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咸鱼被迫考科举》 50-60(第14/16页)
啊,住的还是宽敞的。
宋允知一眼相中门前种有两颗老桂的房子,兴冲冲地表示:“我要住在这儿!”
这两棵树离得近,他可以拴个吊床,等到秋天就可以窝在桂花疏影中浅眠,饿了还能摘桂花做饼吃,多自在?若是,日后能一直做个富贵闲人就好了,宋允知出神地想着。
贺延庭张望周边,看中了宋允知旁边的屋子,宽敞、疏朗,离允哥儿的屋子最近,当然,这还是次要的,他主要是看这这儿不错。
忍冬走过来,问道:“庭哥儿是要跟允哥儿住一起吗?”
贺延庭炸毛:“谁说的?我选这里只是图它宽敞,风水也好,可不是为了跟谁住在一块儿。”
他都已经十四了,又不是那等离不得人的小孩儿,真是笑话。
贺延庭瞅着宋允知,生怕他听到会笑话自己,但是宋允知已经在规划他的小院要如何开辟一个休闲区,完全顾不上贺延庭。
忍冬跟莹秋对视一眼,看破不说破。
数月之前闹着不接受宋瑜父子俩的,也不知道是谁哦?
贺延庭梗着脖子,反正不可能是他。
等到唐懿谈完了价格,甚至定了契、又去官府过了户后,宋瑜已经带着两个孩子欢欢喜喜地收拾好了行李。
他们今天晚上就要搬进去住!
三双眼睛眼巴巴地看过来,唐懿还能如何,只能由着他们的意。这一晚比他们先前从相府中搬出来还要忙,等到一切忙完之后,天儿早就已经黑了。
宋允知收拾好,跟他爹还有贺延庭躺在一张床上,叽叽喳喳地说着话。
真好啊,他们一无所有地上京,如今连房子都有了,这算是彻底在京城扎根了。只要他按部就班地跟着先生读书,日后不论是走科举,还是走名士的路子,都能有安稳日子过。
马上就要过年了,宋允知盘算着自己攒下的零花钱,他打算买点儿礼物寄回临州给舅舅还有温成他们,还有书院的小伙伴,告诉他们,自己在京城过得很好。
也不知道舅舅他们在临州如何了,有没有想他们,还有,堂兄有没有想过他,还养着他的小毛驴吗,他待小毛驴有自己待倔驴这样好吗……
等到唐懿进来,准备告诉他们隔壁还有一间屋子收拾好,不用挨在一块儿睡时,却发现这三人已在呼呼大睡了。
宋瑜抱着儿子,贺延庭挤在宋允知另一侧,一只手压着宋允知,一只脚横在宋允知跟宋瑜身上,嚣张极了。
忍冬犹豫了一下:“这么挤,真不用分床睡?”
唐懿摇头,上去将被子给他们盖好:“算了吧,他们今儿也累一天了。”
今儿收拾行李、打扫屋子还有烧水搬东西的杂活,都是这三个人做的,他们急于入住新家,身上有股使不完的牛劲儿。如今牛劲儿没了,人也倦了。他们乐意睡一块儿就睡吧,免得醒来还要再折腾。
搬家之后,已经彻底到年关了,京城周边的年味愈发浓厚,国子监经历了一轮暗无天日的岁考过后,终于放了假。没有哪个学生不喜欢放假的,自从先生们宣布放假开始,每个学生脸上都喜气洋洋,尽管他们先前被折腾得不轻。
唯一不高兴的,大抵只有再次败北的王承台了。不过被打击的多了,王承台也没有一开始的不服气了,甚至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无力感。比什么,他有哪里比过宋允知了?既然比不过,挣扎也无用,还是盼着宋允知赶紧考科举来得实在。
他是考得不合心意,随春生是考得不能入眼。但也没办法,他就这水平,大不了回去挨顿骂,反正他皮糙肉厚,死不了,可这辈子也没什么指望了。
京畿一带的学生都早早地走了,唯有北戎跟燕国的学生仍留在国子监,不得返程。
宋允知高高兴兴地挥别江亦行他们,又将萧宝玄亲自送到皇宫门口,打算好好享受着难得的假期。
萧宝玄一步三回头,企图唤醒允哥儿的怜惜,他不想分开,想让允哥儿跟他们一块儿过年。宫中过年很热闹的,比民间热闹得多。
但是宋允知怎么可能进宫过年,他还得陪着自家人呢,他哄道:“小宝玄,你快回去吧,别让陛下跟皇后娘娘久等了。”
萧宝玄还想牵一牵允哥儿,宋允知却想着赶紧回家了,一把将萧宝玄抱起来递给三皇子:“孩子交给你了,赶紧回去跟陛下复命去吧。陛下若是见到你们兄弟俩一道回去,必定欣慰。”
他郑重其事地拍了一下三皇子的胸口。他本来想拍肩膀的,高度实在够不上,只能退而求其次。
三皇子点头,一股责任感油然而生。而后也不等萧宝玄拒绝,直接一个箭步迈入宫城。
好说歹说将萧宝玄糊弄走,宋允知才迈着欢快地步伐往回冲。这是他来京城过得第一个年,一定得玩个够本才行!
宋允知在暗暗筹划着自己的新年游乐计划,而已经封笔的皇帝陛下却还在筹谋另一件大事。宋允知弄的那几首曲子皇上这些日子一直在听,越是沉浸其中,便越是心潮澎湃,皇上甚至决意要做一件事大,他得在有生之年,他一定要收复故土!
而他为北伐做的第一个准备便是——恢复武举。
第60章 会文 一群糟心的熊孩子
别人不好说,未必会全心全意地支持他,除了皇后,皇上也就只将这事儿跟陈素通了气。陈素也果然没有让他失望,不问缘由支持恢复武举的决定。
想要收复北方的不止有陛下一人,陈素这些年也一直在暗示陛下可以跟北戎人争一争,他们夏国的士兵真没有那么窝囊,但形势比人强,朝中大半的官员一直退缩,他们君臣二人也有心无力。但这回不同了,北大营靠着点兵调动了整个夏国军民的信心,这些日子不知多少人对点兵一事津津乐道,甚至还有不少知情人在议论兵部新造的三弓床弩。
百姓有士气,朝臣也开始动摇,皇上自然想着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恢复武举,再选用一批将才入军,便是为来日的反击打好基石。
君臣二人越发觉得此法可行,陈素准备回去便写文章,为陛下摇旗呐喊了。陛下信重他,也是因为他在文坛上的地位,文人的笔杆子,有时候比官府的政令还要管用。
二人才刚商议完,便听到两位皇子回宫的消息,皇上留了陈素在宫中用饭,自己则跑去接儿子了。小儿子乖巧,老三也长进了许多,看到弟弟衣角乱了还会伸手抻一下,这已是不小的进步了。
对于老二没有跟两个弟弟一块儿回宫这事,皇上心中嘀咕了几句古怪,老二之前不是跟老三关系尚可么,近来是怎么,难道又犯倔了?这个老二,真是越来越不懂事了。
二皇子还不知道父皇在腹诽自己,他如今正在舅公家会见舅公给他联络的大臣。年仅十五的二皇子虽然不能为这些人做什么,但是他身为皇子,只要露个面,便能招来前赴后继的投机者。嫡子尚小,能否平安长大都未知,二皇子这个实际上的长子上位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二皇子原先也不跟朝臣碰面,都是舅舅一家替他维系,但是近来二皇子改变主意了。人人都能争,他为何不能?不争不抢,难道要眼睁睁看着老四上位?他属实做不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