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历史直播]》 80-100(第4/26页)
进宋朝官制这个天坑的日夜,简直是最?惨无人道的折磨。不说咱们这些后人,恐怕宋朝的皇帝和?当?官的都没有搞清楚,他们到底有多少官,哪些官管哪些事,哪里出了问题谁负责之类的。而?冗官的目的就?是分权,宋朝官职多的原因,就?是一个事会分成好?几个人管,而?且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官职,这些事还分为长长久久的事和?临时有的项目。】
【说到这里,就?用咱们的老熟人、北宋文学家、改革家、政治家王安石的头衔,来给大家感受一下:‘光禄大夫、行尚书?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上国柱、太原郡开国公、佐理功臣’,这是王安石在同一时期身上的头衔和?职位,若说是因为王安石过于能干,皇帝给他的活儿超级加倍了,所以官儿也超级加倍,还能理解。可是宋朝上下几乎都是这德性?,仿佛身上没三五个头衔官职,都不好?意思见同僚似的。这么?一串儿头衔,主?播觉得,相声界的贯口?来挑战都得担心影响到职业生涯。王安石这样的政治家,咱们不怀疑他能不能分清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可能保证朝中其他人都记得住?都分得清?】
赵匡胤有点?怀疑人生:啊……这……我真有设立那么?多官职吗?有让一个人担任那么?多职务吗?
嬴政第一次感到困惑:那些官职,看名字看不出他们是做什么?的。
刘彻倒是有些了解:这法子,跟我那分封制有些血脉相连啊,都是将东西越切越细,越切越细,分摊到每个人的头上就?少啦!只?是分封制用在权贵身上,当?然是权贵人越多分的越少,可官职不可这般干吧?
李世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若身上有三五个官衔职位,就?得拿三五份俸禄,天幕所说的这位,怕是要拿七份?
李世民想到这里,忍不住“嘶——”了一声,要养这么?多官,可是不小的负担啊!
朱元璋笑道:“宋虽弱,却但确实做了不少尝试与?创新,与?元的新制以及大明朝廷的建立,提供了不少的经验。”
赵匡胤有些懵懵的,因为唐那样一个强盛的王朝,也因各地节度使的不安分,导致分崩离析,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创立宋朝时,他一心想要避免唐所遇到的问题,十分忌惮武将的同时,也十分害怕权力?集中在一人一处,因而?一直在分权。
只?是,后世子孙会将他弄到这种地步,也是他没想到的。
【王安石的头衔与?职位,还只?是宋朝冗官一个小小的角度。宋开国时,赵匡胤便改革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这个时候才算是真正?的下沉到了普通百姓之中。科举制从隋创立起,经过了唐的发展,到了宋又进一步完善,参与?考试者,不论贫富,都可参与?,而?且还十分抑制权贵子弟舞弊,采取了糊名制和?誊抄法。如此一来,科举取士取了不少民间学子,自然要给这些辛辛苦苦考出来的人一个前途,于是当?官的人也越来越多。只?是科举和?后续的官员考核制度不完善,以种萝卜为例,取得萝卜有些良莠不齐,但需要都安排位置,萝卜坑不够了,就?得多挖几个,或者几个萝卜塞一个坑,可有了坑的萝卜,虽然会挪坑,但没有适当?地剔除掉长得不好?的,甚至发烂还影响其他萝卜的萝卜,这种地之人要管的萝卜地可不就?越来越大,而?且要用的肥也越来越多?】
再次听到科举之法,嬴政依旧十分心动,明朝那一期讲的是考试范围,他还有些犹豫。这次听到宋科举取士竟可以不论贫富,让嬴政思路更加打开了。他一心想统一小篆为大秦统一文字,却受到了不小的阻碍,毕竟各国都以自己的文化传承为荣,并不稀奇。但若以科考为途径,规定小篆为科考唯一用字,从取小吏开始,想必无数人愿意学用小吏,同时也能选出一批能干小吏出来!
刘彻亦有些心动,宋朝因唐亡于藩镇割据而?不断分权,他是理解的,但汉的阴影不仅在各地王室子孙,也在朝中的外戚。自吕氏一族后,汉对皇后娘家都十分防备,若引入其他势力?,又担心是驱狼吞虎,虎未死又有狼患。倒是这科举制,引进来的人,通过考教学识取人,便保证了有一定能力?,从平民中取优秀士子,身后无家族助力?,用起来也放心,哪怕他为官后再培养自己的势力?,也需要一些时间……
刘彻越想越觉得可行度挺高。
李世民听到糊名制和?誊抄法,忍不住眼前一亮:“这倒是不错的法子!科举之法兴起于隋,本是想用来抑制世家大族,不料却被世家大族利用,通过科举塞了不少人。若是好?好?操作?一番,不愁世家大族这等疾患解决不了!”
李世民不仅想到了要学糊名法和?誊抄法,还想到了要在民间设书?院,帮助出身普通的学子入学。如此一来,朝中官位也不会尽被那些大族子弟占据了。
明的科考随宋元制,朱元璋被骂过规定四书?五经只?用程朱二人版本的事,已经在推行改进了,所以他的注意力?在最?后那段话上:“这天女说话着实风趣,乡下种萝卜确实得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且得用大粪浇!哈哈哈……”
朱棣在一旁有些哭笑不得,他知道朱元璋铁定是将那些惹他生气的大臣,想象成了田地里的萝卜,被农民用一瓢一瓢的大粪临头浇下来了,真是恶趣味啊!
玄烨点?头:可不正?是说到了要害处?宋的目的在分权,可如此分也属实过于简单粗暴了。
赵匡胤未曾想到,自己改革科举一事,竟有如此影响,他当?初只?想着分权,便想着要用一些没有根基和?背景的人,想用普通百姓出身的士子,来冲淡稀释掉许多身后有大家族的人的权力?,不想一下子用力?过猛,导致取士取多了。
“确实需要一个考核办法,将官员中的一些任清除出去?。”赵匡胤记下这一笔。
【而?冗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太*祖就?开始的重文轻武。重文轻武的原因还是和?唐的灭亡以及赵匡胤上位的方式有关——他天然不信任武将。重文除了体现在扩大科举范围,大面积进行文考取士外,还体现在朝中文武大臣的不同待遇上。在宋朝朝廷中,武将会受到压制,缺乏升迁的渠道,文官则不然。而?且军队内部以文官为主?,武将们只?有等到打仗的时候,才有指挥权,至于调兵权、统兵权都不在武将手里。】
【文武相济本是对的,咱们的军中也有政委之类的文官,但是文官干了武官该干的活儿,就?不对了。武将们除了带兵打仗,还有很重要的就?是将士们平日的训练,提升他们的体力?、如何布阵迎敌、如何行军等等,看过一些军旅剧和?军事题材的节目的都知道,当?兵的平日训练很重要,也很辛苦。就?比如野外拉练这条,武将们身体素质过硬,陪着士兵们在外翻山越岭不难,还能监督他们,文官的身体素质就?做不到。而?另外一些如日常的吃喝住行、医疗、思想建设才适合文官负责。宋朝将武将的权力?压缩到了极致,平时连统兵权都没有,更别说练兵了。哦,你问宋朝大兵们训练怎么?办?没关系啊,用人数堆嘛!于是冗兵冗员的问题也就?出现咯。】
第85章 南宋跑神完颜构(20)
拥有?一支威武雄狮, 是每个帝王的刚需,是稳定江山的基础手段,谁的江山不是靠着军队打下来的呢?
朱元璋是知道朱棣后来建立的明军三大营的, 这样的创举令他?这位老父亲也刮目相看, 因?而对朱棣也寄予厚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