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历史直播]: 12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历史直播]》 120-140(第5/27页)

不是它的文采, 是诗中对普通百姓的描述与怜悯, 是希望上位者能够多为艰难求生的百姓们想一想。

    赵德芳也说:“我喜欢读白乐天的诗,好记好读,杜工部的……我也不太能读进去。”

    赵匡胤道:“喜欢哪位的诗作,都是随性之事, 不可强求, 也不要用壳子套住自?己?。只是不可自?己?不喜欢的便?不读不看。读书就与当皇帝是一样的,兼听?才明, 偏信则暗。”

    赵匡胤自?己?十分爱读书,便?希望两个儿子也能够多?读书, 多?从书中学到东西。

    “是,父皇。”兄弟两老?实?受教。

    赵匡胤叹道:“若是天?下读书人, 多?些像杜工部那般,心中装着家?国, 装着天?下的, 就?好了。”

    赵德昭无奈道:“正因为杜工部这份心十分难得, 才能成为诗圣罢?才学可以习得,品性却难以培养。”

    赵匡胤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无话可说。

    朱元璋一边听?着天?幕放的朗诵,一边点头道:“杜工部这诗确实?写得好, 只是当初我年纪小的时候,那些蒙元的官吏, 比诗中的还要凶神恶煞。天?幕说,那些抓壮丁的小吏是被上头压迫着干得,可在蒙元的时候,这等小吏都是蒙古人,对汉人是毫无怜悯之心的。”

    《石壕吏》中,小吏带走了老?妇,但留下了年轻的母亲和幼儿,若是换做元后期,不仅一老?一少两个妇人都要被抓,连那个逾墙走的老?翁估计也会被抓回来,至于幼儿,直接饿死在家?里了。

    朱棣见朱元璋心情好了一些,忙顺毛捋道:“父皇与天?下群豪奋起,创下了大明这份基业,那样?的事儿就?不会有了罢?”

    朱元璋被儿子捧了捧,心情确实?好了许多?,笑了起来,没一会儿便?收敛了笑容,道:“老?四啊,事情没这般简单的。我虽已坐皇位二十多?年了,可也知?道,越是民间越是穷苦的地界,这种?事越难根除。我没做完做好的事,以后你也要好好去做,替我做好做完啊!”

    这话像是安排后事似的,朱棣顿时眼眶微微泛红:“父皇……”

    “好了,别露出?这种?哭皮脸,老?子不爱看。你生下来后没过过我那种?苦日子,也没机会过了,所以就?按照天?幕说的,多?读读《三吏》《三别》,想想我给你说过的普通百姓的日子,过的是个什么样?子,也好时时刻刻记着,做皇帝是闲不下来的,事情是做不完的。”

    朱棣深深拜下:“是,父皇!”

    《三吏》《三别》玄烨当然读过,只是这次听?到天?幕的解说,又有了许多?新的感受。他?们满清皇帝学习,都是要找汉人大儒来教,大儒们不敢讲这些讲太深太细,怕觉得是映射满清像外族人安禄山一样?,给汉人带来了如此痛苦。

    如今听?着天?幕,将这些都给说破了,玄烨顿时感觉自?己?被指桑骂槐了一样?。

    嬴政和刘彻听?到天?幕的朗诵时,不约而同的闭上了眼睛,只让那些诗句,一字一句地进了耳朵,从而进了心里。

    待朗诵完毕后,乐曲悠扬时,嬴政缓缓地睁开了眼睛,那双总是精光四射的双目,此时饱含着悲怜与伤恸,“这诗,写的不仅是安史之乱,不仅是大唐王朝,也是七国争雄时的百姓,是大秦治下的百姓啊!”

    除了抓兵丁,还有服徭役,年年还有税收,哪一项不是压在百姓身上的大山呢?

    杜甫还只是写了有叛乱时,抓壮丁服兵役一事,还没写其他?的事。

    若说,之前的于谦利用京师百姓的力量抗击蒙古也先、岳飞依靠民间力量战无不胜的事,让嬴政开始注意到百姓生民之力,这次的《三吏》《三别》却是触动了这位第一帝王。他?有自?己?的宏大志向,有一统天?下后,收归万民之心的谋划,可他?还未曾如此认真细致地观察过,百姓万民的生活与痛苦。

    刘彻被诗中描绘的凄惨事迹情形与心情震动的同时,突然也明白了,底下的人骂自?己?“穷兵黩武”,并非只是简单地想找个理?由劝谏自?己?,也不是想给自?己?扣个罪名,是打仗真的损伤民力与民心。

    《三吏》《三别》中的情形,何止是发生在安史之乱时,千千万万的家?庭中,也发生在他?大汉时,发生在他?刘彻的治下。

    两位雄才伟略的帝王,突然被天?幕引导注意到,天?下千千万万个普通百姓的生活,也被那种?情形击中了内心少有的柔软之处,不由得思考己?身,一心只为心中所念所想而做,不顾底层生民的利益,可是一条完全对的道路?

    这几首诗,对帝王们的冲击属实?不小,特别是在天?幕解读了一段以后,诗句中描绘的事,仿若发生在他?们的眼前。

    李世民不仅是深受震动,心中悲怆,还有怒气又升起来了。

    若说潼关之败与土木堡之变,有异曲同工之处,都让二十万大军枉送了性命,但这安史之乱时的悲惨情形,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大明虽有土木堡之变,可京师保卫战时,普通百姓依旧愿配合朝廷与官府,与入侵者打一仗。可安史之乱呢?乱了八年啊!明面上是大唐国力不够,军队不够强,可不也说明,这个朝廷已经不那么得民心了吗?

    李世民想起自?己?曾教导后辈:“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推而为主,无道则弃而不用”“朕每一食,则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可是后辈呢!听?进去了几个字?!都把他?的话当耳旁风呢!

    特别是这个李隆基,闹到安史之乱这个地步,弄得民不聊生,烽烟四起,足足折磨了这天?下八年时间,还不因为他?都逆着自?己?来?!李隆基什么都和自?己?对着干,怕天?生就?个叛逆吧!

    李世民心中杀意蠢蠢欲动,要不是自?己?在李隆基这个皮囊里,他?得直接抽了剑,劈了那叛逆子不孝孙了事!

    李世民好久没有这般动怒了,可真就?是越想越气啊!

    高力士站在一旁,感觉到了皇帝身上勃发的怒意,本以为是被杨氏姐妹和杨国忠冒犯了的缘故,才这般生气,可是听?着天?幕在朗诵什么杜甫的诗句,越听?越心惊,就?觉得皇帝这怒气,怕是来源于天?幕上。

    杨家?人也是来的不凑巧,天?幕刚好讲到安史之乱,皇帝不气才奇怪呢!

    “大家?,需不需要奴婢,着人去查一查这个杜甫?”

    这人高力士还有印象,前面讲李林甫主持科考的时候,将所有人的人都不录用,这杜甫就?在其中。既然是参加过科考的,又知?道了姓名,查起来定然不难。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这高力士确实?是会揣摩人,若是李隆基,说不定还真是这心思,想着把人找出?来出?气。可现在他?是李世民,魏征指着他?鼻子骂他?,他?也忍了,更何况只是一个写诗的。再说了,这杜甫写的不对吗?明明字字句句都是百姓的血泪,抓了他?有何用?即便?是杀了他?,就?能救这天?下了吗?

    需要解决的是问题和制造问题的人,而不是提出?问题的人。

    “不必,此人关心民生,为民呼号,是个心性品格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