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在逃小妾: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侯府在逃小妾》 50-60(第7/15页)

并非细柳形状……”

    慕云柔先前在茶楼悄然打量了好几日,缓和情绪后凑上前比对,笃定道:“是我见过的那位姑娘。”

    旁人无法确切断定两张画像皆是同一人,可卫辞与宋吟朝夕相处,便是她自己,也不一定比卫辞观察得透彻。

    只需一眼,他便明白,宋吟没有死。

    劫后余生的喜悦兜头罩了下来,卫辞身形摇晃,后退两步跌坐在交椅。一阵剧烈咳嗽,熟悉的热烫涌出喉间,他低垂着眼,轻轻擦拭唇角,眸中跳跃着近乎癫狂的怒焰。

    “公子——”

    苍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干巴巴地劝诫,“御医说了,切莫感伤也切莫动气。”

    “无妨。”

    卫辞敛去心绪,恢复一贯疏离矜贵的模样,问慕雪柔:“陆夫人是说,吟吟并非独自一人去的茶楼,身边还有两位丫鬟?”

    慕雪柔不答,迟疑地反问:“公子不是说她死于游船走水,为何会出现在隋扬,还换了幅面貌。”

    他嘲讽地扯了扯嘴角,眸光泛着冷意,凉声道:“这个问题,我也想知道。”

    卫辞周身仿佛淬了层寒冰,连嗓音都裹着令人胆寒的气息。慕雪柔后悔一时嘴快,不安地瞟向夫君。

    夫妻俩的小小举动落入卫辞眼底,他收敛了戾气,平和地开口:“我不会伤害她,从前不会,以后也不会。”

    人外有人。

    慕家不过商贾之家,面对权势滔天的……妹夫,即便是他的托大之词,眼下也只能选择相信。

    “我妹妹身上可有什么胎记?”

    事关重大,慕雪柔再度求证。

    “没有。”卫辞果断地道,忽而一滞,改口,“后颈有颗红色小痣,靠近左肩。”

    正与慕夫人所言一致。

    慕雪柔心中激动万分,泪珠大颗大颗滴落:“竟真是我妹妹,她没有死,还与我说了话。”

    陆二郎顺势打听:“公子可否告知,雪音妹妹她当年被抱去了何处?”

    原来,十四年前,乳母与做活的外乡人结识,一来二去生出情意。遭不过对方苦苦哀求,于是趁慕夫人身子不适,夜里结伴偷盗。

    起初的确只起了偷盗之心,可骤然见小榻上坐着一粉雕玉琢的女娃娃,睁着水盈盈的双眸好奇地瞧。

    乳母忧心小雪音会指认自己,咬了咬牙,让几位外乡人抱走她。出了隋扬后被转卖两回,最终落入锦州山村的宋家。

    宋氏夫妇养了四年,盼着“女儿”长大后嫁入富贵人家。然而,一次重病,因着心疼花销,他们将宋吟卖给人牙子,就此成为县令府的瘦马。

    卫辞有意略去了后半段,亦不去深究她为何要走。满腔怒意被更剧烈的庆幸所压制,他此时冷静得出奇,一边笃定地想,若果真是宋吟策划了这么一出,背后必有帮手。

    他命南壹回京盘查柳梦潮与杨胜月,以及大大小小的钱庄。

    宋吟不曾带走府中任何惹眼的东西,那么不惹眼的——去向了何处,何处便可能是她的栖身之地。

    卫辞掀掀眼皮,睇一眼陆二郎:“我知陆公子派了人在隋扬搜查,若遇见可疑之人,烦请告知。也许,是‘他’胁迫了我的妻子。”

    对上他森然的目光,陆二郎无奈,终是点了点头。旁的不说,至少,这位公子似乎是真心爱着妻妹。

    宋吟的“三味书肆”梨木牌匾已经制成,是她仿了卫辞的字迹,在此基础上柔化笔锋。极具观赏性,又不至于被熟识之人认出。

    虽说是小书肆,但仅是相对松山书坊而言。与寸土寸金的京城铺面相比,已是豪宅。

    前院是四厢大的铺面,后院有三间不大不小的屋子,另有一口水井与露天灶台。她琢磨许久,决意搬过来住,当然,得劝服饭搭子——沈家母子一同过来。

    如此既省了租金,也方便看顾书肆。

    王氏原是不肯的,深觉已经欠她良多,不好再承她的情。可架不住宋吟耷拉着精致的眉眼,哭诉自己无亲无故,还道是干娘和新兄长也要抛弃自己。

    生生将人给哭得心里头发软。

    沈珂倒真将宋吟看作亲弟弟,旬假时,听她的话,唤了几位有真才实学的同窗来画传单。

    王氏在窗边煮茶,望一眼围着长桌叽叽喳喳的少年郎,忽而意识到,沈珂的肩背不仅变得笔挺,也因包揽了挑水砍柴,渐渐生出劲瘦肌肉。

    与“强壮”差距尚远,但在人群中,已经不会显得过分瘦弱。

    倒是宋吟——

    她正眉飞色舞地解释何为传单,如何绘制传单,如何分发传单。

    掩在宽大衣袍下的身子,一如既往地纤细,若是女子倒还曼妙,可身为男儿,未免太像棵豆芽儿菜。

    该吃的都吃了,偏是横也不长、竖也不长,往后可怎么讨媳妇儿呢?

    许是过于发愁,夜里,王氏吞吞吐吐地将此事说了出来。宋吟面色大窘,假哭两声,道自己是早产儿,怕是这辈子也长不成魏大郎的模样。

    一提及已逝之人,王氏与沈珂怕她触景生情,生硬地转移话题,总算是遮掩了过去。

    倒也提醒了宋吟一桩事。

    她从前扮作营养不良的少年,才将小脸抹得蜡黄。可现今顿顿有肉,且还成天赖在屋里写话本,不晒日头不见生客,早该荫白了。

    干脆逐步减少份量,伪造出健康肤色。

    王氏与沈珂倒觉不出差异,但上街采买东西,时常有女子悄然回头打量宋吟,耳尖还泛着可疑的绯色。

    对此,她深表无奈,甚至琢磨着是否要塞些鞋垫,伪造出“长高”的发育痕迹。

    最后嫌麻烦,不了了之了。

    ……

    到了书肆正式开张那日,门前摆了精致糕点,用小纸板写着免费品尝。

    收到手绘传单的行人纷纷驻足,好奇地往里瞧,一时人头攒动,噱头拉满。

    里间照旧是半边放话本,半边放经书典籍,配以两张定制长桌,悬挂了竖匾——借阅区。

    宋吟原想单做一个书橱,专门摆放自己的话本。绕是无人晓得著者是她,终究觉得脸热,于是退而求其次,摆在了钱柜上。

    凡有人买书,少不得要瞧上两眼,更有甚者会翻开看看,顺势一齐付账。

    她渐而习惯,会腆着脸推介:“听闻是京中时兴的话本,文人才子皆爱读它呢。”

    不得不说,成效显著。

    第一日,预先抄好的百本便悉数售罄,只能静待在邻县印刷的两百本。

    然而,宋吟的遣词造句始终保留了现代人的习惯。她读来稀松平常的“空间”、“玻璃”、“浮桥”等名词,于土生土长的大令人而言,晦涩难懂。

    买过话本的客人,时常聚在书肆窗边谈论,推断词汇含义。宋吟听不下去,从钱柜探出头,言简意赅地同他们解释。

    久而久之,形成了独特风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