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孟祝明春晰: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卿孟祝明春晰》 80-90(第13/17页)

,看来肉干不能缺。”

    卿孟祝对食物有一定的要求,虽然两只狗子辛辛苦苦从大老远叼回了两块黄精,但让卿孟祝吃,他还是感觉怪怪的。

    好在这两块黄精都很新鲜,并且保留着大量的根系,活性不错。

    卿孟祝翻看过后,决定将它们种到后院的篱笆边。

    篱笆边现在种了石刁柏,不过再多种两棵黄精也不成问题。

    那么长的篱笆,石刁柏暂时还没长满。

    早上起来,明春晰和卿孟祝一起种。

    两棵黄精一会就种完了,种下去后,两人过去水龙头那边洗手。

    卿孟祝甩了甩手上的水:“感觉两棵有点少,待会我上网看看,能不能买点黄精种子回来种。”

    卿国致老爷子给他们的黄精质量就不错,吃起来甜甜的,有药味,但并不难闻。

    卿孟祝后面买了老椰子回来,和鸡一起煲,黄精椰子鸡汤喝着很是清甜好喝,哪怕不是出于补益的目的,偶尔加这么一道菜也挺好。

    卿孟祝上网查了一下。

    网上说黄精适合种在阴凉湿润的地方,最好生长在树林中或灌木旁,跟人参的习性有点像。

    盯着那几行字,卿孟祝想到了自己家的竹林。

    要是这么说的话,在竹林里种黄精应该不错?

    正好他家的竹子种得比较开阔,又天天挖笋,短时间内注定不会挤满。

    黄精种在竹林里,不至于完全没有阳光。

    心里拿定主意后,卿孟祝又打听了一下,打算在现实中找人问问。

    问了一圈,谭文磊很快回复,说认识一个种黄精的人。

    谭文磊:“现在种药材的收益还行,大家都有进补的想法,药材卖得比较好,种的人也多,我那个朋友主要种多花黄精,就种山里。我问过他了,你想看的话,可以带你去看看。”

    卿孟祝没想到他都打听好了,立刻说到:“我想看。他家在哪里?”

    谭文磊指了一下山峦叠嶂的村后:“就在后面的山里,好像说黄精最好种在山里,产量比种在平地上高。”

    卿孟祝:“那我们开车过去。”

    谭文磊:“等一会啊,我先问问他今天在不在家?”

    今天星期六,谭文磊不用上班,还挺有空。

    很快他就问到了消息,那个种黄精的人今天在家,也欢迎他们过去,要是能买点黄精就更好了。

    卿孟祝开车到谭文磊家。

    谭文磊站在门口等他,一见到他就说道:“孟祝你怎么想起来要种黄精?”

    卿孟祝:“前几天十六爷给了我们一袋黄精,吃起来还不错,就想着种一点。正好我们的竹林满足种植条件,可以模仿黄精野外的生长环境。”

    谭文磊想到他家的竹林,赞同道:“你家的竹林是好,一进去感觉人都舒服了,种点药材应该也不错。”

    谭文磊一辈子没上过班,现在到了公司工作,也在冯凝香手下。

    他知道卿孟祝是老板,却没什么隔阂,还跟之前一样。

    卿孟祝也乐得轻松。

    卿孟祝在他的指挥下往深山里开,听了一路他那兄弟发家致富的故事。

    卿孟祝听着他羡慕的语气,问道:“那文磊叔你怎么不种黄精?”

    谭文磊摇摇头:“你知道我的,我种植水平比较一般,种菜偶尔都会赔,种这些名贵的中药材,说不定会赔得更厉害,我还是不赌这个运气。”

    卿孟祝难得赞同:“现在确实不好种。”

    对他们种植户来说,无论是经济作物还是中药材,都有大小年之分。

    贵的时候能赚几倍的利润,便宜的时候肥料农药的钱都要赔进去。

    很多时候,作物烂在地里农户都懒得收,太便宜了,不值得赔上人工。

    他们一路聊着天,到了那个名叫“荆军涛”的种植户家所在的村里。

    荆军涛在大山里,比卿孟祝偶尔去采蘑菇的山还要深。

    这片大山里的人家跟传统的村庄完全不一样,他们东一边西一边地居住着,好些地方一座山只有一户人家。

    山上的路也不能到家门口,得将车停在路边,再走一段。

    卿孟祝远远看着山坡上那些白墙黑瓦的土房子,震撼道:“现在还有人在这里没搬出去?”

    谭文磊:“有啊,好多老人就不搬,城里他们住不惯,也没个人说方言,买什么还都贵。住山里种点菜,养点牲畜,过年的时候带着菜去城里和子女团聚,也挺好的。”

    卿孟祝:“那要是出了事怎么办?”

    谭文磊:“只能家里多打电话,多看着点了。你别看现在这样,村村通给通了水、路、电,还有电话,电视什么的,比之前强多了,以前十天半月都联系不上,大家也这么住。”

    谭文磊隔着老远就冲村里的那座两层小楼房喊:“荆军涛,我们来了。”

    小楼房里走出来一个人:“我猜你们也快到了,进来喝茶。”

    谭文磊:“茶就不喝了,你赶紧带我们去看看你种的黄精呗?”

    荆军涛:“也行,走这边。”

    荆军涛矮矮瘦瘦,见到卿孟祝笑一笑,也没什么正式的介绍,招了招手就让他们跟着走。

    他们走土路到另一座山坡上去,此时路两边到处都是树,树上有好多红色的果子,不过不是柿子。

    卿孟祝没认出来。

    荆军涛看他一直盯着那些果子,说道:“那是我们五六十年代引进过来的山茱萸,也是一味中药材。”

    卿孟祝:“这里的中药材好多啊。”

    荆军涛:“山里种地不如外面方便,我们大多种一些药材,比如天麻、黄精、田七、山茱萸之类的,比种土豆、玉米强。”

    卿孟祝:“我那边也种了天麻,不过我种的是乌天麻。”

    荆军涛挺为找到了共同话题而高兴:“一样,我家也种了乌天麻。一般我们这山里长什么中药材,我们就种什么,比如黄精我们就种了多花黄精。前面就到种黄精的山上了,就那边。”

    他们加快了脚步往前面走,很快就到了一片背阴的山坡。

    山坡上开垦出了土地,上面种着一连片的大叶植物,看着有些眼熟。

    有人说黄精的叶子像竹子,卿孟祝现在看,这叶子分明像百合,看着还挺亲切。

    荆军涛自豪地带他们上前:“这就是我家的黄精了,好几座山都种了,这些黄精长了两三年了,平时不打药不用激素,跟野生的差不多。”

    现在农业科技比较发达,很多人种植的时候会用生长素调节产量,用多了,作物的品质难免下降。

    有些药材没什么药效,也跟种植技术有关。

    药材长太大太快了,看起来好看,实际上有效成分积累得比较少。

    卿孟祝走过去看:“长得真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