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19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190-200(第2/18页)

难堪。

    王渊说道:“归玉有才气十分,十分都给了文章,文章心怀天下,兼济众生,是事工名臣的气度。瑕不掩瑜啊……”

    听到这里,都不约而同地说道:“沈大人就是这样的人。”

    沈持不好意思地看着史玉皎笑了笑。

    他们继续玩,后来也做不出什么好诗了,但都不当回事,有人拿来棋盘,又拉着人下棋去了……直近三更将尽,月影西移,才饮至尽兴,一个个微醺回房。

    彼时一地月色,漫天光华,微微地流淌。

    接下来的日子平静而热闹,日升日落,月圆月缺间,龙祥元年的正月匆匆而过。

    各地到了二月里开始开科举考试,而后放榜一气呵成。

    秦州府省城。

    二月二十,三年一度的院试放榜。

    如果这次榜上有名的以后就是秀才了,每月能从县衙领二两银子,还可以见官不跪,从此有身份有地位了。此次下场的考生从客栈奔出来,叫着嚷着蜂拥去看榜。

    到了午后,考生们都已看了榜单,榜前只余下沥沥淅淅的人驻足。

    有人从头至尾挨个念榜上的名单:“……第一百三十名,沈知秋,第……”

    这时省城府衙的衙役走过来:“各县的生员榜单都送到了,回去看吧。”他们要把榜揭下去保存起来了。

    禄县。

    “阿秋,你考中了阿秋。”沈凉两口子从县城回到没玉村:“哎呀,我的阿秋出息了,考中秀才了……”

    当看到府衙门口张贴出来喜榜上有儿子的名字时,他们乐不可支,盼了多少年啊,终于考中了。

    沈知秋目光淡然,手里孩子收拾包袱:“嗯,考中了。”

    张氏:“阿秋你这是要?”

    沈知秋说道:“爹,娘,我想到外地去游历一番,开开眼界。”沈凉两口子还在做着举人大老爷的梦:“去哪里啊?什么时候回来?”心里头说道:还不赶紧读书去,一鼓作气考个举人。

    “随便出去走走。”沈知秋看着他爹沈凉好吃懒做日渐隆起的肚子:“爹,少吃些酒肉吧。”

    太胖了不好。

    张氏说道:“你爹好不容易才过几天好日子,你又嫌他了。”沈知秋动了动嘴唇,什么都没说,只跪下来给他二人磕了个头:“那爹,娘,你们好好过日子吧。”

    沈凉:“这孩子……”怎么考中秀才后说话有点叫人心里头发凉呢。

    “出去走走好,”张氏说道:“早点回来啊。”

    ……

    三月初,昆明府衙来了一个年轻人,说是要找沈持,他身穿一袭青衫,头戴儒巾,两道清秀的眉之下,一双眼睛里闪着温润的光芒,恍若两道清澈的小溪。

    “阿秋,”沈持一下子认出他来:“你怎么来了?”

    既熟悉又陌生。沈持对自己的评价是挺淡的一个人,先前在家时也没怎么在意过堂兄弟。

    沈知秋头一句话就是:“阿池哥,我考中秀才了。出来游历,顺道来看看你。”他说得很平静,丝毫没有那种熬了多年终于出头的喜悦,这让沈持有点意外:“真好,阿秋,祝贺你。”

    沈持正忙着,不少人都在跟他说各部都有什么公文来了:“阿秋你先在我房里歇下,我一会儿就来。”说完让赵蟾桂带他去他的住处。

    “不用了阿池哥,”沈知秋说道:“我本就是出来看看的,你忙你的,我去逛逛就好了。”

    沈持随口提了句:“爷奶还好吧?”他正准备忙完这阵子向皇帝告假,回禄县探亲呢。

    “都好着呢。”沈知秋说道:“你得空回去看看吧。”

    “二伯和二伯母进京给你打理田产了,”沈知秋说道:“想接咱爷奶一道去的,他们不去。”

    故土难离。

    沈持点点头,准备散值后同他闲聊,他以为沈知秋只是出去逛逛,便没有在意。

    到了傍晚吃饭时,他左右找不到沈知秋,问赵蟾桂:“阿秋呢?”

    赵蟾桂说道:“沈秀才说出去逛逛,就没有再回来了。”

    沈持:“……”他心想:可能沈持秋是出门游历的,见他这里忙,便逛山水去了。

    直到他后知后觉地想起沈知秋连亲都没成,还有那种对功名的淡漠后,眼皮一跳,叫赵蟾桂出去找人,可到了夜里,回来说沈知秋已出城去了。

    ‘

    沈持:“……”大约要回去忙着准备考乡试吧。他本来想推荐他到鹤州官学游学,听听王渊授课呢。

    一件事赶着一件事,容不得他多想,直到四月份,又是一年沾衣欲湿杏花雨之时,昆明府衙才有序运转起来。

    史玉皎那头屯田的事又要他帮着主持,一直到了五月中,才紧赶慢赶粗略忙完春耕。

    你说巧不巧,刚腾出手来,宫中的大太监丁吉就来了。

    四处看了眼,丁吉笑得脸上的褶子挨着褶子:“沈大人哟,这时节天气好,回京还能玩一玩雅虫,您不回去?”

    这是皇帝的意思,来问问滇地的事忙完了没有,完了就下旨让他回朝。

    沈持:“本官想带家眷一道回京。”史玉皎什么时候走,他就走。

    丁吉:“……”

    “看来今年七殿下又捞不着会唱曲儿的蝈蝈玩儿喽。”他瞧着,一时半会儿的,史玉皎还走不了,这一对妇唱夫随的,没辙。

    ……

    八月黄草生时,史家向朝廷上书,请求让史玉皎解甲,水到渠成,皇帝同意了,还赐她依旧享受三品武官的俸禄,又说道:“史爱卿年轻,在家里闲着也不是个事儿,回京后朕再给她安排个差事。”

    史家:“……”不过好歹能回京了,怎么都成吧。

    随后,吏部下发召沈持回京的公文,连同兵部给史玉皎的一道送达昆明城。

    沈持夫妇二人接到公文后,开始着手回京事宜。

    赵蟾桂:“大人,咱们在鹤州府还有一座宅子呢,卖掉吗?”沈持这才想起来:“赵大哥,你去一趟,卖了吧,所得银子就不用拿回来了,遇到老弱贫困的,给他们便是了。”

    那宅子不贵,但有他住过的名头,吉宅,应当好出手。

    赵蟾桂应了声“是”,提前去黔州府卖宅子。

    唐注近来正忙着建官学,听说沈持要走,道:“大约十一月份官学就开学收学生了,沈大人再等等那一天吧,亲眼瞧瞧。”

    沈持:“官学还缺个大儒来讲学是吧?”他笑道:“这回我可请不动了,赶紧走人避开这事儿,唐大人自己发愁吧。”每个官学开学,按照惯例头两年都要请位名儒来授课,像鹤州府就请了王渊。

    唐注:“唉哟,瞧沈大人说的,下官哪里是那种人……”其实他还真想让沈持出面给昆明府官学请位大儒前来执教呢。

    沈持为了不叫唐注打他的主意,等九月底办完事,与史玉皎双双骑马离滇。他们商量好,也向朝廷告了假,先回禄县省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