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情剧炮灰兄长科举升官: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苦情剧炮灰兄长科举升官》 40-50(第8/35页)

,但学生们对比着自己与唐焕的理解,就更能明白缺在哪一处,哪怕有实在不理解的,还能参考参考徐辞言的看法呢。

    这一日下来,来日新楼里参加文会的学子无一不受益匪浅,感悟颇多。

    徐辞言一连讲了一个多时辰,等结束时口干舌燥,他自个倒了杯水喝了,才觉得好些。

    等放下杯子,就见由几个老学子带着,一行人纷纷地给他行礼致谢。

    “使不得!”徐辞言一惊,连忙还礼,面上也止不住带上点笑来,“既是文会,便是博采众家之长。”

    “小生不过是说了点自己的感悟,实在受不得诸兄大礼。”

    老学子硬是把礼行完了,才上来拍拍徐辞言肩膀,感激道,“徐同窗不必谦虚。”

    “古来文人相轻,大家都要考乡试,平日里有点若是有了收获,哪个不是藏着掖着的。”

    “徐同窗得唐公指导,还愿意与我们分享,这般恩情我们没齿难忘!”

    但这一场文会下来,在座主修书经的都恍然大悟理解更深,不修书经的也都受益匪浅。

    徐辞言千里迢迢求学来的道理,无偿讲给他们听,这是徐辞言大气高尚,却不是他们不感激的借口。

    徐辞言也明白他们的心思,一时间心底啼笑皆非,但是不得不说,教这些愿意知恩图报的书生们,比教白眼狼让人舒服。

    经此一事,他的名声在祁县境内更是越发地好了起来。

    就连林娘子偶尔出门,人家知道她是徐辞言的母亲,也不免遥遥行礼。

    一时间,徐家上下哭笑不得。

    第43章 乡试 第一场

    松阳府今年的院试定在五月上旬, 院试的前几天,就是今岁秀才的岁考了。

    安乾六年又是一年乡试年,今年的岁考, 关乎着各地的秀才有没有资格报考乡试,是以,整个县学都紧张了起来。

    徐辞言推门进来的时候, 就见苏清遇和赵素新两人难得地都在寝室里坐着。

    他两人素来勤勉,不到最后一刻, 大抵都不会回来休息。

    “苏兄?”徐辞言神色诧异,“这是……”

    苏赵两人都在宿舍里收拾东西,衣服, 书籍,笔墨纸砚……各色物品装到一个大包里。

    苏清遇看着面前的包裹, 很是头疼,见着了徐辞言恍然想起, “你第一次参加岁考怕是还不知道。”

    苏清遇解释, “今年是乡试年, 府里的惯例是考完岁试之后,只要是得了资格又有心参加今年乡试的, 就可以去府学里学习两月。”

    “这两月里府学的教谕会亲自给学子们上课,若是运气好些, 知府等人也会过来。”

    徐辞言理解地点点头,也不怪苏赵二人收拾这么多行李,五月考岁考,在府学里培训到了六月末,也该启程前往省城参加乡试。

    考虑到各县学子的家境,一般而言都是各县的秀才入县学, 府城的学生入府学,当然,府学的师资力量是要比县学高一些的。

    徐辞言中了案首,是可以选择去府学还是县学的,但他主要是跟随白巍学习,所以才入了县学。

    对于苏清遇等人来说,考乡试之前,能到府学去冲刺两个月,是不容错过的机会。

    “说起来,徐弟,”苏清遇好奇地问,“我还以为你今年要去参加乡试呢?”

    “你连中小三元,县学里可是有不少学子开盘压你这次能不能中四元,没想到你竟然不准备去。”

    徐辞言笑笑,面上倒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神色,“我虽侥幸考过了前面几关,但要去闯一闯乡试,难度还是大了点。”

    “倒不如多准备准备再去考。”

    人贵有自知之明,徐辞言很了解自己的水平,他十二岁穿越过来开始从师学习四书五经,虽有原主的记忆,但自己实打实学的,才三年。

    乡试的难度比起府试院试来,要拔高好大一个台阶。别看整个松阳府这次要去百来个秀才,能

    有一两个考中举人都不错了。

    若是考中的举人名次再高些,那整个县学都要放鞭炮了。

    徐辞言记得上一世他见过一篇报道,明代嘉靖二十八年,应天府乡试考生四千五百余人,中举者唯一百三十五人。

    考虑到有些老考生会反反复复的考,这个数据还不能直接相除,这么一算下来,惨不忍睹。

    更妄论,徐辞言穿越后才知,并不是所有的秀才都有资格去考乡试的,这四千余考生,已经是提前筛选过的了。

    在整个秀才群体里,考中举人之人不过是百里挑一,放到整个读书人群体来来看,那更是万里挑一了。

    这年来,整个松阳府的文风都不算兴盛,府内的考生要与省城及几个文化发达的府郡考生竞争,难上加难。

    早在月前,徐辞言和白巍盘算了一下,决定还是下个乡试年再下场一试。

    若是过了,就可以一鼓作气地参加来年春的会试,若是不过,再三年过去他也才及冠不久。

    比起那些七老八十才考上秀才的老者,徐辞言年轻,有更多的试错资本。

    事实上,像徐辞言之前那样,接连通过三场考试的才算少有。

    大启的读书人,更多的还是考中童生,学个几年再去考秀才,考了秀才,又准备几年才敢赴省城乡试。

    在此期间,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与读书备考一起,成了生活的常态。

    听了这话,苏清遇赞同地点点头,“也是,你才刚考过院试,年纪又小,倒是没这么急。”

    “学宫里面,多的是秀才当了十来年都没能考上举人的。”

    徐辞言笑笑,又回想起自己之前去省城时的一些见闻,和两人说了,等到训导前来喊人的时候,方才一起出发。

    此去府城参加岁考,照例是县学里一起组织着去的,只是不再由刘教谕带队,而是几个老成的夫子。

    等一路匆忙进城之后,休整一夜,第二日就要入试院参加岁考了。

    张仕伦出的考题还是和院试时一样,喜欢出与心学相关的题目,只是院试的时候,徐辞言为了求稳,不免投其所好。

    而这次,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他能够以更平和中正,更融洽各学说的观点来答题。

    等到考完搁笔的时候,徐辞言颇为感慨。

    他的文章,做起来比之前顺多了,通览全篇下来,说不出哪里特别拔尖,可整篇文章就是让人觉得好。

    字里行间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自然,初露几分大家之风。

    出试院的时候,徐辞言看见许多前来参加院试的童生们站在试院门口翘首以盼,渴望着从这些“老前辈”或喜或悲的表情上看出学政大人的几分喜恶来。

    还有几个,从秀才们出试院的时候,就捧着笑脸前来套近乎,好打听打听消息。

    徐辞言看见县学里的一位老学长被人缠上,三两句岔开话题以后连连往外走,只留下那童生懊恼地待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