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300-31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 300-310(第3/23页)

御用笔杆子,用过都说好。

    163楼:有文化就是好,走遍天下都不怕,用来搞宣传安定民心简直绝了,也就是那时候没有互联网,不然以小小苏的本事他能提前五年、不、十年让辽国百姓满心都是大宋。

    164楼:身在辽国心在宋,怎麽不能说是大宋的子民呢,都是一家人。

    165楼:真宗仁宗朝被周边番邦折腾的焦头烂额,估计根本不敢想後面契丹人蒙古人女真人能争着抢着学汉话成为大宋子民。别说当时,现在看史书上都有种史官在瞎写的感觉。

    166楼:经济战是个好手段,朝廷在西北种棉河北种粮,周边缺什麽大宋就限制什麽,时间长了别说百姓受不了,那些部族首领也受不了。跟着大宋有肉吃,反正已经臣服,是自由自在的挨饿还是听人话有饭吃很好选,就算真有那些生性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温水煮青蛙也能把他们煮熟。

    167楼:所以问题来了,有人知道为什麽玉米、土豆、花生、棉花、红薯等一页写不完的作物忽然出现在大宋爆炸式出现吗?

    168楼:海上贸易呗。大宋开国时陆上和外国交流的通道被党项人堵住了只能发展海运,那会儿海上贸易之发达史书上写的清清楚楚,这是什麽?好东西,带走。这是什麽?好东西,带走。这是什麽?好东西,带走。无限循环,然後好东西就都到大宋了。

    169楼:不可能。根据最新考证,大宋的那些高産物种和原産地的物种完全不一样,原産地亩産十斤大宋亩産一千斤的那种区别,没道理那些物种在原産地种不出东西到大宋却是高産种子。

    170楼:不是海上贸易还能从哪儿来?你说你说你说!

    171楼:我只能说肯定不是海上贸易带回来了,具体怎麽来的有待考证。

    172楼:考证不出来那就是海上贸易带回来的,好,这题过。

    173楼:……

    174楼:就不能是你推得神农传承化腐朽为神奇让大宋在危难之际获得高産的棉种粮种各种种子吗?话本子是这麽写的,鉴于当时很多文人都喜欢把自身经历加工一下写成话本,我选择相信你推亲手写的话本子。

    175楼:太好了,是神农转世小小苏,大宋有救了。

    176楼:额,这栋楼貌似还有一点点正经,要不楼上两位拿着你推的自传去隔壁乐子楼笑?

    177楼:正经?你确定?看看上面几十楼的“哈哈哈哈哈哈”再来说话。

    178楼:咳咳,你们不觉得神农转世的说法很有道理吗?当时的人不知道海外的粮种是什麽样所以能轻易骗过去,小小苏先悄悄留下一点点种子,感觉能骗过去後就越来越大胆,最後大胆到直接在自传里实话实说。嗯,很有道理。

    179楼:这麽说的话,小小苏单人单骑打蒙古也是真的了?

    180楼:这麽说的话,大宋军器监的火炮炸药都是小小苏捣鼓出来的也是真的了?

    190楼:这麽说的话,西北贺兰山马场的极品战马都是小小苏变出来的也是真的了?

    191楼:你推写话本子写腻了改写玄幻小说换换口味而已,真能当真啊?

    192楼:不当真也行,来解释一下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为什麽忽然爆炸式出现在大宋。

    193楼:历史未解之谜你让我解?得嘞,我选择相信你推的玄幻小说。

    194楼:所以他一个权臣哪儿来那麽多时间写东西?纯爱好写那麽多年也爱不下去了吧?

    195楼:能写下去啊,你看他哥的作品集,再看看同时代其他文人的作品集,各个都是厚厚一摞,只不过他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在题材上不太一样而已。

    196楼:还别说,看他们吵架还怪有意思的,尤其是治平变法刚开始那几年,骂的那叫一个花里胡哨,我现在有需要阴阳怪气的地方都还是翻前人收录的《治平变法吵架合集》,除了你推含量过低之外没毛病。

    197楼:他倒是想被收录进去,他也得会写啊[恶魔低语]。

    198楼:好歹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看他後来几十年操纵舆论的本事,诗词这种基本功肯定不在话下,人家不写不代表不会写,家里已经有个文学上非常出彩的哥,他写他喜欢的东西还省得别人拿他和大苏比。

    199楼:都名臣了比什麽文学,比政治影响力不行吗?

    200楼:大宋背诵默写天团is watching you。

    201楼:NONONO!!!退退退!!!

    202楼:我不明白,不是说仕途不顺才有写诗词文章的灵感吗?不是说出将入相忙起来就没空写东西吗?怎麽他们大宋的文人和其他朝代不一样,都忙成那样了还能写那麽多需要全篇背诵的东西?

    203楼: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要不那是群星璀璨的时代呢。

    第302章

    *

    旁白:

    这是一个乡野殷实、文化灿烂的繁华盛世。

    这是一个国力强盛、国威远播的强大王朝。

    四海雍熙,八荒平静。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

    万里河山铺锦绣,千秋岁月颂无穷。

    欢迎来到假装我们很正经的历史大讲堂,这一期我们将继续了解宋朝的熙宁之治——那个波澜壮阔的盛世。

    *

    “观衆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本期的主讲人醉花花,这期我们继续来讲宋英宗和宋神宗,讲那个奇才辈出的时代和那群扑朔迷离的人。”

    “上期讲到英宗继位时的情况和治平变法,这期就来着重讲熙宁盛世。”

    “宋英宗在位时力排衆议推行变法,可以说是将大宋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治平年间改革吏治清肃朝堂,平定西夏收复燕云,招降河湟击退交趾,任用大批能臣良吏治理国家,力挽狂澜稳定了前任帝王留下的烂摊子。”

    “英宗皇帝身体不好,所以神宗皇帝二十岁便接过父亲的重任登基称帝,顺着父亲铺好的路继续往前走。”

    “中原王朝历来饱受番邦外族的侵扰,英宗朝收复燕云十六州让北方有险可守,为神宗朝的经略四方打下基础,可以说整个神宗朝的功绩都是在英宗朝君臣努力的基础上打出来的。”

    “神宗在位五十五年,在位期间坚持制度改革,修浚黄河治理荒漠,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大幅增长,疆域大幅扩张,国力超越贞观开元达到封建王朝的巅峰。”

    “看宋人自己的记载:如我英宗、神考之圣君若此之盛者也。是宜亿万斯年奉承不怠,请如圣诏,尊崇庙鹢,永祀不祧,与天无极。”

    “虽然隋唐之後庙号泛滥,但天子七庙的制度从未改变,能配得上‘永祀不祧’这四个字,可见宋人对英宗神宗父子俩的评价有多高。”

    “两朝文治武功震铄古今固然要靠皇帝英明神武励精图治,却也需要无数忠臣良将的配合才能打造出如此辉煌的盛世。”

    “正所谓:金风玉露一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