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满枝吴峥嵘: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10-220(第17/33页)

基本都被各大研究所网罗了,这事不好办。要不你往省里提交个申请吧,暂时从我们所里借调一人,帮你们攻坚技术难题。不过,时间不能超过两个月,时间一到就得将人还回来。”

    叶满枝暗道,好歹是个办法,先帮潘主任解决一部分难题再说。

    “那也行,明天我就写个申请,周所,介绍人才的事,还得麻烦你啊!”

    周所连声保证没问题。

    将人送走以后,他跟自家媳妇说:“吴峥嵘去上海了,她能跑来找我帮忙,肯定是吴峥嵘授意的,呵呵,娶个这么小的媳妇,跟养个闺女似的。”

    柳振芳瞪他一眼,问:“你闺女能当大厂的革委会主任啊?咱家这俩,要是有哪个能像小叶那么能干,我做梦都要笑醒了!”

    伊伊刚送别小伙伴,一进门就听到了她爸的嘀咕,忍不住吐槽:“爸,你对我还没吴叔叔对叶阿姨好呢!当你闺女可太惨啦!”

    周所挥手撵人:“作业写完了吗?赶紧写作业去!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能看中学物理书了。”

    “你看,我就说你对我不好吧!”伊伊嘟嘟囔囔地写作业去了。

    另一边,叶满枝将找人的事委托给周所以后,又给大学里的老师们打了电话,请大家帮忙多多推荐人才。

    次日去上班的时候,在车间见到了安静的美男子王造福,叶满枝心想,不能让他闲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于是,她将那张人才名单也交给王主任一份,请他也想想办法,为厂里挖几个高级人才。

    王造福:“……”

    他一个初中生,去哪里挖人?

    叶满枝鼓励道:“王主任,以你的实力,没问题的!”

    就差明说,让他去走走老丈人的关系了。

    她将所有能调动的人脉资源,全都调动了起来,但事情的进展极其缓慢。

    目前只有两人说会考虑,其他人全部拒绝了。

    王造福给她出了一个馊主意:“这样的工程师可以由上级调动,咱们厂里如果有攻关项目,就可以让劳动局出面调人了。”

    叶满枝:“这种事得你情我愿,人家要考虑家庭和个人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强扭的瓜不甜,把人掳来有啥意思?”

    将对方的馊主意否决以后,叶满枝背着手在车间里来回溜达。

    中午吃饭的时候,她跟几个副主任坐在一起,透露了自己的一个想法。

    “高考停止,去年招进大学的那批工农兵大学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毕业,各单位之后几年都没有大学生入职,所以这种政治过硬的高级技术人才太宝贵了。我这段时间算是看明白了,谁有也不如自己有……”

    “叶主任,你想说啥呀?”康健问。

    “我听说人家上海机床厂开办了一所工人大学,要不咱们也搞一所工人大学吧,培养自家政治过硬的红色工程师!”

    “咱们哪有老师啊?”

    “咱们没有,但其他大学有啊!”

    第216章

    办大学是叶满枝突然冒出的念头, 想法并不成熟,但她越想越觉得有搞头。

    这年头的高级人才几乎是不流通的,调动工作要有原单位签字同意。

    除非由上级部门调剂, 否则很少有挖人成功的。

    正因为人才不流通,曙光厂才应该下力气培养工程师, 培养出来就是自己的, 别人想挖也挖不走。

    苗素芬唏嘘道:“大学那么大, 咱得找多少老师啊?”

    “工人大学的摊子不用铺得太大, ”叶满枝说,“报纸上报道过上海机床厂和柳州钢厂创办工人大学的新闻, 他们只开办一两个专业, 招收几十名学生。”

    田春山颔首说:“那个新闻我也看过, 工厂开办大学还是得结合业务需要, 厂里急需哪方面人才,咱就培养哪方面的人才。”

    不知叶满枝是歪打正着, 还是有意为之。

    这个办大学的想法其实挺有意思的, 与推行《鞍钢宪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田春山家有两儿一女, 两个儿子全去上山下乡了。

    去年市里让各单位推荐工农兵大学生的时候, 田春山就动了心思, 想让俩儿子在公社那边想想办法, 如果能被推荐上大学, 也就能名正言顺回城了。

    因着是第一年推荐, 大家都不了解这工农兵大学生是怎么回事,所以他特意找报纸研究了相关报道。

    上海机床厂的那所大学, 全名叫“七二一工人大学”,是根据主席同志的“七二一指示”创办的。

    这个指示的主旨就是,理工科大学还要继续办, 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

    此后各高校也根据这个指示招收工农兵大学生了。

    曙光厂要是也办一所工人大学的话,甭管培训结果如何,最起码在路线上错不了。

    田春山明确表态:“我支持办工人大学,咱们要上马电视机项目,电风扇那边其实也需要工程师,现在从工人中培养红色工程师的话,咱们未来5至10年的用人需求就不用愁了,但邀请老师可能比较麻烦。”

    “那有啥麻烦的,”黄河嘿嘿笑道,“有些大学不是声称开门办学嘛,教师要走出校门,到工厂和农村讲课。咱就从那开门办学的大学里邀请老师,来厂里给工人讲课!”

    仔细琢磨琢磨,他也觉得办工人大学的办法挺不错。

    教师的工资由高校负担,他们只需要给老师发点交通食宿补贴,再发点粮票肉票,就能在两三年以后收获几十名高级技术人才。

    划算!

    叶满枝问:“大家觉得咋样?如果可行,咱就好好合计合计。”

    “要是有老师,又不用花什么钱,那咱就办呗!”

    大家都没什么意见,但叶满枝又让厂办和人事科搜集了相关资料,经过多方论证,确认可行后,她临时组织了一次几套班子的扩大会议,将团委、工会、妇联,以及各车间的工人代表召集到一起进行投票。

    最终以87票全票通过。

    当场将学校名称拟定为“滨江曙光机器厂七二一工人大学”!

    在叶满枝看来,办一所大学,比到处挖人容易多了。

    曙光厂有闲置车间,将车间打扫出来,摆上桌椅,再找几个老师就能开班上课。

    跟市里报备以后,厂党委一边邀请老师,一边抓紧时间公布招生细则。

    去年推荐工农兵大学生时,全厂只有三个名额,挺多落选的工人都很遗憾。

    所以,这次的招生简章公布以后,全厂职工都轰动了!

    “芳芳,芳芳,别干了!快去外面看看!”

    “怎么了?”吕芳芳观察着自己手中的铸件,“啥事着急忙慌的?”

    “七二一大学的招生简章贴出来了!”苏秀梅喘着粗气,指向外面说,“快去看看,这次有60个名额!”

    “哐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