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90-100(第6/17页)
她这边总有一些奇特的饮品。
“这是外藩进贡了,你也尝一尝。”
钱锦:……呃,想吐怎么办……
只是看这茶叶……这也不太像茶啊,难道也是外藩进贡的?
“这是福建的茶。”
说起茶来,南方各地都有,浙江、云南、四川、湖广。
宋元喝茶,多是团茶。
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散茶自然也是有的,但因散茶发酵速度更快,虽然价格便宜但是茶品太差。
前朝的茶多是官僚士大夫饮用,就多不爱散茶、而倾心于团茶。
不过本朝开国之初,太祖皇帝于洪武二十四年下诏、罢造龙凤团饼,而改为进贡芽茶。
如此,散茶才逐渐流行开来了。
“唐朝煮茶、两宋点茶,与其说是喝茶,其实更多是达官贵人的茶文化。”
说好听是“文化”,就是装逼而已。
而到了大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人也能饮用茶叶了,自然是可以直接泡的散茶更加方便。
张宛也觉得如此。
“点茶么,浪费时间,朱元璋自然看不惯这玩意儿。”
现代中国有六大茶类。
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
发酵程度由低到高。
但这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到了大明茶叶发展了上千年了,目前还是只有绿茶和白茶两个分类。
看来发酵技术果然是不好掌握。
绿茶,就是龙井、毛峰,白茶就是寿眉页眉。
福建自然也产茶,但是却不是最上等的,因此宫中也不喝。
怎么如今换了口味,竟喜欢这样的了。
钱锦虽不大懂茶,但也品过一些,看出这似乎是新的制茶方式。
张宛介绍起来:“平时我们喝的、姑且叫绿茶,这叫红茶,论起口味来,跟绿茶各有千秋,也许大家现在还没有喝得惯,觉得绿茶更好喝一点。”
她放下茶杯。
“但红茶有一个特点,却是绿茶没有的。”
“是什么?”
“这明前龙井采摘下来,一系列流程,也不过只能保存一年。”
制茶工序——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到了第二年那便不行了,从茶圣陆羽之后便是如此。
自然也有许多人想延长茶叶的保质期,但总是没有更好的方法。
“但红茶却不一样了,炮制之后至少能够保存三年。”
钱锦眼睛一亮,但是又说:“虽然保存的时间长,但是这口味……京中的贵人也未必懂得欣赏。”
他们可不要什么保存时间长的东西。
他们恨不得就吃你昨天刚刚摘下来的。
“不是给他们喝的。”
张宛说,“你知道我们出口海运,最多的是哪几样?”
“自然是瓷器和丝绸,远销海外。”
其实是三样时尚单品——瓷器、丝绸还有茶叶。
不过,茶叶是其中最晚的一个。
自古就有茶马古道,但茶叶也多是和周边的游牧民族做生意。
以茶易马,算是战略物资。
所以本朝也一直贵其茶、贱其马,当然要利益最大化了。
“可是如果和西洋做生意,茶叶就不行了,因为保存不了那么长时间。”
真要海运到欧洲,一年的时间,茶叶也过期了。
钱锦是个聪明人,听她一说就明白了。
皇后这意思,自然是想将这红茶卖给西洋商人。
而且此茶产于福建,那出海的港口月港也在福建,正是方便。
“我之前已经让人便在福建办了一个茶厂,茶工都是女子。”
红茶,也无非是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
只要有手就能干。
男人也是两只手,
女人也是两只手,也不少一只。
当然,脚也得有。
不然采不茶,也没办法长时间站立。
所以,小脚的不行。
采茶需要细心,现代也是小姑娘做的多。
“松江许多织造坊,都是雇佣的女子织工,手艺好的,工钱足以养家。”
钱锦点头,确实如此。
与其靠男人吃饭,还不如靠自己。
男人是靠不住的。
“这茶厂我现在想把它交给你管理,你愿不愿意?”
明朝,盐铁茶都是官营。
但茶叶除了边境之外,管的也不严。
不过出口的买卖,那肯定是不让私人干的。
从前这些产业,多是皇帝派太监管理。
太监自然贪污枉法,皇帝一气之下也会换成文官,但文官也贪污,人和人根本没区别。
张宛也不指望,说让钱锦来管理,就能清廉如水。
只能说,如果都是赚钱的买卖,那也不能只给男人。
女子缠足,无非是因为她们这双脚确实没有用。
就算朝廷下旨,也管不了大家的脑子和观念。
若想改变,先要让她们自己能够站起来、有机会走出去。
“此番你去福建,不光带上你家那两个小姑娘,顺便也替我捎上两个臭小子,大家做个伴。”
这话一听,钱锦顿时大惊失色。
皇后的两个臭小子是谁?
那还不是太子和魏王殿下么!
咱们太子,她也是有所耳闻的,这不是刚刚从宣大回来没多久么。
她和顾选如今掰了,但从前好的时候也是无话不说的,床上也聊过咱们太子。
“太子这性子,日后咱们做臣子的,日子只怕是难过的很。”
顾选和黄帝年纪差不多,按说未必会等到给太子做臣子的时候,
不过这明朝皇帝的寿命啊,那是一代不如一代。
太祖皇帝四处征伐还活了七十一,在位三十一年,熬死了好几个儿子。
永乐皇帝爱北伐,也活了六十四,在位二十二年。
虽然比不过爹,但毕竟人生七十古来稀,也还可以。
朱高炽在位虽然只有一年,身体也是自小不好,看上去还活不过他亲爹的模样,但也算是熬到了四十七。
朱瞻基,寿数三十六。
哎呀,你这,你就活了你太爷爷的一半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