕到底应该怎么做?”
赵光义:“难道要坐观大宋灭亡!”
天幕下平行时空的观众也陷入了沉思。
始皇:“扶苏,你怎么看?”
扶苏思索片刻道:“以商君变法为例,商君也动摇了大秦的统治根基,但在孝公的支持下,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建立了新的统治基础,也就是现在的军功爵制,成功度过了危机!”
刘彻:“天幕所说的困境,在本朝并不存在,朕会清扫所有挡在前路上的障碍!”哪怕是清洗朝堂也在所不惜!
群臣瑟瑟发抖:了解了巫蛊之祸,谁还胆敢反对陛下啊!
李世民:“天幕说的不错,大唐的统治根基是百姓,也只能是百姓!”
只要得到百姓的支持,五姓七望不过土鸡瓦狗!
王安石:“三冗问题是相互影响制约的,不解决经济问题,就无法减免赋税,不减免赋税就无法让最广大的百姓感受到改革的好处,从而形成支持改革的舆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