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小面馆: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汴京小面馆》 80-90(第6/32页)

的祖传菜谱或秘方,虽说咱们总是效仿,落了下乘,名声不大好听,但日后肯定还有别的铺子学沈娘子。不是咱们,也会是别人。那咱们何必守着这自尊挨饿呢?趁着沈娘子也才刚刚开始,咱们正好分一杯羹。等沈娘子新铺子开了,厨子也雇到了,只怕咱们想掺和都没机会了。”

    康掌柜一想,确实有理,激动地抓住汪厨子的手:“还是你精明,幸好有你!那我今日便去给相熟的缫丝工坊问问此事。”

    说罢,康掌柜回屋拿了帽子,换了件见客的好衣裳,匆匆而去。

    汪厨子望着他的背影,松了口气。希望康掌柜这最后一搏也能如意,他在康记待得时日长了,习惯了,不想换东家了。

    沈渺不知道已经有跟风者出现了。她正跟着药罗葛去看铺子。

    这回铺子选在御街与金梁桥中间那一条街,往北可通往开封府衙门,往南则便于给厢军望楼送菜。

    不过对于跟风的事,她一开始便有所预感。

    快餐无法垄断,势必会成为一个行业,商业越发达的朝代越是如此。所以她并未为此焦虑,因为要把团餐做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团餐看似做快餐,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似的。实则关键是要做细致贴心的服务。这里头的含金量并非仅在于菜做得有多好吃,当然菜的味道也不能差,但所谓的“客户体验”更为关键。

    因为团餐的市场狭小,是精准投放人群。

    做好饭菜,能抓住这群人的胃;注重细节,更能抓住他们的心!

    局外的旁人看她做这个不过是雇个人、炒个菜、送个餐似的,轻而易举一般,可她每一步其实都走得极为谨慎,力求做好每个细节。

    何况,连她都才刚刚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也不知日后如何呢。她上辈子也是踩过坑、见识过的。团餐若做得不好,亏钱也亏得厉害,说不定会一下把自己拖进大坑里去。

    这便是沈渺为何一留意到餐具的问题,立刻便要想办法改变的原因。

    餐盒是否精致对快餐也很重要。这段日子在厢军里打出名声后,她立刻与邓讼师一起把开封衙门里几个大的司曹官都送了礼,也顺利得了首肯。那司曹是拿着官架子,对沈渺居高临下看人,还捻着胡子再三交代:“这是看在邓先生的面子上,沈娘子的名声我虽听过,但有些话还是要说一说,你这饭菜定要干净,若是乌乌糟糟的,可不许再送进来了。”

    沈渺笑着福身请他放心。

    她顺势便将盒饭陶盘更新到第二代——盘子加深,最左边设计出放勺子筷子的地方,接着是一个圆形格子与方形格子,一个放蛋一个放肉,中间再设一个特别小的方格子,用以放蘸料或榨菜、酸菜之类小菜,之后便是最大的放饭格子,饭格子上面是两个同等大小的素菜格子。

    而后她还要求陶窑用白陶土制作,如此做出的盘子干净、漂亮。第二代盘子主要在衙门和瓦子里试点,是针对这部分人群特意做的,果然极受欢迎。

    那司曹后来见了沈渺送来的这光洁的白色陶盘、里头分类清晰、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的膳食,真一点都挑不出毛病来。

    小吏们虽私下拮据,但面上还是要光鲜的,所以让他们仍能保有“虽是丫鬟命却有小姐病”的优越感,便能虏获他们的心了。

    而且沈渺如今还推出定制菜品,时常询问厢军和小吏们想吃什么菜。高档精致餐盒加上定制菜品,很符合古代衙门里的需求。

    除了衙门,沈渺还将目光投向金梁桥附近最大的一间瓦子。里面有许多唱戏说书的伶人,也很需要这种“剧组”餐。

    当红的角儿自然有丫鬟伺候,然有很大一部分没什么名气的伶人,每日唱戏已很累了,若有人送餐上门,自然再好不过。

    沈渺一心二用,一边想着事一边跟着药罗葛看了好几个铺子,她都嫌有些贵。御街的铺子又比金梁桥的更贵了些!

