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174. 番外:后来 无责任番外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174. 番外:后来 无责任番外(第1/2页)

    眨眼间已过经年,帝王迟暮,孩子们也都长大了。

    大明。

    朱元璋仗着自己在历史上寿数就长,压根没怎么在意养生。他把心力都放在了盯紧老妻大儿上头,生怕这两人依然步上早逝的命运。

    好在,两位都成功延寿了不少年。

    虽然马皇后仍然先一步离世,但朱元璋算了算,自己距离历史上死亡的年份也就差那么一两年了。

    这四舍五入不就是同生共死?哪怕知道人死以后没有奈何桥和轮回路,朱元璋想到这个还是很高兴的。

    所以自从马皇后仙逝之后,朱元璋就更不乐意搞什么养生了。

    太子朱标劝他,他还不乐意:

    “你傻啊!老子多活两年,你就要晚两年继承皇位!哪有你这样当太子的,别的太子都指望着早点继位呢!”

    朱标:……

    见朱标不说话,朱元璋又问他:

    “雄英最近身体怎么样?”

    有了天幕的提醒,他们避开了朱雄英的死劫。但小孩子太容易出意外了,所以朱雄英八岁那年依然发生了一点状况。

    人确实救了下来,身体却变得孱弱起来。

    父子俩都知道这样的朱雄英其实已经不适合成为太子、太孙了,但谁也没提,默契地避开了这个话题。

    朱标有自己的考量。

    两年后朱标继位,出乎朝臣意料地没有立太子。

    因为朱标是平稳继承皇位的,而朱元璋的朝臣班子又和朱标共享,所以这次没有再出现洪武大逃杀的情况,功臣们还活得好好的。

    都是看着他长大的熟人,便有些老臣私底下询问朱标的意见。

    嫡长子朱雄英身体不好也就罢了,不是还有个嫡次子朱允熥吗?都是太子妃所出,朱允熥也没有身体上的问题啊。

    但朱标只是摇头不语。

    当年太子妃生下次子之后没多久就去世了,本来按照历史他会扶正朱允炆的生母。不过天幕出现之后,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杜绝了朱允炆获得嫡子身份的机会。

    这些年朱标的正妻之位空悬,就是防着再出一个朱允炆第二来。

    老臣说得不错,朱允熥也是嫡子,在长兄无法担当大任的时候,可以考虑他。

    可是,朱允熥真的合适吗?

    朱标想到了大明以后即将面临的种种劫难,想到明末时期的多重天灾,他感到了极重的压力。

    大明存续的时间不巧,正是天灾人祸最多的那几百年。因而大明需要的不是一两个明君,而是好几个。

    偏偏历史证明了燕王一脉能人辈出,且有天幕的预言,后世也能避开朱祁镇、嘉靖万历之类的大坑。

    这是一条肉眼可见的康庄大道。

    是为了自己后代的荣华富贵死守皇位?还是为了大明的江山退让?

    朱标想到了辛苦打天下的父亲,想到了如今还在边疆和蒙古人打仗的弟弟,还有自己并未展现出太强能力的嫡次子,心里的天秤渐渐倾斜。

    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犹豫了,毕竟朱标自己的身体即便精心调养,也只比原本好那么一点。

    这些年陪着父亲殚精竭虑地治理大明,即便是养生又能养得多好呢?朱标觉得自己活不了几年了。

    他长叹一口气,最终下定了决心。

    幸好,太子妃的父亲常遇春将军洪武二年就去世了,朱允熥身后没有太强的外戚势力支持他上位。

    朱标继位的第四年,他下旨令燕王朱棣回京。

    皇帝册立皇太弟的圣旨下达得令所有人都极其意外,更意外的是没过多久朱标便撒手人寰了。

    朱棣懵逼地当上了皇太弟,又懵逼地继承了皇位,全程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不是,哥,你怎么临死前丢炸弹啊!不能提前知会一声吗?!

    说真的,朱棣被召回京的时候,他还以为是自己在边境打得太嗨了让长兄感受到了威胁,所以才把他叫回来敲打一下呢。

    咳,毕竟他一个藩王确实浪得有点过头。

    自从他爹和他哥知道他是个能封狼居胥的皇帝之后,就开始对他寄予厚望。为了他的北伐事业,堪称是要人给人要粮给粮。

    要不是国库允许,朱棣估计都能提前达成这个小目标。

    不过朱棣毕竟已经就藩十几年快二十年了,和大哥这么多年聚少离多,他也不清楚大哥有没有变,这才心生忐忑。

    现在证明,他果然是多虑了,大哥还是他的好大哥。

    朱棣抹了把眼泪,发誓自己肯定不会辜负大哥的殷殷期盼,争取成为老朱家最出息的崽。

    过两年时机成熟就打爆蒙古!

    大唐。

    李治从宫中回到晋王府,迎面撞见王妃武曌。

    因为这一世武则天没有入过李世民的后宫,自然也不曾获得赠号“武媚”。虽然失去了“媚娘”这个称呼,但武曌本人还是挺高兴的。

    见李治回来,她挑眉问道:

    “宫中情况如何?”

    李治上前牵住她的手,带着她往花园里去。

    “还是老样子,耶耶身体不太好了。四哥有心争储,但我觉得他成不了气候。”

    李世民原先是不想考虑其他儿子的,他觉得历史上自己就是在承乾的问题上做错了,才导致后来的悲剧,还有大唐陷入习惯性内讧。

    但李泰很聪明。

    他问李世民,为什么您自己不服太子就可以夺嫡,我却不行呢?自古皇位有能者得之,我觉得我不比长兄差。

    先不说他自己是不是真的比李承乾有本事,这番话从道理上来讲确实没什么问题。

    李治自己都是认同的,甚至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历史上的李治或许一开始没有争夺皇位的心思,但是现在的李治有。

    在知道自己能够成为青史留名的厉害皇帝之后,哪个男人愿意放弃登基的机会呢?

    至少李治的野心是起来了。

    可他和李泰不同,他不会为了皇位连亲情都不顾。

    所以李治选择直接去找太子兄长,和对方促膝长谈了一夜。

    兄弟两个自小关系就好,他们年岁差得有点多,李治晚生几年甚至都能给李承乾当儿子了。

    李承乾听到弟弟说他想和自己公平竞争,并没有什么意外,也没有生气。

    这些年在父母的教导和天幕的开导下,李承乾没有走入偏激的死胡同。他甚至还能自我反省,承认自己不如弟弟。

    李承乾点了点头,说:

    “雉奴,我确实不如你。我心态不好,不一定能当得好皇帝。不过我没当过,也不好说,或许我可以呢?那就我们兄弟两个公平竞争,各凭本事,我想耶耶应该也更愿意看到这样的场面。”

    如果是青雀,李承乾不会松口,也不会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