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满枝吴峥嵘: 19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90-200(第11/31页)

,按照时间推算,这个月处理的信件,应该是上个月收到的,估计就是过年前后,咱们那会儿还没申请商标呢。”

    不过,被人预判也是有可能的。

    曙光厂以前的产品不需要商标,唯一的民用产品——冰棍,还是供应本厂职工,且没有包装的。

    如今要正式生产民用产品了,那肯定要申请商标呀!

    雷万元撸了把不太茂密的头发,拧眉道:“现在怎么办?内销还好说,试制品可以暂用厂名,但出口可不能没有商标。”

    叶满枝一时也没有好办法。

    只能说这个写信的人挺会找切入点的。

    厂里正在试制的几款产品都有出口计划。

    而出口商标需要在内销商标的基础上,添加外文说明。

    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先拿到中文商标,用中文商标提交了申请,才能注册出口商标。

    两个商标申请下来,差不多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

    如果等到成品通过评审,再去申请商标,那曙光厂拿到商标的时候,广交会早就结束了。

    他们还想在广交会上找找销路呢!

    叶满枝和雷万元一起约了工商局的陈副局长吃饭,不过,一顿饭吃下来,没什么效果。

    陈局直言,局里也知道他们产品泄密的几率很低,但是曙光厂曾经是军工厂,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之前已经有人给市里写信提醒了,局里要是不严肃对待,万一以后出了岔子,谁来负责?

    *

    叶满枝在外面跑了一天,没跑出什么结果。

    晚上回家以后,本来想被自家闺女治愈一下呢,又发现小吴队长不在家。

    “有言去哪了?今天轮到她们小队执勤吧?我刚才怎么没在院儿里见到她?”

    叶满枝走到写字台边,看了眼儿童团的执勤排班表。

    没错呀,有言周五执勤放哨。

    吴峥嵘正撑在地上呼呼做俯卧撑,抽空说:“他们小队的执勤时间调整到了周二,她放学就去老宅那边了。”

    “她自己去的?”

    “嗯,我在这边把她送上车,小姑在那边的车站接她。”

    叶满枝坐到椅子上,抱臂看他做了几十个俯卧撑,后背的衬衫全都湿透了。

    “你干嘛呀?”她用脚丫子在男人背上踢了踢,“疯啦?”

    “换换脑子。”

    叶满枝心中了然,估计是他负责的项目又进入瓶颈期了。

    吴博士需要用其他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以便之后转换思路。

    “哎,我今天也在外面碰了一鼻子灰,”叶满枝把脚丫子踩到他肩膀上,“你烧水去,咱俩洗个澡解解乏,一起换换脑子。”

    闻言,吴峥嵘回头瞟她一眼,不再独自做俯卧撑了,一言不发地出去烧热水。

    这句话在他这里的解读是——咱俩一起洗个澡解解乏,换换脑子。

    ……

    小崽不在家,夫妻俩难得能放纵地过个二人世界。

    等到叶满枝从浴室里出来,浑身赤裸地钻进被窝时,已经快九点了。

    她将被子分给男人一半,八爪鱼似的搂着人问:“有言今晚不回来啦?那她明天又可以不上幼儿园了。”

    吴峥嵘对孩子上幼儿园没什么执念。

    在他这里,幼儿园跟托儿所一样,就是托管孩子的,除了玩,学不到什么有用东西。

    所以,有言要求去老宅的时候,他从来不拦着。

    “别管她了,”吴峥嵘掀开被子覆上去,“她怕我趁她不在家把大花炖了,去老宅的时候,提着鸡笼子走的,明天早上你可以多睡会儿。”

    叶满枝攀着他的肩膀,简直要被这父女俩笑死。

    “我就说今天屋里好像少了点什么,原来是大花不在家!哈哈哈哈!”

    家禽饲养员和家禽都不在家,让夫妻俩着实轻松了不少。

    第二天下班以后,叶满枝买了点糕点,坐车去了老宅,看看吴家老两口,顺便瞅一眼自家逃学的小崽。

    结果她刚进门,便见到吴爷爷和吴玉琢正在客厅里鼓捣什么机器。

    “奶奶,他俩干嘛呢?”叶满枝问沙发上的吴奶奶。

    “有言要看电视,老头子给她调呢。”

    叶满枝跑到那个机器旁边,实在没看出这哪里是个电视。

    她去广州的时候,在音乐茶座外面见过电视机。

    当时好多市民围在一个不大的盒子旁边看节目。

    但吴爷爷搞的这个,只有一个小小的屏幕像电视,旁边接了一个喇叭,后面的各种电线啊,零件啊什么的,都裸露在外面,好似被电视吐出来的。

    叶满枝有点好奇地蹲到旁边,看老爷子鼓捣。

    “爷爷,这个真能看到画面吗?”

    “嗯,我们都看过好几次了。”吴爷爷点头。

    吴玉琢给妈妈介绍:“周三、周五晚上六点半到九点有电视节目,周六晚上能转播文艺演出。”

    “今天周六,”叶满枝问,“那今天能看到文艺演出呀?”

    吴爷爷说:“不一定,得看话剧团、歌舞团有没有演出安排。”

    吴玉琢比出两根手指头,炫耀道:“我昨晚看了《人民公社好》和《科学世界》两个节目!”

    叶满枝配合地哇,羡慕了一下下。

    她蹲在旁边看吴爷爷摆弄了一刻钟左右,那个小屏幕上总算出现了黑白画面,就是声音还丝丝拉拉的。

    半成品电视机被摆在吴爷爷的工作台上,由于电视屏幕太小,所有人都要搬着小板凳坐在跟前才能看清楚。

    吴玉琢熟练地帮太爷爷调整天线,不一会儿功夫,声音和画面便一点点清晰了。

    今天电视台转播的是话剧团的节目《生活的赞歌》。

    “这是不是我大姨的单位呀?”吴玉琢问,“能看到我大姨表演吗?”

    “够呛,你大姨去年就转做幕后了。”

    话剧还没开场。

    电视机前的几人与现场的观众,都要等待演员上台。

    叶满枝问:“爷爷,这台电视机是您自己发明的呀?”

    “这可不是发明,就是组装一下。省大跟广播器材厂一起研制监视器,拆了两台进口监视器全都报废了,”吴爷爷用干瘦的手指敲敲电视屏幕,“我花三十块钱把这个买回来,自己改个电视机。”

    叶满枝佩服道:“您可太厉害了!这电视机在哪里都能看吗?我家那边能看不?”

    她想让吴峥嵘也研究研究电视机,给自家也鼓捣一个。

    电视机能看到影像,比收音机有意思多了。

    吴爷爷摇头说:“信号只能覆盖滨江市中心这一片,军事学院有点远了,未必能接收到信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