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完美耿贵妃》 120-130(第11/25页)
…
“你现在卖的书, 就是赔钱,一个月能赔多少?但你要是开图书馆,你需得有更大的房屋,有掌柜, 有伙计, 还要有桌椅茶水, 这一个月的耗费有多少?”
胤禛很耐心的让耿文华自己来算:“若是冲着用这份儿钱来填补亏空的话, 我觉得你该先仔细算算账。”
“若是不填补亏空呢?就单纯的……撒钱。”耿文华眨眨眼, 小心翼翼问道:“这事儿, 算不算收买人心?邀买名声?朝廷……”
她往胤禛身边挪一挪:“汗阿玛会不会将这事儿算在你头上?说你沽名钓誉?”
之前三阿哥好像干过类似的事儿, 就是大开门户, 广邀天下读书人, 倒不是说看书什么的, 而是一起谈书论道,但凡进京的读书人, 只要给三阿哥府上送帖子, 三阿哥都会以礼相待,十分客气。
然后,就被康熙给暗中教训了——不是喜欢谈书吗?那就去修书吧。将三阿哥往翰林院一丢, 直接分派了个任务, 这就是好几年不能出来了。
康熙是很看不上那种收买人心的事情的, 还有八阿哥, 朝上鼎鼎有名八贤王,康熙直接就当面叱骂了。
所以这个事儿, 耿文华就是想干,也得考虑一下能不能干,朝廷让不让干。她是有钱, 这笔钱能支撑她开图书馆——嗯,至少三年。但是光有钱不行啊。
胤禛停顿了片刻才说道:“难为你这次倒是先想到了这个,这图书馆,非开不可?”
耿文华眨眨眼,笑起来:“自然不是,只是我忽然想起来的一个主意,你看,这许多银子放在这里,我也发愁。怎么说呢,我有赚钱的本事,赚钱的手段,王爷也自来大方,给我的赏赐也不少。按理说呢,我是做额娘的人,该将银子攒起来给孩子们留着,可一来呢,他们也是王爷的孩子,将来王爷难不成还会亏待了他们?”
“二来呢,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他们长大了,自去谋生去,能赚得多,那就多花点儿,赚不了那么多,那就少花点儿。”耿文华笑着说到,若是自己没本书,赚也赚不来,那自己给他们留下太多,就是好事儿了吗?不,那不是好事儿,那是祸根。
这又不是现代社会,你存个基金什么的,就算保障了。这古代社会,想要谋算一笔钱,可不要太简单。
她自己昨儿富二代学不会谋生手段不要紧,反正现在的法律健全的,只要她自己不找死,任何人都害不了她。
可弘昼和塔纳不一样,他们要学不会保命的手段,那更多的银子只能是促进他们的死亡。
“所以我思来想去,都觉得,财去人安心,这银子,还是花了比较好。但我又不爱施粥这一类的,既然不能开图书馆,那我不如办慈济院?”
耿文华一拍手,觉得自己这想法简直是太好了:“朝廷的慈济院是如何的?我个人能办这样的事儿吗?若是要办,可要去找衙门?”
朝廷自然是有慈济院的,但你个人想开也可以,要不然扬州瘦马哪儿来的?不都是富商打着收养孩子的名义,挑选了底子好的女孩子,从小培养的吗?
但个人要开,耿文华本人就很不合适。
因为她有儿子。
因为胤禛现在正在夺嫡。
耿文华见胤禛摇头,也并不追问缘由,她思绪天马行空的很:“那若不然我建立个救援会,针对某一类弱势群体?就比如说,对六岁以下的孤儿,提供吃穿?”
那不还是慈济院吗?
胤禛无奈:“做善事需得量力而为,你可以问问福晋去,看福晋平日里都是做什么善事。”
什么叫量力而为呢?就比如说,那拉氏一个月出十两银子做善事,你一个侧福晋,就不能超过十两,哪怕你银子比那拉氏多,你空闲时间比 那拉氏多。
耿文华就忍不住叹气,这世道,竟然还有想花银子花不出去的?
越是如此,她越是想将这银子给花出去了,不冲别的,就想和这世道做个对。
一时半会儿也没有更好的主意,耿文华就暂且将这事儿给放下来了。不过,她倒是真的去那拉氏那边询问了,像是那拉氏这样身份的女眷,一般都是有在做善事的。
那拉氏所做的主要就是施粥,每个月初一十五,会派人往京城各处的乞丐窝,寺庙,尼姑庵等地方,派人带粮食过去煮粥。得挑选那种比较小的寺庙庵堂,距离周围村落比较近的,有时候村子里的人也会来讨一碗粥什么的。
这样的开销,一个月需得四十两银子,也就是一次二十两。二十两很多了,若是只买米,足够府里这么多人吃用一个月——府里吃的是精米,白米,可不是施粥的那种糙米,杂米。再者呢,府里白米吃的也不是很多,更多时候是吃碧粳米,珍珠米之类的,这些的话,二十两是绝对不够用的。但只买杂米,可想而知,施粥的话,得是多大的范围。
但这种事儿还不能宣扬,若不是耿文华询问,那拉氏连提都不会提,府里甚至也只李氏和宋氏两个人知道,像是进府比较晚的,钮祜禄氏等人,压根儿就不知道这些事儿。
“不能用上好的白米,否则就不一定是谁吃了。”那拉氏以为耿文华也是要施粥,特意叮嘱道:“里面可以放些尘土,草根,树叶之类的,也不用担心吃坏肚子。再者就是这地点,需得提前选了
,但是万不能提前泄露了。”
耿文华赶紧摇头:“妾身没打算去施粥,妾身就是问一问……若是妾身想给慈济院送米粮……”
那拉氏笑道:“慈济院那边呢……几乎已经被瓜分殆尽了,京城总共有三个慈济院,一个是简亲王府常年接济的,一个是八福晋常年接济的,还有一个是京中商户人家接济的。”
这个省心,只要将米粮送过去就成了。
京城女眷,谁还没个做善事的热心了?至少六成,不是施粥就是施药,不是送米粮就是送衣服——府里有多的旧衣服,扔了怪可惜的,拿出去施舍与人,也是做善事儿。
当然,施舍衣服的是比较少的,一来是主子的衣服舍不得,也不愿意给陌生人穿。二来呢,丫鬟下人的,日子过的节省,哪怕是破旧了的衣服,也能做抹布,做鞋袜,谁舍得给出去?
“那除了这些,还能做别的善事吗?”耿文华又问道,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
这些事儿,都是她不曾听说过的。
那拉氏笑道:“自然也是有的,比如说哪里遭灾了,就捐些米粮之类的。或者呢,是听说谁家有难事儿了,接济几两银子之类的,不过这种,也需得是能求到主子跟前才行。”
耿文华了然,就好像刘姥姥一样,你得先和荣国公府扯上关系,能进门才行。
这种善事怎么说呢,反正是掏钱了,解了人家难处了。
耿文华问东问西,足足问了小半个时辰,眼瞧着都快中午了,她十分感动:“福晋可真是好性子,竟是半点儿不嫌弃妾身烦人话多,无论妾身问什么,您都十分耐心,若是做先生,那可真是天底下最好的先生了。”
真的,换个老师,她这样问,指不定就要被斥责两句自己不会翻书吗?
人家那拉氏对她既没有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