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景殊醉酒花间: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苏景殊醉酒花间》 150-160(第23/26页)

俩能干的活儿。

    刘知寨:……

    黄知寨:……

    真放心让他们干啊?

    有没有可能,他们戴罪之身不能干活?

    许知州和苏通判表示,身在州衙没有不能干活的人,他们都敢让两位知寨干活,两位知寨还有什麽不放心的?

    这是州衙,想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做小动作有点难度,不信的话可以试试。

    试试就逝世。

    凶残.jpg

    于是乎,刘知寨苦哈哈的留在州衙干活顺便当个人质,黄知寨换上捕快的衣裳和捕快们出去巡街,两个人都能度过一个充实又忙碌的冬天。

    苏通判和许知州对这个安排非常满意,人多力量大,能干几天是几天。

    接下来该忙什麽忙什麽,要是年前刑部复审不出结果,那就等明年再说。

    乳山寨的公务不多,整个寨子才几百个人,州衙完全可以代管到下一任文武知寨上任。

    被扣下来的现任文武知寨:……

    俩人只能忙里偷闲派人去乳山寨报个平安,别的什麽也干不了。

    他们能怎麽办?他们也很无奈啊。

    乳山寨的兵不放心,偷偷摸摸派出代表到州城打探消息,然後就看到了骂骂咧咧带队巡逻的黄知寨。

    很好,很精神,很平安,不用担心。

    黄知寨能这麽精神,刘知寨的处境肯定也不差,消息打探完毕,撤。

    乳山寨的兵偷偷摸摸的来又偷偷摸摸的走,自认为没有打扰到任何人,其实第二天就被上报到知州大人的桌案上。

    许遵看了一眼没放在心上,乳山寨的兵和他们的知寨差不多,看着凶神恶煞实际上并不敢搞事情,连偷摸来州城都不敢和黄知寨见面,还能指望他们捅出什麽乱子?

    苏景殊表示,该防备还是得防备,再小的人物都不能轻视,小心点没坏处。

    知州大人继续忙,他带人去矿上看看,这两天不在州城,有什麽事情大人自己斟酌就行,苏通判非常信得过许知州。

    许知州:……

    通判和知州关系不好很难办,通判和知州关系太好也很难办,就像现在,通判在城里待不住成天想着往外跑,知州就得干两份活。

    虽然他们俩干的本来就是从一份分成的两份活,但是活儿全都落到他身上是不是不太合适。

    所有的活儿都由他干,朝廷还派通判到地方干什麽?

    许知州无奈摇头,说实话,比起有通判随时在身边挑刺,他更喜欢通判是个跳脱不爱挑刺儿的年轻後生。

    就算这个後生时不时就搞出点事情,他也更喜欢不爱挑刺的通判。

    外出知地方非常看运气,运气好的能遇到个好说话的通判,运气不好的接下来几年都得和通判斗智斗勇。

    让他想想有哪些好友在地方任职,临近年关得写封信联络联络感情,顺便说说近况如何。

    微笑.jpg

    第160章

    *

    柴世子在京东路经营多年勘测出了不少朝廷不知道的矿,事发之後那些私矿全部归公,也算是为大宋的勘测业做出了贡献。

    辛辛苦苦好些年,为他人做嫁衣裳,还连累全家和他一起吃苦受罪。

    苏景殊摇摇头,不作死就不会死,都是自找的怪不了别人。

    往好处想,那麽多私矿充公虽然对县城甚至州城的财政都没有太大的帮助,但是采矿需要的人力物力都要地方来出,只要监管得当,登州百姓去矿上干活也是条谋生之路。

    前提是监管得当,这年头的矿山是吃人不眨眼的地方,稍有不慎就会把命丢在那儿,不到万不得已一般没人愿意去那儿干活。

    所以他才要去矿上看看。

    朝廷会在有矿的地方设立矿监,矿监归工部下辖部门虞部管,也有少部分隶属于路转运司,一般设在县里和县衙的官员一起来管理地方的矿藏开采。

    矿区严禁民间私自开采,收入也不归地方,而是直接上缴中央,采冶定额也是由中央定,不过州衙和县衙都能去矿上视察工作,发现什麽问题也都能和矿监商量着来。

    几个衙门综合管理有些冗杂,但是也能最大程度上避免某个衙门一家独大。

    除非几个衙门同流合污。

    有柴世子和襄阳王的例子在前,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有人那麽嚣张。

    柴世子这几年招揽了不少勘矿师,事发之後那些有经验的勘测人员立刻被各州的矿监瓜分,登州也抢到了好几个。

    苏景殊想的很好,柴世子的重点放在青州都能在登州发现金矿,如今他们已经把勘矿师抢到登州矿监,那些勘矿师专注登州一地还不得找出来更多矿山?

    金矿铜矿铁矿各种矿多多益善,没人会嫌自家矿多,要是运气好能出个玉矿那就更好了,没准儿还能和小说里一样靠赌石来大出风头。

    有矿就能吸引人气,主角靠赌石发家致富,官府靠主角来赚钱,这一波双赢。

    可惜勘矿师们忙活了半年也没能发现玉矿,连矿山都没有,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沈仲元笑道,“大理国那边玉矿多。”

    白玉堂抱着手臂,煞有其事的摇摇头,“不行不行,大理国太远了,被贬都贬不到那边去。”

    “是哦,顶多就是去邕州对不对?”苏景殊幽幽擡头,“咱们才出来半年,就要考虑往哪儿贬了吗?”

    他觉得他这个通判当的还行,遇到的事情多不是他的问题,是登州官场的问题,要是登州政通人和万衆一心,他们不就不用成天忙活怎麽破案了吗?

    以他的本事,三年之後必定高升。

    不过要是被贬到邕州也没什麽,去邕州要路过柳州,不知道宋朝的柳州有没有螺蛳粉。

    现在没有没关系,他到了之後能有就行。

    ……

    等等,螺蛳粉什麽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觉得他不会第一次外出任职就落得个被贬的下场。

    他大冬天的都没窝在衙门里享清闲,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吏部的大人们看在他这麽勤劳的份儿上也会给他打好评。

    白玉堂小声嘀咕,“你怎麽不说你就是不想留在州衙看许大人断案?”

    苏大人:……

    好吧,他承认,他就是不想留在州衙看许大人断案。

    敲鼓告状的百姓说的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那些事情留许知州一人处理足矣,不需要他们俩都留在州衙。

    平心而论,他觉得这事儿不能只怪他一个。

    退一万步讲,许大人就没有责任吗?

    相处的时间越久越觉得许大人是鸡妈妈,不光是他一个人的鸡妈妈,而是治下所有官员百姓的鸡妈妈。

    其实大多数时候百姓遇到矛盾冲突都不乐意报官,官府插手的话太麻烦,他们更偏向于自己解决,实在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