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小面馆: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汴京小面馆》 70-80(第9/30页)

渺没听见,她出神地望着雪中的麦田,想到后世一句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水润土,能杀虫除害,待明年春回大地,雪融冰消,麦苗得雪水滋养,必破土而发。

    种了麦子的地方,她暂时不打算动工,鸭舍会围绕着水塘附近没有种植粮食的沙土地先盖“一期工程”,规模在两百只鸭左右,先试点。

    麦田等明年收割后,再考虑二期分配。毕竟这么多粮食呢,原来冯家的佃农伺候这些麦子应当非常精心,麦子长势很好,当然不能拔掉,多浪费啊。

    几人赶着车冒着小雪,绕着田走了一遍,鸭舍要建在地势稍具坡度干爽的地方,避低洼潮湿,防范雨水过多时节导致疫病。

    同时还要距离水塘较近,正好水塘附近还有荻花、芦苇之类的区域,鸭子最喜欢这种有水有躲避物的地方。这些地方方便它觅食虫豸、青草。

    “建鸭舍,最好用竹木为梁,砖石为墙,顶上盖茅茨或瓦,这样结实些。”李婶娘又细细交代道,“雏鸭、成鸭分两个舍。雏鸭的鸭舍最好通烟道、盘个炕,炕上铺厚厚的干草。这样若是有冬日里孵化的鸭,烧几日柴火炭,养大养结实,便能活过冬天。”

    沈渺点点头,有道理,一开始建造时要尽量面面俱到,回头真遇上什么意外,才不会太慌乱。火炕和烟道即便增加了成本,也是合理的支出。

    “雏鸭必须要保暖,而成鸭的鸭舍,便要宽敞些,要挖排水渠,高处还要有通风的小窗子。再搭筑几个离地数尺高的栖架,鸭子都是站在上头休憩的,还能避湿防潮。”

    李婶娘果然说鸭说得头头是道,她自傲地道,“之前为了大姐儿的炙鸭,我跑遍了外城几乎所有鸭舍,有些人家的鸭子养得病殃殃的,便是鸭舍没搭好。如今我瞧得多了,都能看出怎样好,怎样不好了。”

    最后很快便定好了,也和贺待诏说好了鸭舍的要求、大小,这附近还要围围墙,墙不能太低,否则鸭子容易飞出去。另外,还要建专储饲料的仓库。仓库要离地数寸,铺木板防潮。鸭舍旁边还要多盖一个员工宿舍,鸭场需有人值守。

    这一通算下来花费巨大,但沈渺不愿偷工减料,和贺待诏说好一百贯全包给他了,后续如有不足,再与她商议,总之一定尽心尽力便是。

    沈渺的性子很果断,既然要建就建一次性建好,省得回头更改,不断推翻才是最耗费钱财的。

    定好了工期,快进腊月了,贺待诏说,他只能领着徒弟年前能做多少做多少,做不完便只能等正月初八过完年再继续做了。

    这倒是没问题,她鸭苗也还没着落呢。

    沈渺在城郊谋划养鸭场时,岳腾冒着雪,慢慢地从王记客店里走出来,又一次往沈记汤饼铺走去。

    雪下如尘,没一会儿他的眉毛胡子便沾上晶莹的雪沫子了,但岳腾却没打伞,在他眼里,这点小雪在兖州都算不上雪了。

    走过金梁桥,远远见着沈记铺子开着,他微微松了口气,加快些步伐,径直进了铺子。

    今儿下雪,街上行人稀少,铺子里只有三四桌人,都埋头,正呼噜噜地吃热汤饼。

    岳腾一进去便觉着暖和,鼻子里还满是特别浓郁的香喷喷的汤饼味儿。

    他弯腰拍了拍袍子,将身上沾的雪沫拍掉,张望了一圈,这铺子里打扫得很干净,满墙贴得字画、食单,又暖香四溢,令他不由得也轻松起来。

    铺子里有个十五六岁丹凤眼的小娘子在招呼食客,见他进来,连忙擦了擦手,过来笑脸相迎:“这位官人,您要吃什么?小店有羊肉汤、速食汤饼、炸酱汤饼、鸡汤馄饨……”

    岳腾摇摇头,问:“可能麻烦你们铺子的沈娘子现做一份鱼头豆腐汤吗?”

