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铲平西游路》 200-220(第16/29页)
事,并没有直接到城里抢占地盘,所以在最初的时候双方默契的维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场面。
而这对徐家女郎们来说,已经够了。
喻娘子并不急于盈利,她同秦叶两位娘子是不一样的性格,相对于将生意从小做大逐步分点,她更喜欢的是在漫长的准备期后全面爆发,就像是竹子拔高,亦或是蜘蛛结网。
但这边的环境实在是……说句大不敬的,相对于长安做事的查缺补漏,在这边简直就是女娲补天,不,应该说是盘古开天,就算喻娘子是筛子成精,面对这一团乱麻也只能且做且看,更别说她只是个心眼多些的普通人罢了。
不过没关系,修罗场中厮杀出来的女人从不畏惧,再是一团毛线又如何,慢慢捋顺就是了。
在过了冬天以后,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开荒种地,辣椒还没有传到这边来,她们必须抓紧这个独有的优势,徐墨阳说的棉花也是个好东西,虽然想象不出那成熟后“白如雪,软如云”到底是什么感觉,但若是真的,必然也会引起哄抢。
只有人等地,没有地等人,就算喻娘子对居住的大铺通再不满,也耐心的等着工人们忙完了春耕,才火急火燎的开始盖房。
这房子是日后几年乃至几十年,甚至可能是一些人一辈子的住所,所以喻娘子毫不吝啬的盖了整整齐齐的青砖大瓦房,有些雇来的娘子们觉得浪费,但在更多人的心里,房子就是根,只有根扎住了,这心才算是定了下来。
不说别的,这青砖房一盖好,赶来做工的女子又多了不少,因为在村里人朴素的思想中,既然都大兴了土木,自然是要长长久久居住下去的,这份工也就是个长期的活计,也值得他们冒一冒险。
喻娘子知道城里的大户都在防着徐家抢肉,但说句实在话,看惯了大户人家的富贵奢靡,瞧多了长安的繁华热闹,她真的对这座小城瞧不上眼。
刚刚过万的人数或许在这边的人看来已经足够庞大,但贞观五年后风调雨顺,涌进长安城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徐家的车队出发之前,他们郎君居住的延康坊都已经超过了三千户人家。
看着不多,但注意,这是户而不是人。
她并非没有其他来钱的路子,所以为什么一定要费时费力的,跟那些扎根颇深的商户抢夺这点少的可怜的资源呢?
喻娘子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这大半年,她的重心只放在三个地方:田地,房屋,水泥路。
在徐家的精心设计下,水泥路跟官道只有少部分重合,大部分道路位于城外的人群聚集点,跟官道重合的地方采用的是并排修建模式,其他地方则显得有些随意。
不过反正是荒郊野外的,只要在成本范围内,就算修出个鸟巢都没问题,喻娘子也就没在意这点小事。
原本计划的修路是长宽一起来,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喻娘子算过修路时间和成本以后就果断放弃了宽度选择长度——先修出一条从五指山到城市的路,再一点点朝两边扩充吧。不然走着走着就没路了伤人气。
在做出了选择以后,道路修建的长度便骤然开始提升,女工们在钱粮的驱动下进行两班倒,喻娘子这边进行流水线作业全力保障后勤,加上大胆采用了两头修路的计划,只用了三个月便完成了从五指山到城市的道路作业。
虽然小老太太们差点不够用,虽然宽度只能走一辆四轮车,虽然本来应该在中间连接的地方差了足足五十米……但这都是小事,总归是有条安全的路了。
道路没修好之前有村民试探着在水泥路上行走,然后就发现这古怪的长路跟土路不一样,甚至都比得过官道了——五指山这旮旯穷,官道已经几年没有修缮过了,走着走着就是一个大坑。
感受了一下水泥路的触感,有村民就不愿意走官道了。
道路一点一点的修,村民一点一点的聚集,等水泥路修好了以后,这边已经很热闹了,喻娘子没收过路费,只是隔上一段路边搭一个茶棚,供应些热水吃食,还能给钉牛马骡驴的蹄铁。
铁料的来源倾情感谢土地做出的无私奉献,以及大圣的好胃口。
喻娘子也是后来才发现,大牲口要走水泥路,蹄铁就是少不了的东西,这玩意就跟牛马骡驴的鞋子一样,人能不穿但他们不行,要是不钉蹄铁还强走水泥路,就等着自家的宝贝大牲口一瘸一拐吧。
茶水摊子就明晃晃的摆在那里,穷惯了的村民起先根本不舍得花这份钱,但道路的通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来来往往的人多了,总有些挣钱比较多的想要对自己好一点,于是坐下要一碗白水,就着饼子填饱了肚子才回家。
但这种舍得花钱的终究是少数,不过喻娘子茶摊上的目标也并不是他们,而是商队。
五指山原名两界山,顾名思义,这地方原本就是大唐和其他国家的边境,只是唐王征西领土扩张,五指山才被纳入版图范围,在跨国贸易的强大利润诱惑下,这边也曾有过一条商道的雏形。
可惜被双叉岭的几个妖给毁了。
大多数商队都惜命,听到双叉岭有妖以后直接绕道而行,这里的繁荣还未形成便被打散,弄成现在这幅凋敝模样。
喻娘子初次听到的时候也觉得害怕,甚至想着劝说徐墨阳换地方——直到她听到两个妖怪的名号。
熊山君、特处士。
突然就不害怕了呢。
不是她吹,这两个名字她可是耳熟的很,毕竟那枚金镶玉的臂环是真的漂亮,流水般送来的礼物也是真的大方。
如果不是重名的话,那这两个妖怪定然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喻娘子是个谨慎的性子,在多方打听后,确定那两个为非作歹的妖怪就是她知道的两个,只是这地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好像一直没人知道这两玩意已经嘎了的真相。
不,也许不是没人知道,只是知道的人不愿意说罢了。
不过没关系,喻娘子张了嘴,商人都是逐利的生物,当年这边能形成商道的雏形,必然是相对来说各方面的最优选择,时光流逝岁月变迁,一些优势已经不再是优势,但有一些相对另一条商路依旧是强项。
比如不绕弯子带来的低成本。
因为道路宽度有限,扩张还需要一段时间,喻娘子也就没有让茶棚刻意宣扬双叉岭已经没有妖怪的事情,但因为有人提起来的时候也没有故意隐瞒,这个消息还是慢慢的传了出去,从村到镇再到城。
来求证这个消息真实性的人越来越多,大部分都不好意思直接问,而是会到茶棚里要一点东西,再装成闲聊的模样。
于是茶棚的生意就这么诡异的好了起来。
喻娘子虽然对这个发展出乎意料,但接受良好,甚至为了赚这一波快钱,她将煎饼果子鸡蛋灌饼烤冷面等一系列早餐提前拿了出来,给虽然满满当当但只进不出的仓库好好回了一波血。
她原本的打算是花一两年时间把道路拓宽,然后针对商队进行精准宣传,到时候茶摊的配置也差不多了,村民也有了些做生意的概念,就能接待商队细水长流的挣钱,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有些钱真的就是硬往手里塞,徐家也只能含泪收下。
本以为这就是送钱的极限了,没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