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古人直播武则天登基: 60-66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给古人直播武则天登基》 60-66(第2/9页)



    还是一个联结武氏和李氏的工具呢?

    因为明堂发誓的时候,太平公主和武攸暨这对夫妻都出席了这场誓言活动。

    太平公主在明堂发誓时,到底代表哪一方呢?

    李家的公主?武家的媳妇?又或者两者兼有之?】

    唐高宗时

    “肯定是李家的公主!”李治想当然的以为,“到底还是我的女儿,是李家的好孩子。”

    他心里十分高兴,随即让人开内库,要取金银财宝赏赐给女儿。

    武媚娘心里冷笑,自己的女儿自己清楚,太平现在知道了自己以后会被小儿子李旦家杀掉,她还会无动于衷,再替别人作嫁衣吗?

    唐中宗时,镇国公主府上

    太平公主几不可闻地发出一声自嘲的笑声,天幕又让她想起了当日发誓的情景。

    想想日后发生的事,她心里生出一丝埋怨来,阿娘啊阿娘,你害的我好苦。

    这种口头约定有什么意义呢?恐怕只有她当真了吧。

    武三思活着的时候,三哥李显放任武三思父子作威作福,排斥李家宗室,他们狂妄的行为又招来祸端,李重俊杀了武三思父子。

    等到后来四哥李旦当上皇帝,又下令毁掉武三思坟墓。

    当日在明堂的誓言,能有几个人记得呢?

    就连她……也快忘了。

    另一边,武攸暨的住处,武攸暨沉默不语的看着天幕。

    作为当时血色婚礼的另一方,他这些年丝毫不在人前表现埋怨。

    他死了妻子,公主死了丈夫,不过都是两个皇权下的牺牲品罢了。

    则天陛下一边利用武家,一边也防备武家。

    武承嗣、武三思的的野心陛下会看不出来?

    只好选了他这个倒霉蛋,看中他不主动惹事的温厚性子,还杀了他的妻子,武攸暨觉得这是在给武家警告。

    待听到“联结武氏和李氏的工具”时,武攸暨沉默的面庞泛起波澜,露出不满,他这就不认同了。

    武家势力不容小觑,只会成功公主的助力。

    武承嗣、武三思还活着的情况就不提了,但如今这两人都死了啊!

    他武攸暨出面收拢剩下的武家势力,只有给公主加分的事,是决不可能拖后腿的。

    【总的来说,武周时期史书记载的太平公主还是比较沉稳谨慎的,但到了中宗、睿宗、以及先天政变前的太平公主,则开始孤注一掷的夺权。

    李显当皇帝时,太平公主的记载不多,史书叙述较多的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策划唐隆政变这件事。

    唐隆政变,是她在中宗一朝,李显死后,最重要的权谋。

    但从事后论功行赏看,太平公主赢得不多,最大的赢家还是李旦和李隆基两父子。

    对李旦,那是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来,儿子和妹妹给自己挣来个皇位。

    对李隆基,太平公主那真是他的大贵人,一起合作政变让排行老三的李隆基越过兄长当上太子。

    等李隆基当上太子,太平公主的步步紧逼,更是变相帮李隆基聚集了一批拥护者。】

    太平公主脸色一白,她的步步紧逼,帮李隆基变相聚集拥护者?

    第62章 第 62 章

    唐中宗时, 相王府上

    李旦和李隆基此时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

    “皇位天上来”这句话的含金量实在是太大了,李旦心情有几分复杂,尤其是想到未来的自己有可能已经坐在皇位上, 就更难受了。

    李隆基猛拍了一下额头,天幕这样说出来有什么意思,姑母只要不是不图回报的大好人, 都不会再没有顾及的帮他了。

    【唐隆政变, 太平公主出力仅次于李隆基, 但得到的回报完全不够, 与付出不成正比,甚至是损兵折将的惨败。

    首先是同盟兼至交好友的上官婉儿,她提供了一份遗诏,给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政变提供了史书上最合理的理由, 即韦后篡改遗诏, 动摇社稷, 图谋不轨。

    另外, 在政变当晚, 还有一道出自幼帝李重茂口,很可能是上官婉儿执笔的诏书, 直接盖章肯定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行为的正确性。

    但是,上官婉儿却被李隆基杀死在了政变当晚。

    其次, 是太平公主派出去参加政变,后来投靠李隆基的薛崇简,薛崇简当时任卫尉卿,卫尉寺的最高长官。

    卫尉寺管武器制造和储存, 以及宫廷守卫。

    直白地说,薛崇简在政变当晚就是提供武器, 外加杀进皇宫带路的。

    那么背叛母亲投靠表哥的薛崇简结局怎样呢?

    他在史书上的结局很好,是“特赐李姓,官爵如故”,但是,墓志铭出来后,薛崇简是被贬出京,客死异乡。

    薛崇简糊涂啊,不跟着你母亲太平公主,反而投诚表兄弟李隆基,你以为李隆基就会接纳你吗?——一个连母亲都背叛的人,谁敢用?

    最后,再猜测一个隐藏人物,宫苑总监钟绍京,钟绍京的廨舍位置很好,就在玄武门不远处,李隆基把他家当做政变当晚的指挥部。

    钟绍京是管宫廷园林花草的,他也熟悉皇宫路线,自己还带了二百多工匠和李隆基一起杀进皇宫。

    按史书上说,钟绍京一直是李隆基的人,但一副拍卖价2200万元的《出师颂》上,同时出现了他和太平公主的印章,让人不得不猜测这幅画是如何从太平公主手上到钟绍京手上的。】

    唐中宗时期

    太平公主仔细听着每一个字,婉儿的死让她追悔莫及,崇简的选择让她寒心,钟绍京……

    钟绍京?

    太平公主有些疑惑,钟绍京到底是属于哪方的人?

    她随即翻开婉儿手侧的唐史,很快理清钟绍京的任职轨迹。

    从钟绍京任职轨迹看,他在唐隆政变后,被李隆基大封特封,官拜中书令,封越国公,但很快被李旦贬出去。

    李隆基当皇帝后又召回来,但没多久又被贬黜外地,这之后李隆基仿佛就忘了这个人。

    直到开元十五年,钟绍京哭着哀求李隆基,言辞提到当年政变之事,李隆基感念旧情,才让钟绍京留在了京城当官,安享晚年。

    太平公主又想起《出师颂》是她从宫中府库得来的,此前一直在宫中。

    如果是先天政变她失败后画作流落出去,钟绍京那时根本不在长安,不可能是那个时间。

    另,钟绍京此人承袭家中书法,写的一手好字,酷爱收藏,确实有可能是唐隆政变前,她拿这副画让崇简结交钟绍京。

    如果钟绍京真是自己拉拢来的,他后来坚定投靠李隆基,可真是……

    太平公主长叹一口气,人心易变。

    中宗时,皇宫里

    李显写下天幕说的这几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