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满枝吴峥嵘: 【终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终章】(第3/3页)

最近有点忙,将对接工作交给了企业管理科的科长陈特冶。

    陈特冶也是省大毕业生,对这项工作肯定上心,而且这也算间接衣锦还乡了。

    她这阵子主要关心两件事。

    一是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已经出炉了。去年轻工业局主抓的三个烂尾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工业缝纫机项目,都在第一季度正式投产。

    滨江轻工业系统的工业总产值是10.2亿,如果能继续保持这个势头,年底有望突破40亿,再次与30亿出头的德化专区拉开差距。

    二是曙光厂的进口生产线仿制工作有了新进展,整机生产线大部分已经完工了,只要从日本进口几台关键设备,就能正式投入生产。

    康健想先将两条整机生产线交给广州和天津,然后回笼一部分资金。

    但是,只有整机生产线,没有显像管生产线,人家两厂还是无法开工。

    她最近正帮着曙光厂与另两厂扯皮。

    “秦主任,整机生产线不比显像管生产线重要嘛!国家每年都进口不少电视机显像管,你们暂时用进口显像管生产整机。早投产早回笼资金,一条生产线大几百万,你不心疼啊?”

    秦长征当然心疼了,可是曙光厂要收两条生产线的尾款,他哪能答应呀!

    叶满枝说:“钱的事,你们两家企业自行商量吧。不过,这种仿制生产线要占用大量资金,曙光厂的现金都压在货里,万一资金跟不上,耽误了显像管生产线的仿制进度,那吃亏的还是你们呀!”

    秦长征吃味道:“曙光厂的年产值已经上亿了,还差这几百万吗?哎,算了算了,我再跟康主任谈谈吧。”

    笑着放下听筒,叶满枝望向刚进门的林青梅。

    “又去第一工业局办事了?”

    “嗯。”林青梅给自己倒了杯凉白开,坐到沙发上问,“报纸上的新闻你看到没有?青年宫要重建了!”

    “看到了。”

    林青梅不舍道:“我还记得当年咱们一起去工地上搬砖施工的情景呢,青年宫可是咱们这些共青团员一砖一瓦建起来的。”

    当年市财政紧张,滨江为了建成自己的青年宫,号召全市中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青年宫的图纸是苏联专家出的,但工程可都是他们这些中学生做的!

    叶满枝也忍不住感叹:“时光荏苒呀,那会儿为了不在教室里上课,咱俩每次都特别积极去工地上干活!”

    “对对对,那时候只要不上课,让我干什么都行!学校组织的建设活动,咱俩一次不落!”

    两人回忆了一番无忧无虑的中学时代,叶满枝说:“市里还没败家到推倒重建的地步,我跟市革委那边打听了,只是对外墙进行修缮,然后重建里面的几个展厅和剧场,好像是想把剧场扩大一些。”

    “那还差不多!”

    到了下班时间,两人一起走出办公楼。

    叶满枝没回家,而是按照约定,独自乘车前往青年宫。

    在她们这一代人心里,青年宫地位超然,那几乎是青春和一个时代的缩影。

    而对于叶满枝和吴峥嵘而言,这里还有着另一层特殊意义——这是他俩初识的地方。

    当初组织安排他俩相亲,老叶买了两张苏联青年艺术团的演出门票,演出地点就在青年宫的剧场里。

    听说剧场即将重建,吴峥嵘买到了最后一场演出的门票,滨江芭蕾舞团的《白毛女》。

    这场演出结束,青年宫就该正式闭馆了。

    经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曾经那栋东西欧风格结合的白色建筑,早已变得暗淡斑驳。

    叶满枝刚走到大门口,便见到了等在那里的吴峥嵘。

    他今天没选择军装,挺括的衬衫西裤穿在身上,一如当年,英俊又斯文。

    叶满枝小跑过去与他汇合,“吴博士,带照相机了吗?我想跟你在大楼前面拍张相片呢!”

    “带了。”吴峥嵘将手伸出来给她看。

    “汽水呢?”

    不待他回答,有言便提着两瓶汽水从楼里跑了出来。

    “妈妈,门票在你那儿吗?”吴玉琢排在检票的队伍末尾,雀跃道,“你们快一点,已经开始检票了!”

    叶满枝与吴峥嵘同时答应着。

    两人不约而同地想,20年,小两口变成一家三口,挺好的。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