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王妃她只想和离(双重生)》 30-40(第11/18页)
。
历年花朝节, 江州百姓自城中各处沿水游玩,赏花尝鲜, 临近夜时,会汇聚到汴河支流旁的花神庙,河岸燃放花神灯, 河面上则会有各色木舟画舫汇聚。
因着此时气候比元宵暖和,江州城在花朝节夜里的灯比元宵时更鲜亮, 来往游人也多。
上辈子就是在花神庙祭祀时,有数位流民现身哭诉喊冤,道自个入江州城后被官府驱赶、被城内居民打压, 甚至有人家中亲眷因得病被拒医而死,江州城百姓却能安心快活过节,实乃上苍不公,叫嚷着要把花神庙的供品打翻。
城内民众与这伙流民起了冲突,两边都见了血,情况愈演愈烈,等官府的厢兵到时,现场因打斗撞翻花灯燃起了火势,火焰在花神灯间蔓延极快,顷刻上百盏花灯被卷入烈火中。
人群在火中奔逃踩踏,那夜江州城内,死伤众多。
最初现身的几个流民亦死在大火里。
后来官府追查,疑心这伙突然出现的流民是受人挑拨,几番探查,竟查到温易之头上。
只因这人似乎是唯一一个认识所有大闹花神庆典流民的人。
沈曦云却知晓,不过是温易之觉着自己是流民中难得正经读过书的,格外爱管事,每当城中有流民入内,他总会上门询问是否需要帮扶。
若真是有人指使,这桩蹊跷官司,背后人当藏得更深,怎会轻易被衙役们走访询问就揪出幕后主使。
官府不听这些,认定是温易之不怀好意,暗中挑拨流民在花朝节上生事,欲逼迫官府善待流民,不想弄巧成拙、酿成大祸。
知州为了平息民愤,亲自带领衙役上门,把温易之捉走下狱。
她这些时日,一面派沈家下面的家丁仆役走访城内流民的居所,尽力帮扶,另一面则是接洽商会中负责花灯采买布置的叔伯,希望到时花神庙边起火的隐患尽可能小些。
但最要紧的,是需要官府警觉。
毕竟时局会因局中人不同的举措改变,闹事、起火的人员地点倘若都变了,就要依靠官兵镇压控制局势。
沈曦云原本派人送了匿名信件给衙门,但信送去多日,官府对花朝节的布置不见一点变化。
今儿午后开始,她胸口闷疼,总觉着明日还是会出事。犹豫许久,借着一口桃花酒的酒劲,她决心来寻谢成烨。
就算会被怀疑,为了花朝节上惨死的性命,她也认了。
谢成烨瞧着她低垂的脖颈、衣袖遮掩下握紧的柔荑以及斟酌说辞的语调,眯了眯眼。
“你担心花朝节上有人闹事?”
谢成烨指腹微弯,点了点腿侧的袍角。
他没想到沈曦云的所谓揣测竟和长安、永宁这几日在城中探查的结论不谋而合,这真是猜测么?还是她有什么不足为外人道的信息来源?
按着谢成烨从前在燕京的作风,撞见这种显然存有疑点、牵扯其中的人,断不会轻易放过。
不把疑点扒开研究个透彻不会罢休。
但对她……
“好,我会转告官府,明日在城内加强巡防,如有可疑人等,先行捉拿。”
沈曦云讶然抬头,没想到他这么好说话。
明明她的话语没头没尾,他却直截了当应下。
她来前本已将缘由胡诌好,准备等谢成烨问起,把线索推脱到沈家善堂或是意外听闻上。但他直接答应,将她未竟的话语堵在咽喉,无法开口。
古怪举动真是令人惊讶极了,她壮胆的酒意醒了三分。
这股子惊讶延续到第二日沈曦云坐上沈府马车时,都不曾消弭。
沈曦云抱着个装红豆糕的油纸包,趁着咀嚼糕点的间隙,偷瞄坐在对面的谢成烨。
他穿着一身月白的锦袍,细看能瞧见袍服上绣着的银丝暗纹,俊朗逼人,出门时让府里的丫鬟都看直了眼。
就是这人表情淡淡的,没舍得给个笑脸,坐在马车内,把素来爱说笑的景明都寒得噤声。
但沈曦云难得自在。
出门前,她本想着十余日不曾和谢成烨相处,这回因着花朝节一事出门,怕这人又跟隐山寺回来那几日似的,时不时同她说话,让她不敢松懈随意应付。
幸好谢成烨不仅不说话,连视线都对着窗外,半点不看她。
沈曦云又塞个红豆糕进嘴,思及待会儿就能到花神庙附近,打起精神,马车行进这一路上,她明显感觉到街上巡逻的厢兵、民兵增多,秩序维护妥当。
这样一番准备,花朝节那场大火总该能有所控制罢?
上辈子她并未去花神庙,而是被谢成烨寻个河边僻静处拉着她看花灯,在漫天星火明灭间,她同他许下永远的诺言。
当然,是她单方面所言,谢成烨那时,只是含笑抚摸她的头顶,并未答话。
嘴里的红豆糕突然变得味道寡淡,她强咽下,急忙顺口了茶水,随着茶水下肚,那股不适感也消失不见。
她松快地准备把油纸包搁回案几,一抬眸,和不知何时已转过脸的谢成烨目光相对。
“啪嗒——”
手心一颤,油纸包坠到木制案板上,发出声响。
“其实你若疑心今日花朝节会出乱子,最好的打算应当是不出门。”谢成烨垂眸,用着点意味不明的神色看她。
她莞尔一笑,“虽是这个道理,但错过花朝节上精妙绝伦的花神灯更是桩憾事。”
这是假话,真实缘由是,她在现场,凭借上辈子对这桩官司的了解,说不得能帮上些忙。
那时温易之已经被关押在牢狱,她辗转托人见他一面,温易之坦坦荡荡说自己并未犯此案,让她不必费神救他,他相信官府、相信朝廷会查清真相,不会冤屈一个清正好人。
当时她嘴上答应,回来后却想方设法寻来关于此案的卷宗,从见证者口中流民出现的时机、地点到花灯燃起的大致位置一一查验,试图寻找疑点。
可惜没等案件有进一步进展,温易之就于牢狱中自戕。
死时留下一纸血书。
血书上字字谏言,陈情表意,道百姓艰辛、官府无能,道自身志向被权贵欺压、飘零流落不得善果,道但愿以己身之死、惊醒圣上。
若官府直接压下此事倒不至于闹大,偏生温易之血书现世那日,天生异象。
沈曦云记起三月三那天笼罩万象的黑暗,闭了闭眼睛。
上辈子温易之的死成了导火线,借着天地异象,有人揭竿而起斥责朝廷昏聩无能,被上苍降下惩罚,直言要清扫奸佞,消息愈演愈烈,天下十三州皆有应者。
也正是因为此事,朝廷才会派钦差来江州安定人心,钦差才会认出流落民间的谢成烨,将他带回燕京。
这般想来,一切的根结,都源自花朝节这日的暴乱和燃起的大火。
所以她要出门,她要去花神庙。
不论是为了今夜可能伤亡的百姓、为了被牵连的温易之、抑或是仅仅为了她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