    果然不管古今中外,只要是首都,这物价房价都挺吓人的。

    “可还有小一些的铺子?”沈渺想了想问道,“倒不用那么大的。”

    这可把药罗葛难住了,他站在原地想了片刻,忽然想到有一处似乎符合沈渺的要求,便立刻转头问:“沈娘子可在意与旁人共一个铺子?有位店主生意不景气,欲将铺子一半租出,他用木板将铺子一分为二,连灶房也可分成两个。如此沈娘子只需付一半租银即可。”

    这不就是后世惯常做法么?沈渺觉得不错:“可以过去瞧瞧。”

    二人便往御街赶去,远远药罗葛便为她指了指位置,沈渺踮着脚看了看,那铺子位置倒是挺好——竟离大内的东华门很近,离开封府衙也就几百步之远,只是离金梁桥远了些。

    沈渺望了望大内的宫门,她还是第一次离大内如此之近。平日里无事,她是不会到这里来的。她和药罗葛避开一堆运送竹木的匠人,御街正中央正在搭鳌山灯,满地的竹木和麻绳,所以有些乱糟糟的。

    “就是这里,沈娘子进来看看。”药罗葛在前引路道。

    沈渺好奇地迈了进去。

    就在她看铺子时,大内,太后所居的万安宫里,正飘着一股烤鸭的香味。

    太后保养得宜,年约五十有几,看上去却不过四十出头的模样。她生得极美,即便年岁渐长,仍能瞧出她年轻时美人的影子。

    尤其那眉目,恰似秋水一般。

    殿内,青玉暖香笼里袅袅地散着清淡的蔷薇香气。殿门两边侍立的宫娥屏息静气,内殿深处,重重珠帘垂落,朦胧地映出了太后端坐在上首的身影。

    今日她穿着家常衣裳,也没戴沉重的头饰,只有几根珍珠簪子插在盘龙髻上,姿态悠然地坐在紫檀木圈椅里,正含笑看着宫人为她包鸭肉,还嘱咐道:“加一条那细细的山楂条。不要葱。”

    “是,娘娘。” 宫娥弓着身子,用筷子夹了鸭肉、鸭皮、黄瓜、山楂条,以薄如蝉翼的荷叶饼卷起,将饼皮开口翻过来压在底部,小心翼翼地举过头顶,又微微屈膝半跪,将炙鸭呈到太后面前。

    太后便端过盘子,坐姿依旧端正,用筷子夹着,慢条斯理地吃。

    这炙鸭着实美味,只是吃起来稍显麻烦,不太雅观。

    太后自打成了太后之后,便极注重养生,平日里奉行食不过饱、饮食清淡,饭前还要打坐片刻,甚少食用荤肉。

    一切的转变,都要从今年的宫宴说起。

    官家赵伯昀在宫宴上,给参加宫宴的近臣重臣每人额外赏了一盘炙鸭,那盘子小小的,大约能包三个鸭肉卷,想多要一个都无。

    太后面前亦放了一盘,她原本嫌太油腻,有些嫌弃地不愿动筷。结果官家在旁吃得津津有味,那香味弥漫直钻人鼻头,还在她鼻尖萦绕不去。

    她往上首宝座上瞄了一眼,赵伯昀那副恨不得连舌头都吞下去的模样,竟然让她也生出了些食欲来,便将信将疑命宫娥伺候着尝了一块。

    没想到后来竟不知不觉吃完了一整盘。

    这让她自己都大为震惊——她已许久未曾吃过这般美味的荤肉了。

    赵伯昀吃到一半,侧头一看,见太后也吃光了一盘,同样震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