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家人: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90-100(第16/17页)

,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

    “你们从松江运来上千匹的棉布,借着月港运往南洋,能赚多少钱?”

    “哼。”

    别说赚多少了,成本多少,进价多少、出价多少,他一概不知。

    玖妹索性自问自答:“你们价格卖这么便宜,根本赚不到什么钱吧,风险还大。”

    赵小照冷笑。

    “那你们究竟想做什么?”

    这一番话听在赵小照耳朵里。

    什么棉布?

    什么南洋?

    哪里的风险?

    他都不知道。

    虽然心里是一头雾水,但他还是故作高深骂人:“关你屁事。”

    玖妹娇嗔地噘嘴:“有钱大家一起赚,你们低价向南洋贩卖衣料,都说大明的棉布价廉物美。”

    “那又怎样?”

    “然后你们又高价回收棉花,少则三五年、多则八九年,南洋就不必再织布了。”

    虽然赵小照没什么文化,但管仲的“衡山之谋”还是知道的。

    兵不血刃、杀人不见血的经济战争,

    先以高价诱使敌方放弃农业,追求兵器产业的畸形利润。

    同时,大量囤积粮食,阻断敌方的资源输入。

    最终导致衡山国经济瘫痪,粮食危机,不得不投降。

    听施玖妹的说法,大概有些这个意思,不过不尽相同。

    衣服也不是粮食,重要性上要差不少。

    “听说苏松如今都用上织布机了,效率比从前多了几倍不止,甚至于棉花都未必够用。”

    棉花又少、棉布又多。

    缺什么?自然是缺市场,缺原料产地。

    “少爷。”

    玖妹把玩着自己的长辫子。

    “你们要赚钱,我们施家在满刺加也是要混口饭吃的,你好我好大家好,总不好你们直接掀了桌子,让我们喝西北风。”

    赵小照沉思片刻,问:“那日来抢我们的船,是你干的?”

    “这倒不是。”玖妹摇头,“我们可是正经做生意的。”

    赵小照:我信你个鬼。

    看这样子,这伙人大概是认错了他们的身份。

    不过也未必就是认错了。

    他曾经在他妈妈的桌上瞅见不少账册,其中各色纱绸棉布,倒像是外销的。

    再看价格,也确实是亏本。

    他妈妈还跟老爸说:“这叫做抢占市场。”

    赵鸣说:“你再等一等,收拾完了北边儿,明年就开海禁。”

    “也不能叫开海禁,这叫规范管理对外贸易。”

    ——大明万里海疆,不搞海禁,有限的放开几个港口,那些中外商船到处乱窜,难道要市舶司一个个搜查沿海港口、去缉私收税么。

    “如今这么搞,只要管理好那几个窗口就行了,多多少少能收些税上来。”

    赵小照心想,唉、小炜这也不算是遭错了罪。

    这叫做母债子还。

    所以,那日他们敢让海盗抢他们的船,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哼,你们这群家伙是不知道我们家的身份。

    等知道了,看不吓死你。

    玖妹似乎看明白了他心中所想,轻笑说:“既然敢动手这么大的生意,知道你们不是普通人。”

    她也不客气,自己倒茶、自己喝了。

    不过,这茶叶是她自己带的。

    一直到现在,赵小照还百思不得其解,那天到底这丫头是在哪里做的手脚?

    她也就是捏了捏小炜的脸吧,这就中招了?

    玖妹说:“还能让军船跟着,和朝中大员也关系匪浅吧。”

    要说,大明官员反对开海禁的众多。

    也未必就是心思迂腐,搞不好人家心思活络的很呢。

    江浙的文人,向来是科举的卷王,是大明朝堂的半壁江山。

    区区一个镇上,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

    别以为他们读书读得好,就不爱钱。

    连钱都不爱,那这书也没读明白。

    而且如今朝廷严查高利贷,还有侵占田地,尤其是在南直隶浙江一带。

    要说,这不是逼着大家去干这违法走私的勾当么。

    赵小照越听越烦,抱胸说:“你要干嘛,直说。”

    “这生意,我要分一杯羹。”

    赵小照嗤笑:“你这小丫头,敢和我提什么生意,让你家大人来。”

    玖妹脖子一昂:“你比我还小呢,你也叫你家大人。”

    赵小照:……哼,喊我家大人来,看不吓死你……

    “我回去想想,过两日再给你答复。”他一伸手,“你先给我药。”

    原以为这小妮子还要废话几句,没想到她二话不说就丢了药下来,看分量估计也就是一次的。

    回去之后,许呈来说:“殿下,这姑娘的底细查出一些眉目了。”

    “说。”

    朱小炜也抱着枕头在旁边听。

    “她姓施,便是从前旧港宣慰司施家的后人。”

    相当日,永乐帝册封施进卿为从三品旧港宣慰使。

    所谓三宣六慰,是大明在西南地区和中南半岛设置管辖机构的统称,都是首领世袭的土司。

    永乐年间,施进卿去世后,旧港宣慰使的继承权发生争执。

    他的儿子施济孙和女儿施二姐都请求承袭父职。

    兄弟阋墙见多了、不足为怪。

    可这兄妹阋墙还真是不大见得到呢。

    大明着实太过封建、男女不平等了,朱棣一看——

    “我和我大侄子争皇位,那是我们都姓朱,你们怎么兄妹还争起来了,简直倒翻天罡!”

    于是,他派施家的老熟人郑和,亲去旧港宣旨,任命施济孙为新一任宣慰使。

    施二姐:“不服。”

    皇帝的旨意怎么了,将在外、还军令有所不受呢。

    “你永乐皇帝不也是靖难之

    后,才坐上的帝位的么,靠的是什么——实力!”

    施二姐话不多说就是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所以,等到郑和远赴旧港之时,施二姐已经凭借自己的能力手腕、实际掌控了旧港。

    当时的状况就是——

    施老大,有天朝上国的旨意。

    施二姐,有大家的拥护和既成事实。

    郑和也不迂腐,了解了情况之后,直接改封施二姐为宣慰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