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摆烂日常: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庶女摆烂日常》 60-70(第20/37页)

有些交情,是以虽官职不高但在陆安荀面前更像个长辈。

    “手伸出来我看看。”太医道。

    陆安荀顺从地伸出手。

    他此前带兵镇压暴民,过程中,陆安荀为救一个无辜小童不慎伤了胳膊,长箭穿胳膊而过,令半边身子麻痹。

    所幸太医救得及时,不然他这胳膊要废了。

    这会儿太医训斥他也不敢还嘴,老老实实让太医换药包扎。

    完了,他问:“这伤得多久好?”

    太医说:“你听话就两个月,不听话,估计好不了。”

    “.哦。”

    想了想,他又问:“那我能写信吗?”

    太医吹胡子瞪眼:“你把我的话当耳边风?”

    “好好好!不写不写!”陆安荀应声。

    然而等大夫走后,陆安荀立马让人研墨,不过这回却是换左手写字.

    说回东京城。

    苏绾跟户部的几位官员商量了筹粮的法子后,当下就回了府。毕竟公募是官府的事,她没这么大能耐,是以引荐了法子她回府捣鼓她的月饼去了。

    再过两日就是中秋,虽说陆安荀不在,可中秋还得好好过。苏绾今年想做些特别的,前些日让桑葚寻工匠雕了些图案特别的模具,有玉兔状的,有元宝状的,还有鲤鱼状的。

    这会儿,她午歇起来后,坐在廊下搅拌馅料。

    没多久,管家急冲冲跑过来:“少夫人不好啦,户部来人啦,还来了个大官。”

    林大人是武将,平日鲜少结交文臣,况且还是户部的人。是以,得知是户部的人上门紧张得不行。可林大人此前交代过,夫人有孕不宜打扰,府上所有大小事禀报苏绾处理。

    苏绾倒是一点也不慌,起身擦手:“把人请去堂屋先吃茶,我这就过去。”

    她大概猜到是因为筹粮的事,兴许户部还有需要确认的地方。

    只是等她洗完手、换了身衣裳去堂屋时,自己都惊了下。

    来的可不是别人,而是户部尚书辛大人亲自莅临。

    “陆夫人,”辛大人拱手:“本官来得匆忙未提前递拜帖,且见谅。”

    果然是能做到尚书这个位置的人,苏绾心想,说话都比旁人舒服中听。只不过他身上这件长角紫色官袍就有些唬人了。

    她福了福:“敢问辛大人来访因为何事?”

    “关于筹粮的事需请教一二。”辛大人说。

    户部尚书这几天正在为抚州筹粮的事头疼,骤然听到了下头的人说起公募筹粮的事,宛若在风雨中看见希望,稀奇又振奋。

    然而听说这法子是陆安荀的夫人想出来的,又有些狐疑起来。

    不是法子不好,而是.陆安荀的夫人?

    谁啊?

    完全不认得。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还是内宅妇人提出这么大胆的法子,他听了都有点错愕。

    得亲自确认一番才行。

    是以,从宫里出来后官袍没来得及换下就赶往林府了。

    林大人在军营并不在府上,而夏氏听说府上来了贵客,派人来送了几盘点心,便将贵客一股脑丢给苏绾应付了。

    苏绾见辛大人坐在下首左侧位置,只好在右侧最末端的位置坐下来。

    “辛大人有何疑问请说,妾身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辛大人颔首,正色问:“敢问筹粮的法子是陆夫人自己想出来的?”

    “正是。”

    “为何想到这样的法子?纵观历史从未见过,从民间借钱粮也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

    没有吗?苏绾眨了眨眼,总觉得辛大人和善的外表下目光犀利得很。

    她忖了忖,说:“其实这是商市上常见的法子罢了。”

    “比如有人想开一家铺子,却没钱,那么他向别人借并许以利钱,这便是募资。”

    “那招商呢?”辛大人又问。

    苏绾解释:“若是旁人不愿借钱怎么办?那就许以另一种诱惑,譬如新开的铺子分成若干股权益,若对方愿意借钱,便让他成为铺子的股东。这便是招商的演变。”

    如此一听,辛大人懂了,神色也豁然开朗起来:“这种经营方式本官也听过,却不想还能用在国家大事上。”

    苏绾微笑颔首。

    “陆夫人的法子确实不错,只不过史无前例,本官需上奏皇上。若法子可行.”

    辛大人突然起身对苏绾拱手行了一礼:“那陆夫人可就是帮了抚州百姓,也帮了朝廷的大忙啊。”

    苏绾哪里敢受他的谢礼,当即侧身避过,也还礼回去。

    并趁机拉好感:“我夫君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作为朝臣女眷,为百姓为朝廷尽绵薄之力乃分内之责,当不得大人谢。”

    一个女子能有这般觉悟,实在难得。听了这话,辛大人看苏绾的目光都带了几分敬佩。

    前些日陆安荀成亲,娶了苏家草包庶女的传闻他也听过些许,可今日一见,觉得传言害人不浅。苏家庶女哪里是草包?简直就是活着的诸葛亮。

    有这么个贤内助,活该陆安荀升大官。

    他想.

    户部尚书辛大人回去后,连夜写了折子。只是没想到,次日早朝时,这封折子引起了轩然大波。

    向民间商户公募钱粮,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

    “向商户借粮?你可知士农工商,谁在第一位?”

    “不借粮你有法子让抚州百姓不饿肚子?凭什么?就凭你那高贵的士大夫头颅?”

    “你——”

    “我什么?难道我说错了?抚州饿殍遍野,你在这站得清高,有本事你去抚州清高去。”

    吵架的正是那位卢大人,这些天他为抚州的事愁得头发都白了,竟不想御史台这帮人站着说话不腰疼。

    和事佬出来打圆场:“两位大人莫吵啦!莫吵啦!都是为陛下分忧何必相争。照我说这法子虽好,可毕竟从未用过,万一出点纰漏这责任.是吧?抚州的事可不是小事啊,得从长计议。”

    “对,朝廷的事朝廷自己解决,若让民间百姓也掺和进来这不就乱套了吗?”

    “你胡说什么!借粮和掺和朝政是两回事,岂能混为一谈?”

    “抚州水患不就是朝政?筹粮救灾不就是朝政?若向商户借钱借粮,朝廷的脸面往哪搁?”

    “你的脸重要?还是抚州百姓的命重要?”

    “薛大人可别颠倒是非,我哪句说我的脸重要,说的是朝廷的脸,是皇上的脸。”

    “你强词夺理!”

    “你胡搅蛮缠!”

    和事佬头疼得很,只好又站出来:“好啦好啦!二位大人稍安毋躁,事情好好商量嘛,大家同朝为官为朝廷效力自当齐心才是,莫起干戈。”

    龙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