    那丹凤眼小娘子顿时露出为难的神色来:“不巧了,我家娘子一早出城去了,现不在呢。如今铺子里只有这些现成的吃食。”

    岳腾:“……”

    丹凤眼小娘子见他面露失望,瞧着想走的样子,忙又道:“官人是不是在外地行商的商贾?多年没回过汴京了吧!您这一定是打北边来的,错不了。对咯,您尝过速食汤饼了没有?没有?那您不妨试试我们家的速食汤饼,有鸡汤的,有红烧肉的,还有老太酸菜的,您不知道,如今这汤饼都卖到幽州边关去了!最是时新红火,连军爷们都喜爱得很。”

    幽州?郗飞景又偷偷弄了什么……岳腾眼眸微微一动,果然依言捡了张桌子,坐下来了,在那些口味里想了半天,终于选了个:“行,那便来一碗老…老太酸菜的……”

    这名儿怎么那么奇怪?难道是哪个老太腌酸菜腌得好,才因此得名的?

    “好嘞!”那丹凤眼小娘子见留住了客人,顿时大喜,鸟雀一般飞进后堂,“福兴,取速食汤饼来,再拿壶热水,酱底要老太酸菜的!”

    “什么老太酸菜,娘子说了多少遍了,那叫老坛酸菜。”灶房里还悠悠传出旁人的声音。

    岳腾:“……。”

    第74章 铁锅炖鹅

    岳腾看着她取来一壶热水, 又捧来装汤饼的斗笠大陶碗,摆在桌上。

    垂眼一瞧,陶碗里卧着一只圆形的干汤饼, 似乎炸过了, 汤饼一根根盘成圈,根根金黄。汤饼之上,有一块褐色带酸菜碎的油膏酱,边上是半个切开的溏心蛋,一把蔬菜碎, 一撮切碎的肉丁。

    “官人瞧好咯!”阿桃最喜欢给没吃过速食汤饼的行商泡汤饼了,她一手抓着细长壶嘴的大肚白陶壶, 一手竖起手里的汤饼碗竹盖子,微微遮挡在岳腾面前, 免得热水溅到他的衣衫。

    沸水流龙,激起阵阵白烟热气,那干汤饼烫得发出滋滋声,褐色的油膏瞬间融化, 裹在油膏里的酸菜一块块浮在了变得棕亮的汤色里。

    岳腾歪过脑袋,看得更真切些。

    倒够了水,那小娘子便将手里的小竹盖盖在他面前的陶碗上, 重新拎起水壶,笑道:“官人稍等片刻便能揭盖食用了,打开盖子见着汤饼都散开了, 您用筷子搅拌搅拌便能吃了。”

    片刻?岳腾认真地在心里默数鼓点, 约莫数到二百数,柜台与灶房连同的那个窗洞里,那丹凤眼的小娘子忽而用手臂掀开一半帘子, 探出头来嘱咐:“官人,可以吃了,再泡汤饼过软,便不够劲道了。”

    岳腾依言掀开竹盖,热气散去后,竟真成一碗喷香浓郁的汤饼了。汤饼、蔬菜与肉丁,都遇水而活了一般,蜷缩脱水的蔬菜碎重新舒展,肉丁膨胀,汤饼吸饱了汤水,柔软得像是刚擀出来似的。

    他忍下一肚子对郗飞景的问候,用筷子挑起一口,一口下肚便惊讶地挑起了眉头,这样泡开的汤饼竟真的不输那些揉面现煮的,甚至还更香!

    他一面吃一面细琢磨,这汤饼与汤底油脂不少,汤饼拿油炸过,油膏里也不少油,主要还是这油膏酱底熬得香浓,酸菜酸中微辣,吃起来才这能般香。蔬菜碎与肉干口感自然没有鲜菜鲜肉好,在汴京城里只怕不大受欢迎,但若是在边关烽燧之上,冬日里能吃一口蔬菜,甭管是不是烤干的蔬菜了,只要有,便能抢破头了。

    大雪封路,每到冬日边关将士苦寒难忍、忍饥挨饿,也并非官家刻意克扣军费,而是冬日没了漕运,全靠人马骆驼一车车、一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