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耿贵妃: 230-24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完美耿贵妃》 230-240(第9/25页)

等闲也不出门——想出也出不去,十二虽说不担任教导的责任了,但毕竟是名义上的父子,还是要确保弘时不会闯祸的,再者,胤禛也交代了他读书,相当于是半圈禁的状态,之所以说是半圈禁,是因着弘时福晋董鄂氏,是能随意出门的。

    整个府里,也只弘时不能随意出门。

    现在弘昼住过来了,就算是弘时还不能出门,可哥儿俩若是站在墙边上喊两句,对方也还是能听得见的。

    就这样的,赶在八月之前,弘昼的府邸修好了,这婚事也就办起来了。

    耿文华坐在上面,看着一对儿新人在她面前跪拜,那心思,一时之间真是复杂得很。她刚穿越来的时候,被迫做娘,那真是,想死的心都有的,然而看着弘昼一日大过一日,小孩子嘛,一天一个样子,从红皮猴子变成白胖胖的奶娃娃。

    她就一天比一天更喜欢。

    现在,那当初也就和胳膊一样长的孩子,要成亲了。

    耿文华心里高兴的很,忙示意嬷嬷将人给搀扶起来,跪拜了高堂,接下来就该是夫妻对拜,随后送入洞房,这洞房自然——暂且还是在宫里,阿哥所。

    七阿哥今儿是送福童子,在床上滚动了两圈,被塔纳给抱走。

    然后这整个空间,也就留给了新婚的小夫妻。

    耿文华第二天才又见着这两个人,她看着章佳氏,那嘴角的笑容也是合不拢:“日后你们夫妻两人,可要相互扶持,相互体谅才好。弘昼的性子有些过于活泼,他要是哪天又不着调了,你只管说他,实在是管不住,就来找我告状,我帮你收拾他。”

    又叮嘱弘昼:“你媳妇儿离开了家里人,来和你过日子,你就需得保护她,爱护她,爱重她,不能惹她生气,多体谅她辛苦,多照顾她情绪,明白吗?”

    弘昼赶紧应了下来,正说着话,就听见外面静鞭响,章佳氏就有些紧张,弘昼伸手拍了拍她胳膊,就拉着她一起起身,耿文华到门口去迎接:“皇上来了?给您请安,皇上吉祥。”

    胤禛大踏步进门,顺便将耿文华捞起来:“估摸着时间,弘昼该带着媳妇儿来请安的,既然成亲了,日后就好好办差,再不能孩子气了。因着你新婚,暂且也不用出京,正好呢,户部那边有些账目要料理,你之前曾在户部做过,现如今再去帮个忙,赶在颁金节之前,将那些账目给整理出来。”

    因为这会儿呢,秋收也快到了,颁金节前后,全国各地的税收就要送过来了。

    怎么说呢,朝廷这国库,有进就有出。

    新进京的税收,全国各地都在盯着呢。等着吧,这笔钱一到京城,地方上立马就会伸手要。

    这个说自家地盘遭灾了,那个说军营需要换武器了,也不光是地方上的,京城的官员也要伸手,这个地方需要维修了,那个政策需要银钱了。

    一个钱袋子,几乎整个朝堂都盯着,生怕自己伸手太慢,到时候这钱全给了别人,自己一文钱落不到——虽然这钱要到手也不会是落到他们自己腰包,但做官的,谁不想自己干出点儿政绩吗?没钱干啥啊?你说你是守城门的,那城门破烂成那样看不见吗?

    小到一个城门,大到一个河堤,甚至城墙,是砖瓦不要钱还是水泥不要钱?

    所以户部每年这时候都要盘账,先将去年的花销给算出来,看看国库还剩下多少,再将今年的税收给算进来,看看国库能支出多少。

    然后等各地的报表送上来,户部就要开始和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们吵架了——凭什么给这笔钱,不给你们会怎么样?

    胤禛就要做个调停的,这笔钱到底是给还是不给呢?给了修河堤的,给不给修城墙的?买了棉被的,要不要再给买长枪?

    弘昼赶紧点头应了下来:“是,儿臣明天就去户部报道。”

    胤禛点点头,对新儿媳,也没什么好叮嘱的,就让苏培盛拿来了托盘,上面放了一对儿玉佩,算是他给的见面礼。

    弘昼一成亲,耿文华就有感慨:“像是又老了许多一样。”

    岁月催人老,一转眼,她就做婆婆了。指不定一转眼,明年,她就可能做祖母了,但天杀的,她也才三十六而已,和胤禛比起来,至少还年轻的很。

    然而三十多,在这个年代,就是老婆子了。

    想一想都心痛的很,感觉自己的人生像是被偷走了一段时光。

    胤禛完全不明白耿文华在感叹什么,有些莫名其妙的安慰:“你看着也不是很老……嗯,徐娘半老?”

    耿文华一口气憋在心口,真的,要是

    不会安慰人,就别开口了好吗?你这一开口,简直就是个暴击,怎么就是徐娘半老了?就不能叫风韵犹存吗?

    算了,风韵犹存也不见得就好听了,不都是说人老了吗?

    她果断岔开了话题:“怡亲王好些了吗?”

    胤禛点头:“已经能起身行走了,这两天也回了军机处。”

    因着太医这次是冲着治愈去的,所以就强硬的要求怡亲王多休息了一段时间。以往他是止住了疼痛,能行走了,就要当差办差。现在,主要是胤禛也不给他差事办,所以硬生生在家里躺了三个月。

    正赶上他儿子成亲。

    但怡亲王也是劳碌命,闲不下来,这不,等太医一宣布可以下床走动,他立马就到宫里来了。

    胤禛这两年也是在考虑将怡亲王留在京城,摊丁入亩的事儿已经是走上正轨,并不用怡亲王亲自去盯着了。外派的差事……虽说他能信任的人不多,但也并非是一个可用之人都没有的。

    既如此,索性就将怡亲王留在京城,有什么事儿,也能和怡亲王商量一番。

    他和耿文华说这些,耿文华就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的,她说不用怡亲王,胤禛能听吗?人家兄弟情深,她只要听着就成了。

    不过胤禛又说起来另一件事儿,就是耿文华之前提到过的奴籍的事情:“两广那边可以暂且取消蜑籍。”

    蜑籍就是生活在两广,以及福建等地的渔民,说是渔民,还和寻常渔民不同。寻常渔民呢,有正常户籍,就能分地,有地就有家,除了捕捞之外,还能耕种。

    但蜑籍,是没有田地的,甚至因为户籍的缘故,不能拥有房屋。大多数的蜑籍,只能生活在船上。有些甚至没有自己的船,只能弄个甲板之类的。

    他们捕捞上来的鱼虾,需得分给衙门六成。而且,于是捞上来了好东西,比如说珍珠,就需得全给了朝廷了,自己不能私下截留。

    本身这种捕捞的收获,就不一定能维持温饱,还要上交这么多,蜑籍的百姓那日子过的就可想而知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日子过的连野人都不如。

    胤禛在福建那边走一趟,见识过,所以这事儿就一直是放在心里的。

    奴籍的事儿是不能着急的,那就暂且先解决这个蜑籍的事儿:“取消蜑籍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个分田地的事儿,正巧呢,摊丁入亩,福建那边也有不少隐藏起来的田地,将这一部分拿出来分,也还是能解决一部分问题的。”

    田地有了,那就能建房子,就能有个落脚之地。有落脚之地了,这日子,慢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