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被秦始皇朝臣听到心声后》 120-130(第10/19页)
时,在此地种了许多花椒、姜等驱寒之物。此次坐镇两郡,我也让人陆续将花椒、干姜大量送到东郡之中了。”
她正色道:“我有一件事情,需要两位郡守同蒙将军替我去办。”
蒙恬、萧何、周勃一听,立即拱手道:“臣等愿为殿下效死!”
“倒也不用效死,只是辛苦一些,你们可能要吃好多嘴寒风。”
萧何朗笑:“这倒是不怕,微臣耐冻。”
蒙恬、周勃也点头:“我们也耐寒呢。”
“那就好。”赵瑶君心情轻松了许多,她看向蒙恬:“蒙将军见过徐长龄带着人造过火炕,我记得你甚至还亲手尝试做成功过。这一回,我希望你能带着些将士、挑选点身体稍微强健点的黔首,一块儿为东郡、砀郡建火炕。”
蒙恬眼睛一亮:“这臣前两日也想到了,这天气虽然不好,但天气干燥,风大无雪,那泥胚子露天风干也容易。只是天气太冷,如此还发役夫,只怕黔首们身体扛不住。”
赵瑶君:“所以我才让人送来许多花椒、干姜让你们萧郡守、周郡守分一分,熬制成姜汤热饮,分给每日让做工的士兵、役夫饮下再做工。另外只要是选上的役夫,还发他们一人一件衣裳,每日做工结束,还能端一海碗姜汤热饮回家,也给家人喝。”
赵瑶君:“我那些花椒、姜也是在库房里存了两三年的,数量极其庞大,等火炕造好后,可以在城门郊区处搭了棚子,施舍热饮,好让百姓们出门寻柴火喝上一碗,快回来时也喝上一碗,让他们不被冻死在路上。”
萧何和周勃听得动容:“殿下用心了。”
旁的人若发役夫,哪里管得上黔首冷暖饥饿,唯独他们大秦的公主殿下,考虑甚多,用心无比,让他们不禁心生敬佩。
赵瑶君苦笑,她捧住茶杯,垂下眼遮住眼中的遗憾和无奈。
“我这也是没有办法了,这大冷天的,若是只让黔首呆在家中,待粮食柴火耗尽,那些体弱年老的人、稚弱的小儿、体弱的女子,日日下去也不过是一个冻死罢了。有这姜汤热饮,外出做工也艰难,但烧起火炕那日,说不定情况就好得多了。”
她看着杯中热茶渐渐变凉,心里不是不遗憾。
因为赵瑶君明明有更好的办法,却受限于如今水源珍贵,不能随意浪费使用水的现实之中。
她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不得不顾全大局。
赵瑶君叹息:【可惜,魏国这地方大多处在后世河南一带,地下藏的煤矿很多。但是时机不合适,现在直接开采煤矿,黔首们耗时耗力不说,那煤矿也不能直接使用,需要水洗一道煤矿清除杂质,提高利用率才好,可现在最缺的还是水。】
【总之,采矿一事,可能要等待下雨之时了。】
萧何、韩信、蒙恬几人听着赵瑶君的心声,虽然他们不知何为煤矿,但想来也是一个好物。不过就算是不能采到此物,殿下方才说的法子,他们也觉得不错。
总比坐以待毙好得太多了。
两腿不能起身,躺在床上的云其实听不太懂赵瑶君的话。
可她也明白这个秦国的公主,不仅没有放弃两郡黔首,任由他们在冷天自生自灭,反而想出了别的办法,叫来了三个大官去办事。
她小心仔细的看了看那三个大官明显轻松下来的表情,感觉这个秦国公主的提议,应该能成吧。
云想着想着,她本来已经绝望的心情,被神色笃定轻松的几人感染,瞬时轻松平和了很多。
第126章
午时,日光白惨惨的洒了下来,不仅没让人感到温暖,反而让人浑身冷得发抖,说话时的白气儿肉眼都可以见到。
郡县府中的衙役早已根据郡守下发的命令,征到了年满二十岁及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劳力,令其午时聚集在城门口。
早已因天寒地冻躲在家中的黔首,今日被迫大冷天出门,他们心中不是没有怨气的。
东郡、砀郡的劳力都在往各郡的城门口赶去。
一阵冷风吹来,带着森森寒意,即便是铁打的汉子也被冷得打了个几个哆嗦,一个连一个的喷嚏震天响。
东郡西边何家堆。
何天、何地两兄弟在寒风中艰难前行。
他们衣衫单薄褴褛,刺骨的风像是剔骨刀一般,直直的往他们两兄弟身上剜去,让他们脸颊通红,鼻头发红,嘴巴干裂,连话都说不利索。
何天越发用双手环紧身子,他牙齿发抖,脸上满是抱怨和气愤。
“照我说,这个什么大秦的公主,都说她是个爱民心善的神使。但在我看来,其实她还不如咱们原先的大王呢!她这大冷天的突然发徭役,不知还要死多少人!”
何地忙四周看了看,越发压低了声线:“阿兄慎言吧!”
这秦国来的大兵就跟守门忠犬一样的,无论他们公主说什么,他们都完全听从,半点也不反抗,甚至心里也没半点不愿。
若是听见谁说他们公主的坏话,他们指不定当场暴怒。
何天听了弟弟这话,越发觉得气闷。
他一边吃冷风,一边粗。喘几声,骂了几句脏话:“娘的!这大冷天的!偏要叫乃翁出来,若是冻死了,乃翁死也要去找那个秦国公主寻仇!秦人,惯会欺辱他国之人!如今逼走大王,还让我们大冷天来卖命,简直无耻至极!”
何地见兄长声音越来越打,他当即顾不得寒冷,伸出手来死死捂住何天的嘴:“阿兄,我求你别说了,我不想那么早死!”
其实他心里也是赞同阿兄所言的。
魏王之前跟着秦国的措施防灾,为魏国黔首保住了将近一半的粮食。他今岁因灾情,跟着秦国一样,力排众议免了黔首的赋税。
所以魏王假在民间,更是得了黔首的心。
后来流民兵四起,对魏国粮食虎视眈眈。魏国国小民弱,魏王假迫于灭国形势,主动将魏国献给秦国,并对黔首告知原因,又动情的阐述了自己的愧疚和不得已。
黔首看不清形式,听了魏王假不断自责之语,无奈之情,便认为是秦国逼迫,魏王假才放弃了王位,不战而降。
这让本来就对秦国有些不满的魏国黔首,更是生了怨恨。加上如今大冷天的,自己还要被迫出门做事,他们心里更是敢怒不敢言。
何地真怕兄长因口无遮拦而掉了脑袋,捂了他的嘴快步走了一阵,才发现他们已经走到了城门口。
城门口汇聚了郡中许多壮年的劳力,众人茫然看着城门口放置的三口大锅。
那三口大锅,每口都足有成年男子双臂张开环住的大小。此刻锅中满满当当的,不知煮着什么东西。只见褐色的液体正咕嘟嘟的冒着泡,冒着一股股热乎乎的白气,同时还散发出一股辛辣刺鼻,浓郁无比的味道。
大锅后面,放了许多件麻布做成的衣裳,整整齐齐的叠在一旁。衣裳前边还有铁、铜做成的工具,竹子编好的簸箕、箩筐。
秦国那些高大威猛的将士守在旁边,双目如电般看着城门口的黔首们,大锅炉边也有膳夫在一旁守候,时不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