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古人直播武则天登基: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给古人直播武则天登基》 30-40(第8/15页)

诛杀,其弟赞婆率部降周。凉州屯田期间,所得粮可支用数十年。

    李多祚屡次平乱,军功卓著。

    还有唐休璟洪源谷之战六战六捷。

    尤其是收复安西四镇后,武则天驳回了狄仁杰罢四镇的建议,采取崔融的上书,保留四镇,巩固了大唐对西域的统治,保持丝绸之路畅通。

    在大唐将领青黄不接,外族将领强盛时,武则天还创设武举选拔将才,使武举也成为科举的一部分。

    武周治下的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更是让疆域版图在西部到达了波斯湾。

    但人心反复,后突厥时降时叛,契丹搞出了营州之乱。

    后突厥,也叫东突厥,一直就不太安分,有机会就叛乱,被讨伐时觉得打不过就归顺。

    698年后突厥请求和亲时,武则天直接派了侄子武延秀过去,自古以来都是嫁公主,武则天开先例,送了个郡王过去。

    后面双方多次较量,703年时,默啜来请和,自此武则天在时,两方一直和平。】

    武周

    听到后面突厥的时叛时降,武曌叹了一口气,雉奴在时,派遣裴行俭讨伐突厥,裴行俭使用反间计降服突厥,率突厥首领归降。

    但裴炎嫉妒裴行俭的功劳,唆使李治杀了阿史那伏念等西突厥降将54人。

    杀了降将,气得裴行俭都称病不出,此事了激起突厥人的反叛之心,打击了他们再投降的心。

    次年,突厥余党聚众反叛,建立后突厥,连年侵犯大唐边疆,李治也只能是让程务庭防守。

    后突厥的问题确实不好处理。

    【再说营州之乱,695年,契丹酋长李尽忠,和其兄孙万荣发动叛乱,举兵南下。

    武则天一气之下,给俩人改名为李尽灭,孙万斩。

    随后立即调兵遣将,用了一年多时间,才将叛乱平定。

    平乱军队中的武家人表现奇差,武则天好心给他们立功的机会,结果武家人没一个能抓住机会的。

    平乱前期,唐军中计,贪功冒进,全军覆没。大奖王孝杰未等到主力支援,寡不敌众,最终战死。

    武懿宗胆小怕死,耽误战事,战后又滥杀投降的军民,其他武氏诸人也表现平平,全都不顶用。】

    武周

    “废物!”武曌愤恨地骂了一声,有些人给机会都不中用。

    武氏子弟助她登基是有功,但不堪大用,这次正好有机会堵住他们某些人的小心思。

    武承嗣和武三思手心冒汗,他们完了,所有谋划都要落空了。

    生气归生气,武曌也思虑起以后的计划来,天幕把营州之乱提出来说,想必日后的影响一定很不好,她必须要谨慎应对,早做准备。

    【对突厥和契丹的战争背后,有武周的立储之争,还有武则天以女子身份掌权必须要先安定内部,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处理外部的问题上。

    但不管怎样,武则天担得起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八个字。】

    大唐

    李世民不是滋味,也不是很想认可这句话,都篡了他大唐的江山,谈什么上承贞观。

    但这个女人在一些决策上又继承他的思路,不能全然否定。

    李隆基心里有几分赞同,但不多,祖母对人才很看重,他朝中有不少大臣,还是祖母一朝发掘提拔的。

    大秦

    嬴政在心里感慨了一下,李治这小子挺幸运啊,他爹既给他留下了长孙无忌这样的能臣辅佐,又留下武则天这样的女人帮助他夺权、处理政事。

    他如果能给扶苏找到这样的辅佐人才,大秦应当不会二世而亡了吧!

    当然,前提是有人不篡位。

    前两天,沛县县令压来了刘邦一伙造反贼人,蒙毅也找到了韩信等人,王离俘虏了项氏叔侄。

    干脆试试把这些人招安,让他们为大秦效力,只要他还在,量这些人也不敢造反。

    嬴政已经想好了几十处使用他们出力的地方,他实在太缺人了。

    【接下来讲讲武则天的黑点。

    杀子杀女,骨醉王萧,是人性的扭曲,还是恶意的抹黑!】

    第36章 第 36 章

    武周

    杀子杀女四个字让人浮想联翩。

    武承嗣和武三思齐齐看向李旦和太平公主, 眼里漏出精光,是他们想的那样吧?

    太平公主袖子下的双手紧紧攥住,阿娘就她一个女儿, 这个杀女应该不是指她。

    李旦低着头,想起李显被接回来立为了太子,那他作为皇嗣, 又有何结局呢?

    察觉到四个人之间的气氛, 武则天一挥袖子, 厉声道:“朕还不至于杀子杀女!”

    “庐陵王去往房州, 朕在生活住所、陪侍随从上,也从未苛待于他。”

    北宋

    刘娥疑惑了,她读的史书上,没有写武则天做了杀子杀女的事情, 这些流言是哪里的。

    赵书灵解惑道:“我知道一二, 就属大宋最喜欢黑武则天了, 在正史里夹带私货, 一点都没有史学家的严谨。”

    赵祯听出不对劲, 哪部正史黑了武则天,他好像也没读到过, 于是问,“妹妹读的哪本书?”

    “当然是……”赵书灵想回答当然是《新唐书》, 但急忙打住,差点咬掉舌头。

    好险,她差点忘了,《新唐书》是仁宗后面下令修的, 现在还没有呢。

    赵书灵干笑两声,找补道:“我也忘了, 就是粗略读了下,没注意书名。”

    这拙劣的借口,刘娥实在看不下去,如果天幕稍后说了史料来源,有心人细细深究,赵书灵的借口就漏洞百出。

    她说道:“惠国公主这些天在我宫里,翻看了从天幕商城中购买的史书,应该是那时记下的。”

    “是的是的,我想起来了,”赵书灵忙不迭承认,感激的看向刘娥,差点又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她还是少说话吧。

    赵祯点点头表示知道,似乎是相信了。

    【疑案一:毒杀长子李弘。

    李弘以仁孝出名,读书时觉得《春秋》太过残忍,于是改学《礼记》。

    该说不说,李唐都是竞争上岗,李弘早死一点没看到后来的皇位争夺战,也是幸运的。

    武周前后的大唐政变可激烈了,算上神龙政变,八年时间里发生四场政变,武三思死,李显一家全死,上官婉儿死,太平公主死。

    为了皇位,争的头破血流,哪有什么亲情可言。】

    武周

    被点到名字的人心里打翻了五味瓶,突然得知死讯该怎么办?

    武三思在心里暗骂,一定是李家人干的!不是李家人,他就不姓武。

    上官婉儿手里的笔掉到地上,弄脏了裙摆,一瞬的惊慌过后,她捡起笔继续记录天幕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