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古人直播武则天登基: 50-6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给古人直播武则天登基》 50-60(第3/15页)

婉儿,天幕可是在夸你呢,”武曌含笑道,“四大才女,你也占了一个名额。”

    上官婉儿心情激动,回禀道,“实在没想到天幕会如此盛赞臣。”

    美貌、才华、实权,她都没想到自己能这么厉害。

    还有,皇家高级打工人为何意?

    一旁的御正库狄氏,李氏、裴氏、颜真定,齐齐看向上官婉儿,她们女官中也有人被天幕提起了,与有荣焉!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在历史上的形象却矛盾重重,相差极大。

    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正史中,她搅弄权势,和韦武集团沆瀣一气。

    但同时代的文人张说、武平一,对她的评价却很好,肯定了她的辅佐之功,文学之才。

    当然,有人说个人品质不等于才华,私德和能力无关。

    但上官婉儿的墓志铭出土后,完全颠覆了史书所言,原来她不是韦后一党,原来她和太平公主的关系才最好,“千年万岁,椒花颂声”,婉平是真的!

    到底哪个才是上官婉儿真实的一面?下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她身上那些故事。】

    唐中宗时期,镇国公主府

    太平公主第一次失控,婉儿的墓志铭?

    婉儿的墓被挖了?后世人真的是……

    虽说百年后的事情管不了,但人的死后安宁真的很重要啊。

    而且,婉儿她当然不会是韦皇后一党,她和婉儿一块玩的时候,韦皇后还远在房州呢。她和婉儿还在神龙政变中有过命的交情,婉儿从来都是她的人。

    上官婉儿听见自己的墓志铭出土,手一抖,打翻了眼前的茶杯。

    老实说,她心里松了一口气,唐史中把她写的很不堪,且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后事都是草草了事,她以为自己会连个坟都没有。

    虽然坟被挖,但却得到了正名,也是福祸相依了。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齐齐惊讶,天幕上来就是把人夸一顿,而后还提到了太平公主,“婉平”是什么?“千年万岁,椒花颂声”听起来像墓志铭并序里的悼词。

    怎么,这两个人还能埋一起不成?

    【先看一个问题:武则天杀上官仪,上官婉儿却甘心在家族仇人武则天手底下做事?

    上官仪父子死亡后,家口籍没,婉儿刚出生就随其母配入掖庭,从宰相孙女跌落为罪臣之后,在掖庭为奴为婢。

    只看事情的最终结果,婉儿人生前十四载的苦难,确实由上官仪之死而起,而上官仪的死,在史书上又和武则天脱不开干系。

    说武则天是婉儿的家族仇人,也不是毫无根据。

    但是,杀上官仪的真的是武则天吗?

    《旧唐书》说:仪颇恃才任势,故为当代所嫉。简单点说,就是上官仪仗着自己的才华和权势行事张狂,引得当时的人都嫉妒他。

    也确实有人出手了,许敬宗就构陷了上官仪谋反。】

    唐高宗时,公元664年

    上官仪和儿子儿媳一起坐在院落中看天幕,儿媳怀里抱着孙女。

    按照天幕所说,他们全家马上就要遭难,所以几人都认真看着天幕,期望能从中知道遭难的来龙去脉,好避免大祸临头。

    听到别人嫉妒他,上官仪心里惊讶,同僚都嫉妒他?

    他想了下自己的平日行事,政见不合是正常且常有的事情,再就是讨论诗文的时候,争执最激烈。

    他同僚都这么小气?

    应该……不会吧,总觉的事情没这么简单。

    【而《新唐书》中,说是“李治想要废后,结果被武则天发现质问,李治甩锅上官仪‘是皆仪教我’。

    所以,上官仪的死亡,第一责任人应该是李治,其次是上官仪自己结下的仇家,最后是武则天。

    上官婉儿和武则天之间,没有那么尖锐不死不休的仇恨。】

    唐高宗时,公元664年

    “伴君如伴虎,”上官仪仰天长叹。

    果然,他就说只凭同僚嫉妒,怎么自己就被整死了。说到底,这件事真正做决定的还是圣人。

    圣人啊圣人,您面对您皇后的质问,为何要把责任都推到我身上。

    你们夫妻和好如初,我一人背锅全家祭天,还让不让人做官了。

    【上官仪父子死的不值,婉儿的母亲郑氏面对的境况也很糟糕。

    郑氏出自荥阳郑氏,是真正的豪门望族,论门第比上官家厉害多了。她从高门贵女变为掖庭罪奴,相比年幼不知事的婉儿,这是真的一朝从天际跌落泥地。

    十四年的掖庭生活,其中的辛苦我们不得而知,但看婉儿十四岁时,凭才艺博得武则天赏识,其母郑氏功不可没。】

    西汉

    吕雉生出一丝佩服,地位和生活的巨大落差很容易击垮一个人。

    郑氏没有自怨自艾,还能教出一个好女儿,是真的不容易。

    唐中宗时期

    婉儿的外宅中,郑氏很诧异天幕能提起她,那些年生活虽然苦,但都熬过来了,她早已看淡丈夫和岳丈的死。

    福祸相依,掖庭是婉儿的起点,但不会是婉儿的终点。

    天实启之,故毁家而资国,运将兴也,故成德而受任,婉儿从宰相的孙女,变成了自己就是宰相。

    【讲讲婉儿的才女身份。

    虽然她巾帼宰相的身份更出名,但不要忘了,婉儿最初能得到武则天的赏识,是靠才华。

    上官婉儿的诗作不多,毕竟写诗只是副业,主业是搞政治。

    不过,虽然她本人写诗少,但她干的是裁判的活,含金量更高!】

    唐中宗时

    太平公主眼眸一亮,饶有兴趣地看着天幕,把天幕上婉儿的脸自动换成自己身边人的,婉儿评诗的那日她不在,如今看天幕演绎的场景,正好补上缺憾。

    第53章 第 53 章

    【最风光无限的时刻, 当属婉儿在昆明池畔的彩楼评诗。

    当时,李显让百官做文章记录昆明池景色,待众人做好文章后, 上官婉儿高坐在彩楼上,一目十行阅览。

    彩楼下,做了诗的大臣们翘首以盼, 瞩目相望, 面上一片淡然, 实则心里都在期待自己的诗作名次。

    须臾间, 纸落如飞,众人纷纷捡起来,认领各自的诗文,有叹气的, 有失落的, 有一笑了之的。

    直到到最后剩下沈、宋两首诗, 众人都一起紧张起来, 小声猜着谁会是第一名。

    “是沈诗!”

    “不, 是宋诗!”

    上官婉儿思考片刻,又扔下一张, 只留下宋诗,以“宋诗”末句更加健举为判定缘由, 定下第一名为宋诗,众人诚服。】

    唐中宗时期,镇国公主府上

    太平公主看得津津有味,后世人太会演绎了, 居然能把这场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