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嫡幼子日常: 180-186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清穿之嫡幼子日常》 180-186(第6/9页)

    什么黄金珠宝都已经不算什么,康熙亲自给戴梓和莱布尼茨赐予了爵位,以后他们家也是有爵位传承的人了。

    “万岁爷”李光地张口想说话,被康熙摆手制止了,“欸,两位先生劳苦功高,尤其是莱布尼茨先生大老远从英格兰来到大清,又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爵位又算什么呢?”

    这句话康熙是用英语说的,在场了所有人,除了奴仆,大家都学过外语,好几门都学过,所以康熙讲英语大家都明白。

    莱布尼茨知道爵位意味着什么,他没有想到大清的皇帝竟然允许外国人拿大清的爵位,他忍不住跟着跪了下去。

    他们外国跪拜行礼的很少,来了大清太子也不让他跪,这还是第一次他心甘情愿,跪的比谁都虔诚。

    “先生不必多礼”康熙亲自扶起莱布尼茨,“有先生为大清助力,朕心里很是感激,这些都是先生应得的。”

    “戴先生也是”康熙温和的说:“你们都是大清的栋梁,大清用人不看他是谁,地位怎么样,只看才能,有才能的人,大清不会埋没任何一个。”

    康熙的声音不大,却足够让任何人听见。

    莱布尼茨和戴梓忍着激动又道了谢。

    士为知己死,说的大概就是这样吧!

    看着笑眯眯站在旁边的太子,戴梓胸腔突然涌现出一股暖流,他站了出来:“万岁爷,这次的研究太子殿下给了微臣很多的灵感的助力,如果说微臣是那微不足道的星星,太子就是耀眼的太阳。”

    太子,太子嘴角的笑容僵了下来。

    “哦?是吗?”康熙饶有兴趣的说:“没想到太子对于这个研究也颇有心得啊。”

    莱布尼茨迷茫的看着他们,直到戴梓用英语给他解释了一遍,他恍然大悟,“是啊,陛下,您一定要奖励您的太子,他是不可多得的天才,他了解的知识非常非常的多,给了我们很大的助力。”

    太子此刻恨不得钻到地里去,搞研究的果然不会看人脸色,没看见他想把功劳推到他们身上吗?

    “皇阿玛”太子一本正经的说:“两位先生才是劳苦功高,儿臣不过是发挥了自己微薄的力量,所有的研究都是两位先生一手包办的,如果说儿臣有功劳,那也知道支持了两位先生。”

    一番话说的诚恳又真诚,戴梓感动的好像立刻能为太子去死。

    “朕知道”康熙大手一挥直接定了:“你们都有功劳,放心吧,论功行赏少不了你的。”

    “是”太子苦哈哈的应着。

    “回头却了什么找户部要”康熙瞥了一眼户部尚书:“孔家的那笔钱财全部给太子作为预算,不够的国库再出点。”

    “是”户部尚书咬着牙说:“这么多银两,到时候做出来的蒸汽火车肯定威风。”

    都是钱堆出来的啊,要是不威风,他闭着眼睛也要喊威风。

    “放心吧,苏赫大人,绝对让您满意”太子信誓旦旦的说。

    今天的蒸汽火车不好吗是因为没有全部用铁,就是为了图个方便,而且那些能工巧匠还没上场呢。

    戴梓和莱布尼茨一个负责动手一个负责计算,剩下的学生负责打下手,他们做研究的当然做不好这些。

    但换了工匠来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好的锻造技术,好的铁和钢材,钱堆出来的,要是不好看,太子也不乐意。

    “这东西烧水的要是路上补给,没有河流怎么办?”康熙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立刻问了出来。

    太子早有准备:“蒸汽也不一定要水,比如煤炭也能燃烧出蒸汽。”

    瞬间大家恍然大悟,“有道理有道理。”

    “咳咳”太子咳嗽了两声:“咱们的附属国那边该有的东西可不少,虽然大清地大物博,但能省一点是一点,那地给了咱们,咱们不用也浪费。”

    康熙明白那会太子为什么要东夷和朝鲜的地了。

    “确实”康熙板着一张脸:“大清发展的更好,他们也会哼好,这是两全其美的事,他们肯定也乐意。”

    父子俩说着冠冕堂皇的话,后面的大臣都没眼看,不过这一点他们也认同,自然是先把别的国家的煤矿用了再说,大清东西再多也架不住人多。

    第185章 贵妃危

    平日里官员多有摩擦,这其中又分为汉人和满人摩擦,官场上唇枪舌战都算好的,就怕背地里捅刀无声无息的。

    但现在,大家都一起附和着要全力修剪铁路,全力发展蒸汽机,好像一点看不出矛盾。

    康熙难得的感慨半天,难道只有在大清发展和对外的大事上,这些臣子们才能和睦共处吗?

    平日里的乌鸡斗眼简直难为死他了。

    接下来康熙又问了许多戴梓和莱布尼茨许多事情,毕竟这事物他之前都没有想过,但是没想到有一天也能做出来,自然是好奇无比。

    说来康熙算是大清的皇帝里面思想最为开放的了,虽然心眼也小,但遇事也还是能忍一忍的。

    相比于心眼更小行事狠辣的雍正和好大喜功盲目自信的乾隆来看,康熙帝简直是一股清流。

    他虽然没有开沿海,但是他对于外国的数学天文地理知识等接受度很高,他的老师南怀仁也是外国人教了他很多年。

    更别提京城还有别的外国人在宫中当值,而且外面的人来大清做传教士也没有见他有阻止。

    最关键的是他不是那种愚笨之人,戴梓和莱布尼茨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康熙差不多就能明白很多。

    虽然上手做不了,但原理他懂了。

    “此物也可在轮船上用?”康熙忍住激动的问。

    福州那边造的船很多,但有些大船在海上,如果不是风大,可能要很久才能到达目的地。

    如果这东西用在轮船上,以后就不用借助风力了。

    “是的”莱布尼茨犹豫了一下说:“我所在的国家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有的,但是他们目前是专注于纺织机的改造。”

    莱布尼茨点醒了康熙,他想到了之前江南那边的纺织机改造,心情一上一下的。

    好在那边的纺织机也是有改进的,不至于落后太多。

    “回头让江苏巡抚和安徽巡抚到京城述职,朕要安排一些事。”康熙回头和户部尚书说了之后就又转身眼热的看着蒸汽机。

    户部尚书现在又开始烦恼吏部尚书不在,他要是在自己不就不用再跑一趟了。

    蒸汽火车都可以算关系国运的事,康熙坚定不移的认为一定是有人在保佑着大清,让大清蒸蒸日上的发展不说,还得了此神物。

    所有涉及到的研究人员被密不透风的保护了起来,太子选的那座皇庄在半腰山上,人烟稀少,周围也都是皇庄,尤其是旁边毗邻的都是那些搞种植和养殖的。

    他们那一圈都不用下山采购东西,自给自足都行。

    戴梓和莱布尼茨剩下的时间就是用来改进蒸汽机,以及和工匠们一起打造铁轨。

    这件事算是开头人,从无到有的开辟,没有前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