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清穿十福晋》 140-150(第11/14页)
“后宫多少年没有皇后了,你是见过贵妃娘娘在世的时候怎么主理后宫,可旁人没见过啊。人家也没个当过皇后的姨母,这事要是问到四妃跟前去,保证没人觉得不对,你信不。”
“啧!”胤俄一拍后脑勺,还真就是这么个道理,“怪我,这事真怪我。幸好姐姐提点了,要不然这事直接摆到皇阿玛跟前去,说不定九哥明儿就得上面来踹我。”
那是,你觉得宫里谁的身份都不够,端静公主的事只能往老爷子跟前说。这些皇子谁不是人精,真要这么干了谁猜不着你胤俄心里怎么想的,这不是得罪人是什么。
到时候像胤禟这样跟他关系好的或许还能知道他本没那个意思,但四爷那小心眼就保不齐要给他记个小本本。
“所以啊,这事还得从布贵人那使劲儿。”
人家身份再不够,那也是端静公主的亲额娘。她在延禧宫后殿住了这么多年,端静就算是从延禧宫出来的。这事先去跟惠妃娘娘通个气儿,那就是合情合理。
惠妃在宫里出不去,这会子又忙着太后的丧仪。就算不好把端静接回宫来,宫外不还有大福晋嘛。她出面把端静接去直郡王府先住着行不行,肯定行的。
端静本来跟直郡王之间年纪相差就不大,现在两人的境况恐怕谁也没比谁好。直郡王这会子出面搭把手,之后康熙再问起来这事,说不得还能当个由头把胤禔彻底放出来。
从去年到今年,康熙是左筹谋右盘算的都是为了太子。那直郡王那边他难道就不惦记了,这不惦记的话,就不会由着弘晖他们把弘昱跟弘皙弘晋一起混着序齿。
“蒙古那边比京城还冷,这次又是奔丧恐怕一路上都没怎么停。理藩院的主事都说她脸色不好看,那说不定真就病的不怎么好了。这事你们尽快些,反正先把人从理藩院接出来再说。”
胤俄听得连连点头,拿过拳头大的粥碗把最后一点一口闷了,便起身往外走,“趁着时间早我先去一趟大哥府上,姐姐慢慢准备,等会儿就回来接你。”
嫁到蒙古去的公主,长寿的不多。一来京城和蒙古相比,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条件都相差甚远。
再加上一个娘家人没有,身边还都是张口规矩闭口规矩的管事嬷嬷们,日子能好过到哪儿去。
日子过得有多艰难,只有端静公主自己知道。
接到京城来人报丧时,已经病得许久没出门的端静,第一时间就吩咐身边几个丫鬟和乳母收拾东西,准备回京奔丧。
喀喇沁部虽还算漠南,但已经跟漠北几个部落相连了。比起漠南其他部落离京城更远,跟朝廷的联系也更少。
也就近些年看着别的部落跟京城往来多了真赚到银子了,各部又都有孩子送去国子监里读书,这风气才渐渐好了些。
但再好,自己跟噶尔臧都不可能好了。
她是公主,但额娘的出身份位在后宫实在不高,要不然也不会挑了自己送到这片荒凉地来联姻。要知道比自己大几岁的荣宪,可是嫁在里京城近得多的巴林部了。
刚嫁给噶尔臧的前两年,两人的日子过得还算可以。毕竟尚公主的体面不光是在虚名上,也让噶尔臧在部落里的威望比以前更高了许多。
但渐渐的,宫里跟自己的联系少了额娘托人寄过来的东西也不多,每年只有过年过节份例内的赏赐,其余的再多一分也没了。
这样的态度,让噶尔臧很快就明白过来,自己是尚了一个公主,但也仅仅只是尚了一个公主。为了这么个贵人生的公主天天装孙子装老实,那怎么可能。
暴露本性的噶尔臧开始频繁往他大帐里收女人,那些女人里有的出生良好,是带着牛羊牧场来投奔,也有本身就是噶尔臧的奴隶。
但不管她们是什么出身,都比端静更能适应草原上的一切,包括该如何才能讨噶尔臧的欢心。
端静是公主,再不受宠也不可能跟噶尔臧低头。
两人很快就闹翻了,刚开始噶尔臧还会耐着性子哄一哄公主,他想要一个公主给他生的儿子。可等到端静怀孕又只剩下一个女孩儿之后,夫妻之间最后那一点遮羞布,也彻底没了。
这些年争吵打架什么都经历过,带过来的侍卫早就被噶尔臧身边的人制服得死死的,不肯低头的过不了多久都死了。
留下来的都算不上是自己的人,自己连想要送信回京,信件都得被他们先拆开看过才行。
以前还跟自己讲规矩讲体面的几个嬷嬷,早不说那些劳什子,只要噶尔臧一到自己这边来,她们就要做好准备,毕竟自己这么个公主挨了打,连个像样的大夫都请不到。
这次端静回京,与其说是奔丧不如说是挣命。
本来她都不抱希望了的,但去年年底托人送回京城的信到底还有回音。派过来两个太医之后,噶尔臧就再没往自己这边来过。
这次宫里派人给出嫁的公主报丧,端静就当着报丧的人面说要回京奔丧。噶尔臧拦不住也没法拦,就只能以奔丧的由头,一路上昼夜不停地赶路,就是想要端静受不住颠簸,死在半路才好。
偏偏端静带着女儿撑住了,甚至还熬到了大福晋带着人去理藩院准备的宅院里接她。
躺在床上面色蜡黄的端静看着多年不见的大嫂子,眼泪簌簌往下落竟是说不出一句多余的话,只连连摇头,不知是在慨叹她这一生的际遇,还是别的什么。
第149章 第 149 章 要把出嫁的公主接……
要把出嫁的公主接回直郡王府, 这里面不光惠妃打了招呼大福晋负责出面,宗人府和礼部也去了人。
胤祹那边胤祥去打了招呼,他也不多问就派了宗室里的两个占了辈分大年纪小的小爷, 跟着大福晋一起去理藩院接公主。
毕竟这事还没过明路,谁知道万岁爷什么态度, 不能这会儿就把噶尔臧给得罪尽了。
说现实些噶尔臧始终是要回蒙古的, 京城里的这些人得罪他也就得罪了。
可中间还夹着端静公主呢, 到时候公主要是还得跟着噶尔臧回蒙古,现在把噶尔臧怎么着他都得忍着,等回了蒙古呢, 这点气不得又全都撒在公主身上。
也不用说什么尚了公主就得夹着尾巴做人,这得看额驸立不立得起来。
噶尔臧祖上是明朝的朵颜左都督,归顺后金的时间很早。那些年部落跟爱新觉罗家联姻也一直没断过,就算到了近些年部落的势力也是在蒙古诸部里数得上号的。
噶尔臧已经承袭了喀喇沁部杜棱郡王的爵位,不是能轻易动的。
真动了他喀喇沁内部乱了都是小事, 就怕周边几个部落虎视眈眈的,如今不说吞并那样的大事, 趁机抢上一把呢, 到时候乱糟糟的谁也说不好会不会小事变大事,所以这事必须慎重。
况且动了他,蒙古其他王爷该怎么想。尚公主本是好事, 可要是尚了公主反而落不着好, 这是笼络蒙古还是得罪蒙古啊。
到时候他们可不会觉得是噶尔臧对公主不尊敬自取灭亡, 他们只会对朝廷对大清凭生怨气,所以这事眼下只能缓着来。
大福晋不光自己去,还专门把禾嘉也带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