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 170-180(第10/26页)

你当知感恩知报,今后要谨记先太子仁义,为大宁鞠躬尽瘁。”

    “学生受教。”

    黄五心中一松,以为面圣环节结束。

    哪知老皇帝招了招手,竟对他卷子感起兴趣。

    苏训会意,忙将手中答卷呈上。

    黄五跪在殿中,冷汗唰一下就流了下来。

    千字文章,皇帝却翻得尤为细致。

    他不紧不慢,黄五却犹如被串了签子架在火上炙烤。

    他不住回想,作答时一心念着抢状元,有没有写下什么不当言辞。

    可不论想几遍,都没有啊。

    他惯爱剑走偏锋。

    这题不好答,他便干脆抛开本朝不谈,只从一个“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讲起,将顾悄课上理出的历代帝王简介彻头彻尾过了一遍,专挑开国前两位皇帝归类。

    这位精明商人,用统计学的科学数据,揭开了一个真理。

    凡二代皇帝要不暴戾短命,要不继位之路极其坎坷,究其原因,群虎环伺,权力难以集中,是以新帝若不以武摄人、怀柔治世,大都江山撑不过两代就要易主。

    神宗阅过,龙心大悦。

    他自行带入:说高宗接不住江山,不就是变相承认他替他大哥守住了江山?

    退一万步,他替大哥斩杀云门外戚权臣,瓦解周氏王朝旧势,平定卷土重来的蒙古铁蹄,怎么不能算于大宁有功呢?

    “呵,你文思倒是新奇。”

    良久后,神宗放下答题卡,“只是对策部分,你所提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措施,设想过于不经,便是再用上百年,恐朝廷财力也无法支撑。”

    黄五小心翼翼答话。

    “回禀陛下,学生以为只需十年。

    最为耗费钱财的义务教育一事,太祖已经打下基础。

    至于医疗、养老,这些有进有出,如何推行,臣算了一笔细账。”

    说到兴奋处,他径自从胸口掏出一面金算盘。

    啪啦啪啦敲敲打打起来。

    嘴里时不时蹦出几句陌生名词。

    什么养老保险、周转池,什么医疗报销,基础卫生防疫和医馆建设……

    最终,他算盘一收,得出结论。

    只要每年用于以上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低于国家财政的1/3,就能进入良性循环。

    好的生产关系必定带动生产力的飞跃。

    人有劲儿了,何愁无米无盐无铁?百姓安居乐业,朝廷岂会捉襟见肘?

    好像挺有道理的。

    神宗被他算盘珠子崩得头晕,挥挥手示意苏训拆下一卷。

    见过言辞犀利的,见过天马行空的,再看原疏这投机取巧的,神宗兴致缺缺。

    好在他也没提要换人。

    按照惯例,他要在三人中点出状元、榜眼和探花。

    通常文采最胜的点状元,长得最俊的点探花。

    但往届甚好区分的,这科却有些难办。

    实在是一水儿青年才俊,个个都赏心悦目。

    如潘安宋玉,难分伯仲。

    三份卷子,同出一个师父师祖,文采立意也都甚是相类。

    尤其前两份,各有千秋,实难选择。

    神宗故作为难。

    “门生如此神秀,倒是叫朕这个座师为难了。”

    一听这话,满朝文武齐齐跪下,山呼“社稷之福,恭喜陛下。”

    一群新进士也跟着跪。

    拜完,文官班列中一生面孔突然道。

    “臣听闻,不久前京城新开了一间不惑楼,楼中挂了个大宁科考的牌子,专教举业应对。若臣没记错,今科一甲三位,好似都是不惑楼学生。想来同出一门,陛下也不必拘泥谁先谁后。”

    原来鸿门宴在这里等着!

    三人闻言,心中一个咯噔。

    冷汗瞬间自额间滑下。

    “哦?”神宗似是很感兴趣。

    “竟有夫子如此神异?你三人速速道来,师从何处?”

    三人脸色煞白,只维持叩首姿势,久久不敢言语。

    那文臣好整以暇,逗猫似的继续进言。

    “想来几位头一次面圣,一时语塞应答不及也是有的。不过大宁科考所收学生甚众,殿上应不止一甲这三位,不如陛下将他们都召出来问问?”

    神宗会意,以指轻扣龙椅扶手。

    “且都站出来吧,让朕瞧瞧。”

    这不站不知道,一站吓一跳。

    乌泱泱三百人里,七七八八分出五六十人。

    饶是神宗早有准备,也冷了神色。

    往昔云鹤那老不死的,以文坛领袖号令天下读书人与他作对的郁气似乎卷土重来。

    神宗蓦地捏紧扶手。

    微黄厚重的甲盖划过紫檀木,刮下一线金漆,发出微弱一声锐响。

    声音不大,却足以叫近旁侍候的留仁心中一紧。

    上一次,这龙椅掉漆,神宗用了二十年找补,这一次,又不知要如何……

    那挑事的文官这时也惊呼一声。

    “陛下,这夫子的学生,一科殿试竟能占下两成,可不简单,恐怕云鹤在世,也教不出这等成绩吧?”

    云鹤二字一出,满朝文武哐哐哐跪了满地。

    他们默默达成一个共识:神宗这是要二轮大清算啊!

    怕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李詹事不知,这夫子正是云鹤后人。”

    殿外一道声音由远及近,不是别人,正是牢里蹲了数日的方徵音方尚书。

    他身后,跟着一个年轻后生。

    同僚跪趴着,从咯吱窝缝里后视,额,不是官身,不大认得。

    那后生也胆大,行过礼见过皇帝,开口便清斥。

    “一群逆党,也敢站在此处?”

    逆党二字,叫文官们愈发压低了头颅。

    顾家小子乃愍王遗孤,这事泰王葬礼上皇帝已过明路。既已过明路,便是皇帝放下他云氏后裔之事。

    这时候,究竟是谁这般没有眼力见,非得旧事重提?

    他们这些人,往上数一数,哪个能彻底同云鹤撇清关系?

    就算不是徒子徒孙、座师门生,可天下社学、蒙学、府县官学,哪个不是在他手上修缮重建的?

    开国之初,贫民出身的太祖一穷二白,治下所有地方文武学宫建馆开课,办学资费都是这位老先生四处化缘,一笔笔筹措来的。

    说天下读书人都是他半个学生,一点不夸张。

    他还以私人名义,参加过数次黄淮江水患赈济、疫病救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