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320-3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320-340(第17/29页)

史之乱,皇帝与太上皇并立,皇子们若是没有自己的小心思还是李唐的皇子吗!”

    “一年后,永王不出所料的谋反了……”

    李白震惊:“我居然做了叛贼的幕僚!”

    “李白满腔的报国热情,从未曾施展过。好不容易有一个永王多次上门邀请,他怎么可能拒绝,毕竟这可能是他最后的机会了。”

    “而且永王是李隆基封到江淮的节度使,李白怎么知道他想要争夺皇位。”

    “李亨赢了,所以他可以将其他兄弟都当作叛逆,李白就是被殃及的池鱼。”

    【刘晏历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使、铸钱使和盐铁使等官职,继续第五琦未竟的事业,改革盐法,改革漕运和改革常平法,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评论区

    “刘晏接过了第五琦未竟的事业,并将其推向高峰!”

    “他既坚持了原先的官营原则,又在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方面作了调整。刘晏制定的制度是:民制官收商运商销。切断盐商和盐户的关系,由官府专卖,然后现场转卖给盐商,准其自由出售。”

    “毕竟只有保证盐商能够获利,才会有人愿意按照朝廷的制度售卖官盐。”

    “他还在重要地区设置盐仓,常积盐两万石,除卖给商人外,担负平抑盐价的作用,商人不至,则减价出卖。这些措施改善了民众的食盐供应,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市场手段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既调动了私商贩盐的积极性,也让官营盐业的赚利倍增。”

    “在漕运改革中,刘宴也充分利用背靠国家的优势,提高造船价格,避免因官吏贪污挪用公款而造成资金短缺,从而保证官造遭船的质量。在黄河沿岸屯驻军队,完善了督航与护航的设施。”

    “总计每年运粮四十万斛,从扬州出发仅用四十天就到了京城,即便关中遭遇旱涝灾害,物价也不会暴涨。刘宴被代宗赞为:吾之萧何!”

    【代宗末年,盐利收入达六百万贯,“天下之赋,盐利居半”!】

    【公元780年,德宗建中元年,刘宴遭到宰相杨炎的谗言陷害,被敕自尽,享年六十五岁。】

    杨炎露出厌恶之色,仍旧不忘对德宗灌输自己的观念:“刘宴掌国朝经济十八年之久,军粮辎重都在其一人之手,若是他想要做什么,谁能阻止!”

    德宗李适:“朕已经按着爱卿的意见,将其贬为忠州刺史,就留下他的性命吧。”

    评论区

    “杨炎的性格本就锱铢必较,心胸狭隘,不能容人。”

    “杨炎做吏部侍郎的时候就与刘宴结下仇怨,元载被刘宴定罪处决,杨炎也被牵连贬官,两人之间仇怨更深。”

    “德宗李适登基后,杨炎重回朝堂,成为宰相,掌握大权的他对刘宴除之而后快,进谗言称刘宴曾密谋废黜太子李适,立韩王为嗣。”

    “在杨炎的罗织诬陷下,刘宴被处死,举家流放,国人无不为其鸣冤。”

    “刘宴掌管国家财政十八年,最后剩下的财物却只有两车书,几斛粮食……”

    德宗李适看杨炎的眼光都变了,没想到这居然是一个心胸狭隘,排除异己的小人,朕怎么能用他为相呢!

    李适尚未下定决心要不要将刘宴召回,便看到天幕上有人为杨炎说话。

    “杨炎与刘晏政见不同,以权谋私,不过倒也不必先入为主的将他当做反派小人,他也为唐朝后期的经济改革做出过重大贡献。”

    “只能说性格与能力是不成正比的。”

    “……”李适顿时左右为难,到底要不要继续用杨炎,若是自己宠幸奸臣,岂不是变成了昏君!可是杨炎能力出众,为相半载便安稳了朝局,若是无罪遭贬,岂不是会让群臣寒心。

    李适很快就不用纠结了,因为比起杨炎,他宠幸的下一个宰相,才是名留青史的奸佞!

    【刘晏死后,盐法逐渐走向混乱,官府不断提高盐价,想要以此牟利,甚至达到数斗谷换一斤盐的地步。但天下百姓都不是傻子,官盐既然这么贵,私盐定会大行其道。】

    刘宴:“短视!一时之利如何能比得过天下安泰!”

    杨炎:“让利于民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唐宪宗时颁布法令严禁私盐,却没有降低官盐的价格,没有解决主要矛盾。吃不起盐的普通百姓,在不想失去暴利的私盐贩子的带领下,起兵反抗!】

    评论区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卖盐的暴利都被藩镇收割,但百姓痛恨的依旧是制定官盐价格的朝廷。”

    “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是暴利!”

    ……

    【就连后来为大唐王朝掘墓的王仙芝、黄巢也都是私盐贩子。】

    唐宪宗李纯皱眉沉思:“经济真是一门大学问!”

    关乎国朝安稳,李唐皇帝再次意识到经济学的重要性。

    韩愈用自己的思维尝试理解天幕所讲的内容:“陛下,朝廷提高盐价,看上去能够短时间内增加收入,但盐商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一定会将盐价抬的更高。”

    “百姓买不起官盐,就只能想方设法购买私盐,私盐贩子应运而生。他们只要将盐价定的比官盐少一些,便能获得暴利。”

    一旦有人触犯他们的利益,定会有人鼓动百姓起兵反抗!

    李纯:“博士有何见解?”

    韩愈:“臣请降低官盐价格,如此一来私盐贩子无利可图,自会寻找其他生意,百姓继续购买官盐,国库的收入也不会减少,还能解决乱民暴动的隐患!”

    李纯若有所思……

    【刘晏兴利除弊,改革漕运和榷盐中的弊端,使江南财赋源源不断的运进关中,“民不加赋,而国富饶”,有力地支持了平叛与对外防御战争。也为后来唐德宗的税制改革打下了基础。】

    【李豫生于开元盛世,长于开元天宝之交,他器宇度量弘深,宽厚而有决断,喜怒不形于色。在李隆基上百个孙辈中,只有他最得祖父看中。】

    【安史之乱中,他挂名兵马大元帅,指挥收复两京之战,得到群臣的拥戴。】

    【登基之后,面对内忧外患,他扫平安史之乱,解决袁昂起义,抵御吐蕃入侵,也曾逃离京城,避难陕州……】

    评论区

    “唐朝廷为追征江淮地区八年赊欠的租调,派豪吏为县令,搜括民间粟帛,农民纷纷起来反抗。”

    李世民不理解:“这种时候难道不是应该大赦天下,减免赋税,缓和叛乱给百姓带来的伤害吗!”

    长孙无忌:“约莫是朝廷财政遇到了大麻烦,不得不出此下策吧。”

    李世民:“昏招迭出!”

    “台州临海人袁晁在翁山率众起义,攻下台州,连克信、温、明等州,拥众近二十万。江南人方清在歙州响应起义。”

    “袁晁本是县衙小吏,因为同情饥寒交迫而造反的农民,受到鞭背的刑法。他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