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寒门首辅》 30-40(第2/19页)

起胥吏带着佩刀衙役巡逻的脚步声,但恍神一瞬间,脚步声就会被隔壁号房里的呼噜声盖过。

    周稚宁待在这样的环境里,却有心思笑了笑。

    六年衣破帝城尘,一日天池水脱鳞。③

    来日既然有可能青云直上,如今的苦便不是苦了,而是一种充实。

    只是不知那璀璨耀眼的青云路背后,又是怎样的波澜诡谲呢?

    周稚宁伸出手,隔着自己的指缝看向外面漫天星子。星光璀璨,将她的眉眼照亮,显得格外柔美清丽。

    *

    也许这场万人过独木桥的战斗已经接近了尾声,所以比起考第二场的时候,而今的考生们精神头居然还好些。一个个都盯着捧试卷的胥吏,似乎都知道自己从今以后,是凡是仙,是天是地,都取决于这一张试卷上了。

    这样紧张凝重的气氛,连监考官都不由为之侧目。

    一名绯红官服的中年男人隔着竹帘看了眼左右号房,感叹道:“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④几位仁兄,此情此景,恰如咱们当年啊。”

    其他两位监考官也是颇为感慨。

    一人捋着胡子笑道:“时光飞逝,咱们如今也成老头子了。”

    “江山不改,人才迭出。不知这回会试,是否又会出个如赵徽般的人才啊。”

    但赵徽这种人才,又岂是随便出现的?

    几人都知是玩笑,也不在意,摇摇头,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了。

    当天边出现第一丝霞光般的晨曦的时候,有胥吏敲响了贡院旁的一口大钟。浩荡的钟声传遍贡院的每一个角落,叫号房里的人为之一震。

    此刻,试卷已经拿到了手,最后一场战争的号角吹响了!

    有人怕浪费时间,即刻动笔。也有人不慌不忙,先在草稿纸上写大致内容。周稚宁拿到卷子后,就将整体题目浏览了一遍。

    第一道题目问:“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⑤

    何为五饵三表?五饵是指赐给人“盛服车乘以坏其目”;赐给人“盛食珍味以坏其口”;赐给人“音乐、妇人以坏其耳”;赐给人“高堂、邃宇、府库、奴婢以坏其腹”;对于那些降将,则要上位者表示亲近拉拢,“以坏其心”。⑥

    换句现代话说,五饵就是典型的糖衣炮弹。

    三表则是指“以立信义、爱人之状和好人之技”⑦,这三表是要求汉文帝应为天下表率,以慑服四海。

    五饵三表的提出,是汉臣贾谊为汉帝对匈奴的分化拉拢献出的计策,总体来说是具有一定实操性和前瞻性的。

    那么,朝廷为什么要选择把这么一道题目,作为会试开篇第一题呢?这就不得不提到边境。

    自古以来,无论哪朝那代,边境问题都是大问题。现代交通发达,边境以外的民族哪怕没有充足的物资还能花钱买。但古代边境以外都是些游牧民族,全是靠天吃饭,一旦水草不够丰茂,或者是遇上天灾,一点点的物资储备根本不够用。

    所以为了解决物资的问题,不少游牧民族的另一面都是劫匪。他们不断的骚扰边境百姓,抢劫物资供自己本族人使用。就是当今明朝也有类似的问题,甚至屡屡出兵都无法杜绝此类事件。因此,朝廷出这个题目,不仅仅是想考验考生的思维能力,也是真的想得到一些实践性内容。

    其实就周稚宁看来,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经济原因”。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⑧,当一个民族的经济不足够支撑这个民族“懂礼节”,能“开化”的时候,那这个民族就一定是愚昧、野蛮和落后的。

    如何才能让经济畅通呢?最常用的一个办法绝对就是通商。

    但周稚宁不是整个大明唯一一个聪明人,她能想到通商的办法,别人肯定也能想到。那么为什么这个办法没能实施呢?

    首先,群游牧民族和大明长期结下仇怨,两方互有人命债,所以互相不信任。除此之外,游牧民族又常分为几个部落,互相商量,不等于大明都听从于皇帝,极难全部打好商量。往往跟一个部落约定协议之后,又是另一个部落前来劫掠,十分棘手。

    其次,大明内部的大多数文人瞧不上这群蛮子,认为于他们通商是有辱自身。毕竟他们连文人内部都要分个三六九等,又何况是异族之人?更何况大明哪怕不靠通商,也能凭借辽阔的国土和鼎盛的人口,生产出大明百姓所需要的一切。譬如奶茶、生丝、茶叶……但边境以外只有水草已经肥牛肥羊,互相持有商品的种类并不平等。

    对付前者,秦朝之时就已给出了解决方案——

    纵横之术,远交近攻,分割个破。

    然后再对交好部落贿之以财帛、茶叶、生丝等诸多好处,不怕其余部落不动心,投降之风必然大胜盛。到时候大明比之这些部落,就犹如秦比之六国,不愁不胜。

    而应付后者却要麻烦的多。

    以往大明尚有士族,能量极大,历经几代帝王才解决这个问题,只留了琅琊赵氏一家士族,而且还是只是空有爵位、财帛,并无实权,威胁已然不大。

    可往日那些被分化的士族们却凭借科举进仕重新团结起来,又因为士族多在江南一带富饶之地,所以导致寒门与士族的对峙,到现在转变成了南方与北方的对峙。这两方虽各有各的说法,但在瞧不起蛮子这件事情却又出奇的一致对外。

    如果硬要将通商一事提上日程,就需要看圣上的能量能不能压过这群文人,强硬打开通商口。而如何压过?就需要圣上需要有自己的势力,也就是所谓的天子门生。

    思路全部畅通,周稚宁停下笔,将草稿纸上的墨迹吹干,又开始看下一题。

    边境问题显然很为朝廷重视,因此从第一题到第五题多多少少都和边境有关,只不过是借古喻今罢了。

    所以周稚宁写思路时也十分流畅,并没有多少卡顿。将用膳和休息的时间都算上,约莫两天之后,周稚宁将五道题具体思路都写了出来。等到第三天,她才开始把草稿纸上的东西一一誊写到试卷上。

    金乌从东来,又从西落。当日夜即将再度轮转的时候,周稚宁在自己的试卷上完成了最后一笔。

    圆润细腻的馆阁体使得整个卷面看起来干净又整洁,几个鲜红的戳儿昭示着她进度的神速。

    望了一眼号房外,考生们还在埋头苦写。周围除却桌椅板凳作响的吱吱声,便只剩下了齐齐的刷刷声。

    周稚宁不敢大意,将卷面来回检查了四五遍,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吹干了未干的墨渍,起身将卷子交给了主考官。

    说实话,交卷这个过程对周稚宁来说就像是做梦一样。

    她就与这几个穿绯红官服的大官打了个照面,再回过神来时,她就已经站在了号房之外。

    也是正好,号房外,春日里夕阳美如画,鱼贯而出的考生们走在贡院内,发带飘动,身影被夕阳无限拉长,每个人的脸都是意气风发的。而贡院外,家家户户都派出了接人的马车。从老爷夫人,到小姐少爷,再到丫鬟小厮,没有一个不翘首以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