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黄赵璲: 120-13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姚黄赵璲》 120-130(第1/15页)

    第121章

    六十多岁的严尚书步伐矫健,转眼就跨出了公房,还体贴地帮惠王爷带上了房门。

    赵璲坐在轮椅上,看看关闭的门板,再看看严纶留下的几乎吃光的食盒,想到了那封折子。

    严纶应该不知道他与王妃去灵山镇避过暑,也就无从推测他参与了灵山开荒的提案,父皇……

    赵璲微微摇首。

    按照他去灵山避暑前的性子,他与父皇鲜少见面,见了面父皇也不会跟他聊什么闲话。

    本来是能瞒住他在灵山避暑之事的,是王妃说去探望岳父岳母之前应该先去给父皇请安,王妃问他如果父皇提起两人去哪里避的暑她该不该说实话,当然是该了,他不想王妃因为这种小事背上欺君之罪,跟着,王妃又说要给父皇送九制黄精。

    赵璲无法拒绝,因为王妃也给岳父岳母准备了,岳父岳母都有的,他却不想给父皇,岂不成了不孝?

    那时赵璲想,送就送了,父皇每日要操劳那么多国事,等来年徐东阳递折子的时候父皇未必会记起这茬。

    然而到了十月,他又在王妃的推动下进了工部,开始频繁地出现在父皇面前。

    狄献修渠的事赵璲交代过严纶要瞒着,可闻喜宴上父皇问康王庆王的意见唯独没问他,如此刻意的忽略并不符合父皇平时对他的态度,赵璲便明白严纶那里漏了馅儿,被父皇看出来了。

    举荐狄献才过去一个月,徐东阳的折子一来,又是灵山镇又是黄精的,父皇……

    申时,午后的阳光没那么晒了,御书房派来一位小公公,说皇上召惠王去御书房。

    赵璲只好换了四轮的外用轮椅。

    当青霭将惠王爷推到通往皇城内城承天门的笔直宫道上,主仆俩都瞧见了并肩走在前面的康王、庆王。

    康王在户部,是三王当中最先收到口谕的,他单独往里走的时候,被礼部那边出来的庆王喊住,康王就等了他一会儿,猜测着父皇又要出题同时考他们了。庆王不怕这种场合,康王紧张啊,没想到走着走着后面又有动静,回头一看,父皇居然还叫了二弟!

    这下子,庆王也紧张起来了,因为只有他跟大哥,他就是答得不好也有大哥给他垫底,二哥一来,万一二哥答得比他好,父皇看他的眼神大概会变成:瞧瞧,你二哥坐着轮椅都比你强!

    庆王一忧,康王却放松了下来,反正都是垫底的,但二弟一来,三弟就出不了风头。

    “我来吧。”

    稍等片刻,等青霭近了,康王再次接过了轮椅。

    惠王坐着,庆王只能低下头问:“二哥知道父皇叫咱们过去所为何事吗?”

    赵璲:“不知。”

    他本以为父皇要问灵山开荒的事,见到康王庆王,赵璲便推翻了之前的猜测。

    御书房到了。

    三王在门外排成一排,汪公公进去通传一声,出来后请康王先进去。

    康王:“……”

    康王进去后,庆王试图凝神倾听,然而御书房外间的厅堂里面的书房都很宽阔,除非永昌帝动怒骂人,或是庆王当着宫人、御前侍卫的面凑到窗户底下,正常谈话外面什么也别想听到。

    等了一刻钟左右,康王出来了,神色如释重负。

    庆王有些失望,不过大哥都没挨训,他就更安全了。

    “二殿下,该您了,老奴推您进去?”汪公公躬着腰问。

    赵璲颔首。

    等汪公公推着惠王进去了,庆王低声问还站在这边没走的康王:“父皇跟大哥说什么了?”

    康王:“就问问年后这段时间我都在忙哪些事情。”

    里面,汪公公将惠王爷推到永昌帝的书桌对面便退了出去。

    永昌帝看看老二,低声问:“徐东阳那法子,你教他的?”

    赵璲垂眸,道:“虽是儿臣教的,但能不能做、敢不敢做都要他决定,儿臣既无精力亲力亲为,此事若成便是徐知县一人的政绩。”

    永昌帝:“朕没想追究他的欺君之责,就是好奇你是怎么想到的。”

    自家老二,怎么看都跟种药材的事扯不上关系。

    赵璲回忆片刻,道:“那日隔壁的齐老庆寿,儿臣与王妃去吃席,王妃听席间妇人们提起黄精,说早年灵山上的黄精很常见,随着药商来收黄精日益频繁,村人们大肆采挖才致使山上黄精锐减,只能去深山寻找。”

    “因为王妃的话,儿臣推测黄精在灵山容易存活,便让随行的郎中去山上探查,确认黄精可否在树下种植。”

    永昌帝意味深长地道:“你那媳妇,还真是什么鸡毛蒜皮都要跟你念叨。”

    赵璲:“……当时儿臣深居寡出,听她说这些倒也觉得有趣。”

    永昌帝:“你哪是觉得有趣,你是听出了解决当地百姓生活困顿的一个好点子。”

    赵璲刚要开口,永昌帝堵住他的自谦,淡然道:“不必思虑太重,朕是为自己有个心怀民生的皇子感到高兴。”

    老大没有主见,就算看到问题也容易被身边的人左右而无法贯彻到底,老三目高于顶,连春闱选上来的新科进士们都看不上,永昌帝如何指望老三能自己栽培贤臣良将?光想用现成的能臣名将,哪个能臣名将不是一步步历练起来的?

    因为惠王言辞简练,他在里面连一刻钟都没待上就出来了。

    这回,轮到庆王进去了。

    今年的文武春闱都还算顺利,选出来的进士们也让永昌帝颇为满意,永昌帝简单地夸了夸老三,然后拿出一封奏折,让庆王自己看。

    这是荆州潭州知府递的折子,称当地有匪首陈威、王晟、柳四夷三人聚众上千人为祸乡里、杀掠过往陆商船商,潭州官兵出动三次都因匪群藏匿深山且占据地利而失手,百姓不堪其扰怨声载道,知府请求朝廷调兵前往镇压。

    庆王眼睛一亮,礼部除了科举再难显出本事,他早就想换个差事了,这波山匪出现的正好!

    “父皇,儿臣愿往潭州剿匪!”

    永昌帝问:“那你先说说,你准备怎么剿。”

    庆王熟读兵书,思索一番,道:“儿臣到了潭州,先找熟悉山势的樵夫猎户询问清楚都有哪些山道,看看可有小径供大军进山杀匪。若无法进山,儿臣会安排一支商旅大饵诱他们出山,能一网打尽最好,不能也能抓一批人,再威逼利诱这批俘虏带大兵进山。”

    永昌帝:“那你觉得,此次剿匪需要多少兵马?”

    庆王:“潭州有一千官兵,父皇再从荆州军里给儿臣调一千水军一千步兵,应该够用,再多了容易打草惊蛇。”

    永昌帝看着面前才二十一岁的三儿子,道:“朕给你调五千,切不可因匪群人少而轻敌。”

    庆王心里一暖,拱手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永昌帝继续道:“潭州山多水多,遇事不决可与当地将领商议,力争用最少的伤亡镇压匪乱,进展顺利当然好,若有失手也不要紧,递折子过来朕会帮你想办法,切记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