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假千金与穷书生》 120-130(第1/17页)
第121章 【121】“民女小荷与卫夫人无冤无……
皇宫,太和殿。
陈不逊携大理寺众卿来找裴武帝回禀案情,并呈上了一份奏折。
会试舞弊案已经到了查无可查的地步,礼部尚书已经撞墙自尽,大理寺卿翟嘉志倒是交代了些许,但他一口咬定,背后主使就是礼部尚书,他只是从旁协助。
至于曾往信王府上报信的事,被他全部否认。
对于这样的结果,陈不逊并不满意,然而再接着拖下去,入京的学子会陆陆续续的回乡,想要再开恩科,挽回朝廷形象,只能等到明年。
一年的时间,足以让诸多学子对朝廷产生怀疑。
陈不逊只得先行结案,洗清金安府学子的冤屈,将涉事人等处置,再慢慢筹谋。
裴武帝端坐在大殿之上,翻看着奏折上的内容,时不时的问上两句。
陈不逊耐心的为他解答,直到裴武帝将奏折合上,放置一旁,意有所指的问道:“你在奏折上写,此案暂结,何谓暂结?以你陈不逊的本事,当是能查出究竟,完美结案。”
“臣不敢讲。”他道。
裴武帝轻笑一声:“你没什么不敢的,直接说便是,朕不会降罪于你。”
陈不逊抬眸对上裴武帝的视线,沉声说道:“礼部尚书虽已经撞墙自尽,可背后主使另有其人。”
“你把翟嘉志审了又审,也只审出了一个礼部尚书,其他人可没有,”裴武帝笑了下,又问,“那以你来看,背后主使当是谁?”
陈不逊平静的说道:“信王,大盛的二皇子,裴雯。”
裴武帝脸上的笑意尽皆消失,目光沉沉的盯着他,陈不逊不卑不亢的与他对视,讲出自己的缘由。
“大理寺卿翟嘉志被捕前,曾差人往信王府送信,那名小吏进去便再没出来,”陈不逊说道,“之后,不到盏茶时间,大理寺牢狱以及翟嘉志尽皆遇袭,黑衣人身份不明,疑似死士。”
“臣知这并非实据,但那名小吏的尸体或许还在信王府上,皇上可以派人去查,当然——”
陈不逊顿了下,眼底露出些许嘲讽:“皇上也可不信,但礼部尚书是谁的人,皇上心中当真没有察觉吗?”
一言落罢,裴武帝的脸色已经黑沉如水。
“此案已结,会试舞弊案到底为止,”裴武帝盯着陈不逊,“倘再查下去,怕是会引出歹意,借你之手铲除异己。”
陈不逊心底止不住发笑,他当然明白裴武帝说的是谁,能够借他之手铲除异己的,整个大盛朝也只有裴牧一人。
天家无父子,皇室皆君臣。
“请皇上放心,”陈不逊对上他的视线,“不论是臣,还是三殿下,绝不会将科举取士视作玩笑,更不会借此结党营私。”
说罢,不等裴武帝开口,他便识趣的请辞。
裴武帝发火不得,胸口像是被堵了一块大石头,他连奏折都无心再批,起身赶往后宫。
大监连忙派人前去传信,请云嫔做好准备。
自从云嫔进了后宫,裴武帝很是得了一番意趣,但凡往后宫去,必定在她这儿歇脚。
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专宠。
赵晴云的风头一时无两,她起初虽不愿入宫,伺候一个糟老头子,可在得了裴武帝多番赏赐以及恩宠后,她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下。
入宫后她才知晓,宫中贵人的生活有多奢侈,虽不能外出,可天下的山珍海味、绫罗珍玩,全都先送到她这儿,哪怕是曾经独宠多年的如贵妃,也要在她之后。
赵晴云心中不免得意,对裴武帝也多花了几分心思。
收到大监传来的信儿,赵晴云匆忙梳洗装扮,穿的是千两银子一匹的流光锦,戴的是价值连城的翡翠头面,越发衬得她娇嫩可人。
裴武帝瞧见她这幅模样,心情不由得大好,上前帮她正了正头上的玉钗,笑道:“婵儿这身装扮,甚好。”
婵儿,又是婵儿。
赵晴云拧了下眉,又很快舒展,她虽不知婵儿是谁,可在裴武帝临幸她当晚,唤得也是婵儿。
她问过宫里伺候的嬷嬷,后宫里可有一位娘娘唤做婵儿,嬷嬷说没有。
那婵儿究竟是谁?
赵晴云心中存着几分不适,可她很清楚,眼下并不是她能肆意盘问的时候。
“皇上脸色这般差,臣妾倒想知道,究竟是哪个大臣胆敢惹皇上您生气?”
裴武帝冷哼一声:“还有谁,自然是陈家那个臭小子。”
赵晴云心中讶异,试探道:“可是陈不逊陈县令?”
京城数得上的陈家只有一个,那便是当朝祭酒,陈祭酒家风极好,只有一个独子,正是当初被发配在兹阳做县令的陈不逊。
陈不逊竟然入京了?难道是为了会试舞弊案?!
赵晴云这般想着便问了出来,裴武帝虽有些不愉,但到底是自己的心头好,年纪又小,便也随口答了两句。
听到会试舞弊案已结,金安府举子恢复清白,赵晴云的心头竟十分复杂。
她不相信宋柏轩会舞弊,可看到他如此容易的洗去罪名,即将平步青云,她又十分不甘。
跟在宋柏轩身边的十几年,她过得都是苦日子,虽不是食不果腹,却也难品肉味,可换成了宋蕴,凭什么她连半点苦都吃不上。
是以在裴武帝说罢,赵晴云温言软语安慰他一番,又道:“陈大人如此草率的结案,想来那番话也是胡说的,信王人品厚重,绝不是那等阴险狠辣之徒。”
裴武帝意外的看她一眼:“信王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
赵晴云道:“说来也巧,当年臣妾阴差阳错回京认父母,也是托了信王殿下的福,若非他给臣妾帮忙,入京之路千里迢迢,恐怕早已死在途中。”
裴武帝没想到他们之间还有这一层关系,可赵晴云原本生活在兹阳县,甚至是更为偏远的慈水村,信王怎么会跑到哪儿去?
“朕记得,你以前脸上有块胎记。”裴武帝问道。
赵晴云摸了摸光润如玉的脸颊,脸上的笑意浓郁:“是神医帮臣妾祛除了,虽然狠狠吃了番苦头,可到底祛除干净了,父亲与母亲待我,甚是亲厚。”
裴武帝若有所思的收回视线。
当年之事,甚为隐秘,裴雯应当并不知晓,更不会利用赵晴云来布局。
裴武帝没拖太久便将案情昭告天下,还金安府举子清白,并让人重新张贴了再开恩科的告示。
念及天下学子艰辛,路途奔波花费甚多,裴武帝特意将恩科设在五月,在此期间,异地举子们在京城的食宿,皆可凭借浮票去贡院领取一定数额的银两。
此举一出,京城的举子们欣喜若狂,全都耐心等待着五月会试重启。
舞弊案牵涉的官员太多,朝中出现了不少空缺,裴武帝提拔了一批官员,仍是填不满,他又不愿白白让权给京城世家,只得从此次会试中选取人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